苜蓿产业振兴经验及完善建议论文_杨军卫

苜蓿产业振兴经验及完善建议论文_杨军卫

摘要:为了贯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畜牧产业振兴,为全面产业振兴创出了经验,但仍需要站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三产融合的视角进一步完善苜蓿产业,以促进苜蓿产业综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苜蓿产业 ; 振兴经验 ;完善 ;建议

一、苜蓿产业振兴经验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是苜蓿生产现代化的前提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央文件《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村组,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导小农户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引导逐步形成一户一块田”。我区率先于2013年9月在古塔镇赵家峁村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9月全区全面推开。北部风沙草滩地区全面完成了“一户一田”制,个别村成功实行了“一组一田”制。改革成立的合作社是高级形态的土地集体化,有效地解决了统与分的关系,使我区农业有条件实行规模化生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良好基础,使得大型播种机、收割机等生产工具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可以在我区北部风沙草滩地区的“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上大展身手。

2 草产业政策指明了草产业现代化方向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减玉米、扩薯菜、精杂粮、强林果、兴饲草”的思路,用产业化思维和循环经济理念推进草产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稳羊扩牛、控猪促禽、适度特养、草畜平衡”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技术支撑和工作创新为动力,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陕北地区草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陕西省草牧业科技示范区、优质饲草和绿色畜产品供应区,努力把我区建成“中国草业明珠”。计划2019-2022年投资8000万元,建成多年生高产优质牧草基地10万亩;一年生高产优质饲草累计种植40万亩;建立陕北苜蓿品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牧草种子基地8000亩;建设饲草库88000平方米;扶持大型龙头饲草加工企业2个,中小型饲草初级加工服务队24个。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在政策指引下,2019年年底,我区现代化作业苜蓿面积5万多亩,全部实现品种科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品市场化。

(二)提升耕地质量是苜蓿生产现代化的动力

一是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北部草滩区和南部山区有机质含量分别是8.14g/kg、6.31g/kg,远远低于全国平均24.3g/kg(水田30.9g/kg,旱地和水浇地19.9g/kg)的水平,亟需寻找增加耕地有机质的有效办法。二是耕地氮含量下降,全氮含量0.31%,低于全国平均1.45g/kg(水田1.79g/kg,旱地和水浇地1.23g/kg)的水平,碱解氮含量47.79mg/kg,亟需改变现状。三是耕地较轻板结现象集中在喷灌圈耕地,面积25-30万亩;耕地酸化现象集中在设施蔬菜,面积2-3万亩;盐渍化现象在中南部河谷川道地区的河阶地和北部草滩地区的潮土、沼泽土较为突出,其中,中南部面积约为15万亩,北部草滩地区面积约20-30万亩。这些耕地是我区农业的核心区,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由于作物重茬和单纯施用化肥(偏施氮肥)及过量使用农药(喷灌圈和设施蔬菜)导致耕地病虫害现象严重,例如玉米重复播种率(重茬)在90%以上,亟待寻求治理措施。

(三)苜蓿是兼备经济效益和治理自然环境的重要农作物

我区光照强烈、降雨量分布不均、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无不适应苜蓿、沙棘、文冠果等植物生长。我区苜蓿播种源远流长,苜蓿生产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能提高耕地生产力,能治理自然环境,是兼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农作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地下,苜蓿能增加耕地氮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对地面,苜蓿是续根作物,一年播种多年收获,一般可以生长8年,或更长时间,产量0.8——1.0吨/亩,效益在1920——2400元/亩,五年平均成本400元/亩。收割时留10cm茬,春季时,返青最早,可以有效预防风沙,对我区北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对地上,苜蓿生产不施氮肥,苜蓿地不产生N2O。N2O又称笑气,是一种无色有甜味气体。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N2O通常被称为氧化亚氮,是一种温室气体,具有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并可输送到平流层,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臭氧空洞,使人类和其它生物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下,对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与二氧化碳相比,虽然N2O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单分子增温潜势却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在未来将越来越显著。大气中N2O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农田生态系统,在土壤中,N2O是由硝化、反硝化微生物产生,人们向农田中施入过量氮肥,促进微生物活动,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使氮素转化为N2O。

二、苜蓿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建议

(一)引进和推广新能源和卷盘式喷灌技术

水是农业的命脉,苜蓿生产离不开灌溉,目前,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和卷盘式喷灌技术相结合将为我区苜蓿现代化提供助力。太阳能发电灌溉技术配套6寸多管井需要光伏发电板100平方米,投资5万元,平均每亩耕地投资大约500元。

卷盘式喷灌机是由水涡轮驱动的移动式喷灌设备,灌溉过程完全自动化,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于牧场、农田和草原灌溉的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安装简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高效节水,节水量达到75 %以上。操作时主机摆放在灌溉地块的一端,用拖拉机将喷水行车拉至地块的另一端,连接水源并达到一定的工作水压,喷水行车通过悬臂开始喷水,同时,水涡轮驱动卷盘匀速回收,喷水行车边喷水边向主机行走,直至完成整个地块的灌溉。新能源和卷盘式喷灌技术相结合,可以不考虑地势对水流方向的影响,打破一个多管井灌溉面积的限制,实现一口多管井灌溉面积成倍增加,例如,过去一个六寸多管井可以灌溉100——120亩耕地,此二者结合后可以实现400——480亩耕地配套一个六寸多管井,还可多个多管井共用一处光伏发电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二)从全产业链视角加强苜蓿健康食品的延伸

将苜蓿加工成天然无污染健康食品,将进一步提高苜蓿效益,促进苜蓿现代化生产。春季嫩苜蓿菜是我区传统美食,在“三高”众多的情况下,苜蓿菜更是大家推崇的保健食品。据说纽崔莱主要成分就是苜蓿。纯天然苜蓿烘干、磨粉、加适量面粉即可加工成苜蓿饼干等食品,拉长苜蓿产业链。

(三)借助自媒体等“互联网+”思维销售苜蓿产品

利用自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可以使我区苜蓿生产信息快速转播,实现信息共享,增加苜蓿生产效益。我国苜蓿需求量较大,国内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苜蓿价格较高,但是,由于信息不通,我区苜蓿有低价出售现象,比如2019年红石桥镇油坊台村种植户一吨苜蓿仅买了1400元,如果获取了市场价格信息,则可以买到1900元以上。为此,草原站技术干部、苜蓿生产户和公司建立了微信“紫花苜蓿”群,可以随时进行技术交流和市场信息沟通。

(四)开发贮藏技术进一步提升苜蓿使用价值

苜蓿收割期与雨季同步,淋雨后影响销售价格,及时贮藏很重要。苜蓿贮藏技术有一般青贮、裹包青贮、晒干存贮三种,青贮后能进一步提升营养成分,提高销售价格,裹包青贮使用价值最高,一般青贮次之,晒干贮存效益再次之。

作者简介:杨军卫,1980年3月,男,本科,动物科学 陕西榆林市,助理畜牧师 从事工作:草原建设与保护.

论文作者:杨军卫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苜蓿产业振兴经验及完善建议论文_杨军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