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贾峰峰

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贾峰峰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650032

【摘 要】耳鸣主要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下,人耳内或者头颅中感知的异常声音。由于发病机制各不相同,耳鸣也分为客观与主观性两种,且患者经常会出现失眠、烦躁、情绪不安等情况。以往认知行为以及放松训练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研究发现,鼓室给药治疗耳鸣效果较佳,药物可以直接进入患者耳内,且不会引起副作用,具备较强优势。本文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具体进展,以期为此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鼓室给药;耳鸣;临床研究

耳鸣是指人耳或颅内感觉不正常的声音,不受外界声音刺激。根据耳鸣的不同发病机制,可分为客观耳鸣和耳鸣,耳鸣在前耳附近的身体,可以检查和嗅;后者声源不从身体,不能在临床检查中听到,比较常见。

1.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庆大霉素、利多卡因、谷氨酸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均属于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方法,其中糖皮质激素主要抗炎、抗病毒,药物在进入中耳后,会被中耳积液所吸收,从而缓解病变,改善耳鸣情况。庆大霉素主要治疗梅尼埃病相关耳鸣,且其对耳蜗毛细胞更为敏感,可以在减弱前庭功能的同时保存听力。同时,庆大霉素还可以有效作用于内淋巴液的前庭暗细胞,影响淋巴液的生化环境,进而环节膜迷路积水。[1]利多卡因主要改善耳内神经纤维的钾或钠通道,导致耳蜗外毛细胞扭曲紊乱,消除耳内的异常兴奋,减轻耳鸣症状问题。在人类听觉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便是谷氨酸,它可以有效以致阳离子细胞内流,以致细胞膜的去极化,进而减轻系统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耳鸣症状问题。脑内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会在内耳及其中枢听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保护了内耳中的毛细胞,达到了治疗耳鸣及内耳疾病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慢性耳鸣患者中,UDNF和BDNF基因的表达直接决定着耳鸣程度,采用BDNF鼓室给药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毒性药物副作用,治疗安全可靠,且UDNF也可以有效治疗因声创伤引起的内耳损害问题。

2.鼓室给药方法

2.1鼓膜穿刺

鼓膜穿刺方法操作简单,且属于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治疗期间,内耳药物浓度较高,治疗效果较佳,在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使用。但给药期间,药物很容易经过咽管流失,无法有效保持内耳药物浓度的稳定性。

2.2耳内镜下给药

鼓膜穿刺无法直接看到圆窗膜,当结缔组织覆盖圆窗纤维后,鼓膜穿刺后的药物很难进入内耳发挥实际治疗效果。因此,当患者圆窗龛被纤维或结缔组织覆盖后,应采用新型耳内镜,利用光纤镜头观察给药具体过程,期间一个导管连接通道,并利用30号针头给药,而另一个抽吸通道则主要去除圆窗上的覆盖物,从而确保药物直接作用患处,提升了鼓室给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此装置直径较小,因此治疗期间很容易发生给药通道阻塞、已损坏以及清晰度较低等问题。

2.3Silverstein微芯

1999年,Silverstein研究设计了微芯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主要在鼓膜内放置直径为1.42毫米的通气管,直接将药物通过微芯插入圆窗龛,这样在外耳滴入的药物可以随着微芯直接扩散至内耳处。且临床中,此种方法还可以有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内耳病等,有效改善了耳鸣问题。除此之外,使用此种方法不必反复穿刺给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会导致外耳及中耳感染等,且微芯在放置4周后便应及时取出,以防出现圆窗龛膜黏连问题,若需要长期治疗,还应重新更换,并联合采用抗生素滴耳液,以有效预防中耳炎感染问题。[2]

2.4圆窗置管微泵给药

此种技术主要利用微导管穿过外耳道后壁,其中将导管头置于圆窗龛,另一端则利用微泵给药治疗。且某些微管附近存在电极,可以有效记录耳蜗电位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给药,实现了动态监测。同时,微量泵可以每小时以微升级流速在耳内释放药物。此种方法可以准确给药,避免了多次穿破耳膜弊端,且药物可以长时间渗入内耳,不会经咽鼓管流出,但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微管脱出、中耳内组织增长以及鼓膜穿破等问题。[3]

2.5经渗透泵给药

1993年,Brown等研究了利用渗透泵给药的方法,且在此后的不断完善改良后,渗透泵可以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且此种方法配合使用微管或其他灌注管时,渗透泵可以植入皮下,并将微管置于圆窗龛处。此种给药方法效果显著,治疗安全,不会出现明显副作用问题,因此得到了临床方面的广泛使用。但治疗期间也会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无法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无法保证用药间隔时间,以致输送药物时间十分有限,若需要长期治疗时,还应通过手术重新放置药物。

2.6经咽鼓管给药

此种方法主要利用鼻腔将纤维内镜经过咽鼓管插入中耳腔内,之后在圆窗龛中置入介入通道,使药物可以持续达到患处。且为了进一步明确镜头与鼓室结构,还应在鼓膜与颅中窝中插入内镜。治疗期间,可以直视咽鼓管、中耳腔等部位,因此可以精确给药。但此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且清晰度较低,镜头不存在调节性,很难准确掌握镜头与中耳腔位置,由此,临床治疗过程中,此种方法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2.7缓释型多聚体载体鼓室给药系统

部分缓释型多聚材料可以有效载荷药物,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治疗期间,医生应将药物直接注射至圆窗龛中的载体材料中,经过孔隙慢慢释放。且在鼓室给药期间,明胶海绵属于药物主要载体,可以将药物缓慢渗透至内耳处,提升了药物的利用率。同时,作为可降解多糖聚合物,藻酸钠在鼓室给药治疗期间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可降解胶原也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特性,可以作为内耳治疗药物的有效载体。治疗期间,此种方法可以反复使用,且载体降解需要时间较长,有效维持了给药时间与药物浓度。[4]

2.8水凝胶载体鼓室给药系统

作为可以增强RWM通透性的易化剂药物,在鼓室给药期间使用透明质酸水凝胶可以增强治疗有效率。同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置于RWM上的壳聚糖-磷酸甘油-水凝胶药物可以将药物持续缓慢的渗入内耳处,不会损伤患者听力。但使用水凝胶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给药时无法明确具体位置,若鼓室内充满水凝胶时很可能会导致传导性耳聋问题。

2.9微粒载体鼓室给药系统

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粒包含药物,直接作用于RWM,且使用的微粒载体直径小于200nm。微粒载体由生物可降解材料构成,主要包括聚乙二醇、脂质体、花型牛血清白蛋白等。使用此种给药系统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持续有效的释放药物,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以被直接用于耳鸣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

结束语

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耳鸣的病理十分复杂,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方面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鼓室给药治疗耳鸣效果显著。且在具体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合理控制鼓室给药过程,确保药物扩散。随着此项研究的不断深入,鼓室给药治疗耳鸣将会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晖,刘莉,郭筠芳.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优先出版)[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08):539-540.

[2]李辉,李明,张剑宁,李祥翠,谭君颖,纪波波.利多卡因不同给药途径辅助治疗耳鸣疗效的Meta分析(优先出版)[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01):101-103.

[3]周义德,葛萨萨.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内耳疾病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4(09):279-282.

[4]郑烨贤,彭利艳,崔永华,刘爱国.全身联合鼓膜置管鼓室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特发性突聋的疗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6):339-341.

论文作者:贾峰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贾峰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