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切实认识和解决的几个辩证关系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切实认识和解决的几个辩证关系_市场经济论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的几个辩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实事求是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发展社会主义论文,辩证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求的企业制度,把这两者辩证地相结合,就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有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存在的矛盾,是深层次的矛盾,必须实事求是地通过深化改革,即从放权让利进入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这里讲的产权制度,是指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本质是具有统一规定性的,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能永远固定化于一种形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关键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即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作基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又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据统计,截至1993年底,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37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3.4%;分别占全部工业总产值44%、 固定资产净值62%、实现利税65%。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起着骨干和主导的作用,承担着向国家上缴利税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本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是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负债过多;欠发职工工资,给部分职工生活造成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富余人员过多等。例如至1993年底,我国国有资产为34950亿元,其中国有资产欠债率为74.3%;1994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518.8亿元,年利息为10.90%,国有工商业资金年利润率为7.4%,通货膨胀率为20%, 通过银行把储蓄存款大部分借给国有大中型企业;部分亏本负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资发不出,但有的厂长经理照样拿高工资奖金、频繁出国访问旅游等。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当然,改革的难度也很大,要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长期积累下来的众多问题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非易事。然而,与其拖下去,不如早下决心,大力改革,是为上策。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改革?怎样解决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矛盾,如何做到两者的结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征是个统一整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企业制度,也是两者相结合的根本途径。

要搞好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需要深化改革,注意和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有制的产权组织形式,必须一方面使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平等竞争;另一方面使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断发展、壮大,保证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既不能停留于旧的形式,又不能仅仅是换个“牌子”,戴个“帽子”,换汤不换药,必须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其关键是经济体制的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核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就既能保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又能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第二,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法人制度。产权问题,实质上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逐步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实践证明:公司制(包括股份合作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好形式,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法人代表则由企业来担任,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它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把出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有机地组成为完整的经济实体。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对出资者承担资产(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三,坚持政企分开,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即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属物问题,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政企分开的根本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对持股企业不再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第四,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同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职工的收入同生产经营的好坏挂钩,使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第五,建立企业产权的有限责任制度。一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破产清盘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这就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增大获利的机会,解决了目前国有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国家负无限责任的缺陷。

第六,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坚持“三改一加强”。把企业改革、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资产流动和重组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形成规模效益;抓好技术改造,提高素质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便依靠科技和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无论是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劳动分配制度、财会制度,还是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都应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促进生产力有更大发展。

第七,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工会的作用和依靠工人阶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管理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搞好生产。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

如果真正把以上几方面工作做好,就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把公有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取得优异的成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企业担任法人代表,会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呢?不会的。第一,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并不是改变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仅仅是改变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即由资产实物形态管理为主转变为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为主,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资产所有权仍然由国家掌握,国有资产总量根本没有任何减少或流失。第二,通过产权流动,法人参股,股权多样化,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国有资产的存量,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然占绝对优势地位,公有制经济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第四,国有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公司制形式,易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包括外资),通过控股、参股方式,用较少资金掌握和支配较多资产,增强辐射能力、兼并能力和活力。第五,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子母公司的形式,形成大公司体制,实现集团化,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应该说,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来说的,并不要求在每一领域、每个企业都占主体地位。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从总体上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今后几年,国民经济在有些行业中的比重可能会有些变化,但国有经济只要在国民经济重要和关键的行业、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就会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从发展变化中辩证地分析问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二、市场经济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的关系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对市场经济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很需要认真研究,以便充分发挥它的正效应的良好作用,防止和减少负效应造成的影响。

市场经济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都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但它的正效应是主流,负效应是次要方面,对此不能模糊。

市场经济的正效应突出地表现为:(1 )能够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从市场经济比较规范地形成的二、三百年中,它使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发展和繁荣,相当于过去数千年的总和,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2)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进行生产、 尽最大努力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物资消耗,取得优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这就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和设备,提高劳动者熟练程度和素质,搞好经营管理。(3)市场经济坚持优胜劣汰的竞争,使企业有压力、 动力、活力和危机感,为了避免破产,便要重视科技、教育、人才。(4)市场经济实行自由流通,平等竞争,反对垄断、特权、地区封锁、 官倒,因为这些都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马克思说过,商品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5)市场经济要求民主和法治, 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坚持政企分开,不能搞权钱交易,反对腐蚀独裁,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都要民主基础上互相制衡。资产阶级政治家也认为:“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阿克顿),“权力只能用权力来制衡”(孟德斯鸠)。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集中表现为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具体化为市场经济竞争是自发地盲目地进行,它是无情的,只讲利,不讲义的,它口头上讲平等,实际上还是不平等竞争财力、物力和资金雄厚的大财团、大集团公司容易取胜,这就出现一些大集团公司越来越富;另一些公司陷于破产,被大鱼吃掉,引起两极分化;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可能出现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生态平衡;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物价和股票的波动进行生产,但物价和股票的涨落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事前难以准确掌握,这就出现滞后性,容易一哄而起,一哄而下,重复上项目和浪费。

市场经济负效应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身的两重性;二是市场经济的发育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尤其是新旧体制交替,有不少空子可钻;三是旧社会、旧体制的影响,不仅有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封建主义的影响很严重,渗透入市场经济以至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引起变形;四是市场经济被扭曲,特别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中,有的把市场经济引导到邪道上去。例如“变味的股份制”,就是具体表现。有的国有企业改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改制只换牌”,厂长、经理只是换了个称呼,仍然是政企不分,计划经济的一套没有改变,根本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改制后,不是产权清晰,而是模糊,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他们在清资核产时尽量低估国有资产,高估企业资产,使国有资产一开始就流失;还有实行同股不同益,对个人股实行三保(保本、保息、保红),对法人股确保,对国家股不保,导致国家股的缩小,实质上是侵犯国家股的产权等等。五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权钱交易没有根本解决。

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这些负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从总的来看,市场经济的正效应是根本的、主要的,它的负效应是次要方面,是支流,不能把一切脏水都泼向市场经济,把它说成一无是处。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有决心和信心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加强领导,排除各种干扰和扭曲,必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正效应,取得辉煌业绩的。还应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从始到终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市场经济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存在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高度发达和成熟,越加有利于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人的素质,也越加有利于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因此,也可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个高瞻远瞩,具有长久作用的宏图大略的战略决策,不是一个局部性的策略问题。

三、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管理、行政干预、宏观调控、计划指导等,也叫“有形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市场经济、市场流通、市场交换、市场价格等,又叫“无形的手”。

对市场经济来说,这两只手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它们的性质不同,既有矛盾,又是统一的,“看得见的手”属于主观因素,即人的认识、意志、理论(体现在方针、政策、计划上)的能动作用:“看不见的手”属于客观因素,即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物质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市场经济通过“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所体现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长期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看得见的手”是否符合“看不见的手”,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两者相符合,就能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的顺畅的发展;相反,两者相脱离,主观不符合客观,就会妨碍、束缚市场经济,甚至造成经济的大破坏。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教训是很深刻的。

市场经济中的“两只手”总是结合一起发挥作用的。而“无形的手”则起着基础作用,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形势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动态的分析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强调“两只手”中某一只手的突出作用,是可以的、必要的,但在范围、时间和力度上有一个“限度”,长期超过这个“度”,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事与愿违,不利于工作。

在这“两只手”的关系中,主要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片面强调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但又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无限夸大市场的作用,完全否定计划,这也是片面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绝对的市场经济。即使在实行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忽视计划的作用,经过实践的检验,也把计划吸纳入市场经济中来。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同市场经济模式,但都不同程度地包括有计划的内容,甚至有的国家的计划比较详细。当然,以“无形的手”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行政干预、计划工作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不能违背。

要使“两只手”辩证地结合起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哲学,应用社会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要有新的思路,进行深化的配套的改革,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两只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重大的作用。

四、市场经济中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通过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以带动、促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政策。我国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要使十二亿人民同时富裕,或同一天富裕起来,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用绝对平均主义的办法,整齐划一地同步富裕,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空想。这种办法不仅不可能共同富裕,反而幸幸苦苦地搞成“穷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使人们的头脑清醒,思维睿智。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让少数地区先富以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是充满着社会主义辩证法精神的。从表面上看,少数富与全体富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是哲学上相反相成的矛盾转化问题,工作上的方法、步骤和最终目的的关系问题,由少数转化为多数,最终转化为全体,这都是辩证统一的。

让少数人和少数地区先富,必然会在收入上拉大差距。这有它的积极意义。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怕富的顾虑,有致富的经验和榜样,成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动机和驱动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还不能说是两极分化,因为它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达到小康以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拉大收入。不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饥寒交困状态中的拉大收入。目前的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富,不是已经富到顶,而且大富得很不够,同世界上的富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只要是守法致富、劳动致富,这样的富越富越好。

对于富有几点值得研究,这就是:还未富的不要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尽最大努力勤劳致富;党和国家应大力帮助少数贫困地区,尽快达到温饱;已经富的地区和部分人不要忘记是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先富起来的,应从实际出发,尽力所能及进行扶贫,从思想上和物质上给以适当帮助,加强“造血功能”,促进共同富裕;个人富了以后,还应有更高理想,情操高尚,德行纯清,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不仅个人更富,而且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作出贡献,应该是越富越爱国。千万不要“为富不仁”,陷入吃喝嫖赌的低级庸俗生活,甚至堕落到犯罪的深渊;对于收入差距较大,应有全面的正确认识,既不要看得过于严重,惊慌失措,立即刹车,又不要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应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掌握时机(过早或过迟均不宜),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例如税收等,进行调节,加大支援祖国建设和扶贫的力度;只要全国人民和地区都达到“小康”,部分人和地区的收入差距大一些,不会影响全局。

全国人民都达到共同富裕是个时间很长的历史任务。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完全做到。虽然“按劳分配”比单纯“按资分配”是个进步,但在“按劳分配”中仍然存在马克思所说的表面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所有劳动者都按照“同一的尺度——劳动”进行分配,这是平等的,但各个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有的有文化、技术和熟练,有的却没有文化、技术和不熟练,有的家庭人口多,有的人口少,等等,这样,就会出现“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2页)这是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就是存在收入的差距,以及富与不富的差别。

要彻底解决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真正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在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做到。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各种产品象泉水一样涌现出来和人的素质很高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实行“按需分配”,这就根本不存在贫富差别,也没有富裕程度不同的差别,这是最美好、最理想、最幸福的共同富裕,也是世界大同的现实。它象光辉不灭的明灯,永远照耀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注释:

*此文是根据作者在全国第十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切实认识和解决的几个辩证关系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