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刘晓慧,刘超超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刘晓慧,刘超超

1.山东韵泉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2.济南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对改善城市的建筑方式、促进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园林规划工作人员应在掌握海绵城市理论的可行性、概念等前提下,对规划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予以重视,完善城市内部的水系统,以营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生活空间。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于变换的环境以及自然灾害进行“灵活”的应对,“下雨”时像海绵一样,进行水分的吸收、存储、处理以及净化,“干旱”时又能够实现所存储的“水量”的有效释放。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为新型雨水管理理念, 能够有效防止城市内涝或者雨洪现象的发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将城市变成“海绵”,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实现雨水径流排放、雨水管渠、城市雨水等相互配合,以达到建设目标。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需要进行道路规划与雨水系统规划等,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提供保障条件。二者具有共同的设计目标,即低影响开发、高资源利用率。若能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暴雨径流,对减少面源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这种新的理论支撑下,城市如同海绵一般,既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弹性,能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调整,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等水涝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城市绿地等,能够实现部分吸收余水的功能,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的“弹性”,主要在于它能够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系统,比如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的“肺”,绿地既能够实现雨水的吸收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截水功能,避免雨水进入城市主干道,影响交通,影响行人。同时,海绵城市的“弹性”还在于它能够有效修缮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海绵城市具有特殊的属性,在生态系统的修缮和完善过程中,会督促人们基于其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方式,避免保护不力或者因保护而造成的二次损害。此外,海绵城市理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充分发挥海绵城市自身的能力,同时借助于保护和开发技术,来扩展新的海绵体,增加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 风景园林路面规划

首先,风景园林规划人员应科学降低道路占地面积,适当拓展绿地规模,可参照环状路网设计原理,实现降低风景园林道路面积的目标。例如,应用曲线等路形,将直线路取而代之,与此同时,维护间隔绿化带规划面积与排水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其次,采用分散度高、连贯性优良以及密集性大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侧排列整齐的高大植被。最后,在风景园林路面规划过程中,应参照海绵城市理论去选用建设材料,通常情况下选用性能优良、功能多样、渗透性优质的路面材料,借此方式使风景园林雨水水质、雨水吸纳与雨水径流量等功能的完善有所保障。

2.2 风景园林水景规划

从全局角度分析,以海绵城市理论为依托建设风景园林,可合理应用园林绿地内的河道、人工湖等水景,实现将雨水有效存储的目标。但是,过去相关人员在对园林水景规划期间,多数规划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园林水景内水池池壁透水性这一因素,而把池底固化,这样雨水在封闭式的水池中换水难度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雨水转换成废水,且不能更换与渗透,水资源浪费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废水量也相应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风景园林水景采用切实有效的规划措施,具体如下:在对水景规划前期,相关人员一定要亲临水景场地,开展调研工作,从而全面掌握不同季节降雨量、水景地形地貌等信息,继而参照解析结果,对水景区域的低洼地段进行合理规划,使雨水在低洼位置有效汇集,借此方式实现规划与建设园林水面的目标。在实现规划进程中,结合雨水降雨量及水池蓄水量等数据信息,建设人工湿地与生态河岸,从而进一步提升风景园林水景净化能力。

2.3 风景园林绿地规划

首先,园林规划相关人员应参照林木根系分布状况,风景园林规划的整体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制集水坑塘建设方案。其次,需结合集水坑塘地形地貌、集水效率等现状,科学布设乔木、灌木和草地等植被的分布形式。最后,相关人员在规划过程中还需精确掌握地下管网、排水口等结构的方位,将其设置为风景园林绿地规划的凭据,并和整体规划工作相整合,从而在凹洼地段实现科学布设流水通道的目标,这样的规划方式一方面与园林排水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景观园林绿地的趣味性。

2.4 规划风景园林中的雨水收集系统

风景园林应当注重规划,并设计好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构建绿地生态水渠来提高风景园林的雨水积蓄能力。根据地形条件丰富水区类型,提高雨水收集能力,实现继续净化一体化发展,可以改造利用截洪沟,使其成为多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有助于及时收纳雨水。在行人较多的路面上,可以设计渗透区,科学规划,并安装净化设备,实现雨水的净化,有助于提高渗透其的整体美观程度,根据路面铺设相同颜色的砖块来符合美观。选择渗透性铺装,根据风景园林的功能以及人流量进行科学设计,人行道上进行运用铺装渗透,美观实用并能够按摩脚底。

2.5 建立雨水储存系统

建立风景园林中的雨水储存系统,根据海绵城市概念,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科学的设计雨水储存系统,提升雨水的存积量,有效实现雨水资源再次循环。通过结合风景园林的场地与功能,进行科学设计,遵循海绵城市科学理念,设计人工湖,人工湖的溢流口高于常水位,保障游玩者的便捷性,以及雨水蓄积能力。根据风景,园林中植被需要灌溉的要求,设计地下储水设备,满足便捷性灌溉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在风景园林中,人迹稀少的高地上设置雨水储存系统,利用水压进行灌溉,减少电力。

2.6湿地规划设计

在园林风景规划过程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不仅要做好自然湿地的保护工作,同时也要从合理的角度出发,做好人工湿地的规划工作。可以说人工湿地规划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也是其它建设与规划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进行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做好有效的研究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避免对湿地产生出污染问题,减少对周边生物的不良影响。

总之,我国多个城市的建设情况表明,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于风景园林规划环节中,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海绵城市理论综合了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框架,属于集大成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要求城市园林规划的设计人员,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理论发出的倡议,综合考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做到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把控。

参考文献:

[1]万美程.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7(24).

[2]林仕雄.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概述[J].数码世界. 2018(05).

[3]宋琳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8(08).

[4]徐会彬.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8(12).

论文作者:刘晓慧,刘超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刘晓慧,刘超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