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模式”:关于中国思想库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思想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库最早诞生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激增,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库概念开始作为专门术语而流行,其范围也扩展到一切进行公共政策研究的独立的非政府机构。美国的思想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兰德公司为例,这个最初旨在为美国军方提供军事作战参谋,咨询的附属部门,在战后逐渐发展成为集生产政策思想、提供政策方案、储备和提供人才的被称之为美国第五种权利机构的民间组织。正是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类思想库的积极功能和作用,促使中国思想库在20世纪90年代初破土而出。然而时间过去了十多年,中国思想库的生长却不那么健康,人们甚至很少听到来自非政府机构的“思想库”的声音。思想库乃国之所需。我们必须反思和总结中国思想库的运作过程,为建塑出中国的“兰德公司”作出努力。
一、中国思想库的“天则模式”
1993年7月26日成立于北京的天则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天则”),是一家被公认为国内目前知名度较高的民间思想库。它以制度经济学为看家本领,旨在运用制度经济学来推进中国的制度改革。“天则”二字语出《诗经》,“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取意为“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规则”,其中的“制度”既包括企业、市场等经济制度,也包括政治、文化制度。十几年来“天则”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发展之路,其前景也一直不被看好。作为一个商业和学术合二为一的机构,初创时期的“天则”有的只是两个轮子:一是咨询,二是研究,但这两个轮子运转的并不协调。并且,在学术界一些一直关注“天则”成长的学者们都认为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但又不是事业单位,从政府那里得不到一分钱的“天则”能够生存至今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1993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是中国社会大转型关键的一年,各地出现了很多民营和私营企业,“天则”也位列其中。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茅以轼老先生这样概括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成立一家盈利性的经济研究机构,一方面盈利,一方面搞学术,兼容两者。作为经济学家,茅以轼等人认为学术是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然而“天则”人对其发展模式的探寻之路却正应了《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古语。
作为以学者为主导力量的商业和学术合二为一的机构,天则的学术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就每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和政策问题做主题演讲,通过与会者在社会上产生影响。(2)研究成果出版成书。将所咨询过的各类项目,特别是有关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编辑成书出版。(3)研究政府体制改革。每年一期的政府体制改革研究,其成果在学术界、政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4)举办经济学讲研班。通过举办新制度经济学讲研班,不但承担了向全社会传播推广普及的工作,更对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天则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其以咨询来获利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自1993年成立到2003年的十年间,天则总共承揽的咨询项目不过25项,虽然作为一家诞生之初的民间思想库这已是了不起的成绩,但对比其众多的学术成果,这样的成果转化率多少有些令人遗憾。面对这种局面,天则人也并非毫无动作,1999年,天则所股东决定将原天则经济研究所拆分为天则所和天则所咨询有限公司,各自独立运营和发展,即把学术研究和商业咨询清楚的划分开来,前者仍为非营利性的公众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后者则完全商业化,以盈利为目标。天则人在其步履维艰的发展道路上努力探索而走出的这一步是否能够扭转其商业化运转不利的窘境呢?笔者认为,天则在摸索学术和商业共赢方面所采取的种种做法,是立足中国国情、社会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的,其发展中所遇到的某些瓶颈不可避免,我们不能苛求中国新生于民间的思想库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现已成熟的思想库体系,类似揠苗助长的办法不仅不利于这一类机构的生存发展,更会影响到中国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成长脉搏。
二、成熟的思想库体系——美国“兰德模式”
兰德公司是举世公认的运作成功的思想库公司。究其运作模式、影响网络的形成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1.刊行出版物。发行和传播出版物既是思想库扩大影响的主要方式,也是其收入的来源之一。各种期刊、书籍、研究报告、快报、年度报告等等传播手段的引入都是扩大其公司影响、提高知名度、建立公共话语权的良好方式。
2.召开讨论会。每一个思想库都会定期举办和召开大大小小的讨论会、专题研讨会、纪念会等,并邀请本机构内外有关专家、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新闻记者、工商界人士等参加,既宣传本机构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吸收与会者的聪明才智,形成主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发表会议报告,有的还进一步出版图书。
3.与媒体建立联系。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推销思想,创办和开辟关于政策问题的电视评论和报纸专栏,把思想争论传给选民,并通过媒体发表本机构人员的观点、意见和评论,力图将其思想库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4.做国会的工作。这方面主要是传统基金会的优势所在,一般会专门设有负责国会关系的部门,同国会议员及议员的工作班子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做制订议案的具体工作来发挥影响。
以上我们很容易看出,美国的思想库很注重利用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渠道扩大其本身的社会影响面,同时美国社会也给予了思想库这一类的民间组织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两重因素的良性互动使得美国的思想库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发展出了一套很成熟的体制。
当然我们还必须承认美国独特政治架构本身也为其思想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美国三权分立、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政府所有的公共决策都必须有国会以立法的方式正式予以批准。在这种情况之下,国会所审议、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内政、外交的各个领域,而国会议员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非常熟悉,因此,除了利用助手提供的必要帮助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思想库等外脑来获得相关知识的;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公共决策都涉及到利益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和协调,不同的利益集团也愿意借助思想库来为其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并以此来作为影响政府决策的筹码,或者通过思想库来游说国会的立法行为。
三、国内思想库的瓶颈
对比美国成熟的思想库模式,需要中国民间思想库总结、借鉴的经验非常多,姑且不考虑我国思想库内部存在的问题,仅从社会外部的大环境来看就很容易发现许多不利于思想库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思想库发展的种种瓶颈,其中有两点是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
(一)社会影响力缺失
以天则为代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思想库基本上是与市场经济同时发轫的。这些民间的公共政策分析机构都有一个目的:以其从事的学术活动影响一代人,进而影响一个社会的行为,最终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全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内思想库的评价目前基本上存在两种声音:较乐观的一种认为类似天则经济研究所、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等可数的民间思想库,已经在官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在民间、社会发挥起愈发重要的作用;而另一种看法则较为保守谨慎,认为与经过十几年摸索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不同,中国民间思想库的发展步履维艰,迄今为止,已取得一定社会影响的仅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后一种评价虽较为保守,但确实道出了目前中国民间思想库的最大问题——社会影响力缺失。
社会影响力的构建和扩大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主体本身的积极行动,更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例如政府的扶持和媒体的宣传,而在这一方面,我国谓之的民间思想库得到的帮助却少之又少,基本处于草根状态。由于“民间思想库”的特殊定位,其声音大多是从公平出发,为民间立言,为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而发出呼喊,其努力的方向也是向社会下层扎根,关心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希望政府各项措施能更多地倾向劳苦大众,不要为富人和权贵撑腰。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现有的2 000多个思想库,官方、半官方的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中大多数的学者不愿意离开有保障的官方体系,民间机构因而显得势单力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不愿意报道这些机构的消息,也很少引述民间研究者的话,使得他们在形成公众话语方面十分困难,欲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社会支持力缺失
中国思想库不得不面对的另一大问题是——社会支持力缺失。反观美国兰德公司等的发展模式,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社会资源来源丰富,因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就较多,具体来说美国思想库的做法是:
1.基金会赠款以及企业和个人捐助。这些来自个人或团体的捐助是维持美国思想库作为非营利机构日常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越是名气大、影响大的研究机构,他们在获得捐助方面就越有优势。以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例,在其1 000万美元的年度预算中,公司捐助约占预算总额的35%,基金会捐助约占40%,个人捐助约占10%,也就是说一个较大规模的美国思想库其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有近九成来自民间。这一点就决定了美国思想库在项目研究时所可能保持的相对独立性。
2.与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一般说来,美国的思想库都会力争承担一些政府的委托研究课题,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坏思想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反而会更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因为与决策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无疑能使思想库的选题以及研究导向更切合实际,更易得到决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持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和赢得良好的声誉。
3.与大学的联系。美国思想库与大学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密切的学术交流上,更表现在紧密的人员交流上。大学是一个社会之中思想最为活跃的机构之一,美国思想库与大学的联系在为其内部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减轻了思想库内部运作的成本,因为大部分思想库的预算并不充分,专职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与大学间的交流诸如邀请大学教授、在读研究生、博士生兼职来共同参与项目,这一双赢的做法是思想库和大学都乐于为之的事情。
目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已取得的经济上的成功不能掩饰我们的社会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就有一批学者疾呼: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而言,生产关系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有时甚至连道德的是非准则都在变化,如何把握这个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进而制订政策和制度,应成为全社会都给予关注的大事情。涉及到这一系列问题,类似思想库这一类的非政府组织就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在其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各种积极作用,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说,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当人们把对非政府组织的关注视为一种自觉行为时,对于他们的社会支持力也才能有广泛、稳固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才会有提升的可能。
四、成功思想库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如果把天则的十年发展之路看作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一个政府力量空前强大的社会中发育成长的典型事例来加以分析的话,我们是很容易发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空间还很狭小”这样一个事实的。
如何把“兰德”模式在中国本土化,并将其发展过程中有益的管理经验作为它山之石,另外,中国还应积极营造怎样一个更宽松、更包容的大环境以支持类似思想库这样的非政府组织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关注,同时也是希望引发各方面人士思考和探讨本问题的初衷。这里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想法:
1.健全非营利法人制度
这一做法是旨在通过对制度的规范并提供法律的保障,为国内的非营利机构拓宽经费来源。具体做法是:对于实际已有社会共有财产,我们应该完善民法对法人类型的规定,建立非营利法人制度。比如:希望小学就是捐赠资产,它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政府,实际就是社会共有财产,希望小学按理应该就是非营利法人。类似的民间思想库也可以以非营利法人的身份接受由企业和国内外个人捐赠的资产用于机构未来长远发展。如果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非营利法人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相信民间思想库就有可能获得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捐赠和支持。在确保了较稳固的物质支持以后,其综合功能就能够日益显现出来。
2.设立思想库管理、协调和促进机构
目前,不计官方或民间,我国思想库在数量上是不少的,因而及时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管理的经验就显得越发重要。在这一类机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适时设立相应的管理、协调和促进机构。这种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为政府拟订有关思想库的政策、法规、总体规划,并有意识扶植一些地方思想库,并对其进行协调和分层管理。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个地区重复建设思想库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行业内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3.加强与大学的联系
大学是一个国家创新思想的最重要资源之一,这一代年轻的学子们对国家、社会的各种问题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看法,特别是高校在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拥有大量的系统理论知识,但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却不多,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国内思想库普遍存在后继乏人的担心,而另一方面高校内大量的优秀人才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笔者认为,国内思想库应加强与大学的联系,采取措施及早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例如吸纳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项目,这样的做法一来降低了聘请专业分析人士的高成本,二来为高校人才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衔接渠道,也为思想库人才储备提供了条件。
当然,无论如何,天则十年,其自身的成长就是一部非常生动的市场经济教科书,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生动教程,也是民间知识分子出世与入世的有益探索。天则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目前中国民间思想库普遍面临的问题,天则的发展模式、十多年来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是今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探索思想领域市场模式的宝贵积累和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