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作者简介:卢倩倩,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要:公示语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国际化水平。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公示语翻译发展的回顾,梳理了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
一、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外语使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担当。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对外语的需求不断扩大,以公示语翻译为代表的对外传播翻译活动正是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响应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郝日虹,2014)
二、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一词首次出现在北竹、单爱民的《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一文中。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使用标志语、标识语、公共标识、标示语、标记语等。赵小沛(2003)的《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中正式使用了“公示语”概念。我国公示语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上世纪末,公示语的定义依旧比较模糊。2006年5月,在 城市导向与图形符号国际研讨会上, BarryGray给予公示语不同的定义: Signs are anything from a smiplest way finding or information-marker.to the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a message。丁衡祁(2006)认为“公示语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提示语等”。罗选民、黎土旺(2006)认为“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包括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另两位专家戴宗显、吕和发(2005)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公示语——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这一定义综合了前面几个定义,也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
三、公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广大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早在1998年,何自然教授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公示语翻译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同年,倪传斌和刘治在《上海科技翻译》上发表了《标记语的应以原则及实力分析》一文,作者认为标记语翻译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的原则,并采用例证的研究方法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文并未引起广大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公示语翻译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研究中心的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3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公示语翻译研究在线”网站,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公示语研究语料库。2005年9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2007年王颖、吕和发编写了《公示语汉英翻译》一书,该书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详尽、得当的参考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翻译实例,应用价值十分广泛。
在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方面,林登萍(2014)在吕和发教授的公示语可分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大类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宣传性和广告性公示语。王树槐(2012)对武汉市地铁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地铁公示语翻译应遵从以下原则:遵从习惯、简洁醒、译名从实、因况省译、通俗易懂、足够清晰和委婉礼貌原则。
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罗选民、黎土旺(2006)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公示语英译。陈淑莹(2006)从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阐述了英译标记语的语用失误现象,强调标记语翻译应注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社交语用等效。
有些学者侧重对某一城市进行公示语英译应用的研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翻译对策或建议。戴宗显、吕和发(2005)以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为例,全方位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供国内公示语翻译借鉴。牛新生(2007)以宁波公示语为例,进行性了大量的错例分析,探讨了公示语应以的方法,提出了借译、仿译和创译的新主张。
除此之外,2011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专家委员会,我国首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系列标准与2017年6月发行,并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在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社会语用研究少之又少,只有零星的几篇论文,且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这就使得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社会语用分析留有空白。其次,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公示语做系统研究,很少有人将公示语细化,比如交通运输、商业金融、餐饮住宿等,因此这样的研究难以为我国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提供系统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淑莹(2006)。标识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117-120。
[2]戴宗显、吕和发(2005)。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中国翻译,6:38-42。
[3]何自然(1998)。社会语用建设科论文集,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郝日红(2014)。重视公示语翻译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报,2:1-2。
[5]贺学耘(2006)。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3:5-59。
[6]林登萍(2014)。浅析我国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33,8:128-129。
[7]罗选民、黎土旺(2006)。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4:66-69。
[8]吕和发(2004)。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为例,中国科技翻译,1:38-42。
[9]倪传斌、刘治(1998)。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上海科技翻译,2:18-20。
[10]牛新生(2007)。从感召功能看汉语公示语英译——以宁波城市公示语为例,中国翻译,2:62-67。
[11]王树槐(2012)。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上海翻译,3:30-33。
论文作者:卢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汉英论文; 英译论文; 我国论文; 标记论文; 中国论文; 定义论文; 原则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