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应该寻找初中政治教材以及学生主体之间差异性的平衡点,使教师能够设计出使每个层次学生都乐于接受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是这种分层方式很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有些吃力,教师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或者对这些学生采取课下沟通的方式,这种委婉的分层方式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的。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模式,在一个班中要以中上等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以此促进优秀学生的提高,带动后进生的转化。课堂教学分层次是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提高学识水平的过程。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策略,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不断进步。 2.宏观把握,化整为零 教学过程中,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具体的部分,逐个讲解,减少难度,加强学生的接受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个中心问题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记忆和把握。 3.分层设问,层层递进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好课堂提问的环节和内容,能有组织地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由低及高逐层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识记水平;第二层是理解水平;第三层是应用水平。设问时必须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即每一个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要有利于后进生、中等生的提高,又能帮助优秀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中有合,帮扶提高 分层次教学并不排斥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反而恰恰是结对子学习的好方法。在安排学习内容时,较为简单的内容若不讲解,则中下等学生可能不明白,若讲解则浪费优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这时可采取分层帮扶法,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弱点。 (四)、作业分层 教学收获要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学生作业也要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最大的作业量不应该超过学生承受力的百分之十,难度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自主完成,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适当减少A 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到他们可以“吃得了”,难度设计在通过思考合作探究能够回答,感受完成作业的喜悦,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学习;C 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反而适当增加,增加到能够体验挑战成功的愉悦感,使他们能够“吃得好”。评价层次这一分层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评价时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可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对A层次学生要用赏识性评价,B 层次学生要用激励评价法,C 层次学生多运用严厉性评价,这样可以督促他们继续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学习觉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和大纲中的局面,改变成课堂环境是为学生开放的。使课程能够成为与每个学生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在能力发展,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系统。让每个学生主动争取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这就是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
论文作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政治论文; 能力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