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白琳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白琳

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管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三所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3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ICU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疗效及转归。临床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ICU artificial airway. Methods 300 cases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three hospitals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each with 1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uster nursing.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phenomena was 38.0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uster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CU artificial airway can reduce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of ICU,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directly affect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he seve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The clinical effect is good,and has the positive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 ICU;artificial airway;cluster;nursing

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以救治危重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亦是ICU必要的一种抢救措施。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同时又存在潜在感染风险亦可造成医源性损伤危及生命[1]。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及重症患者的转归,在重症病人管理中作用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三所医院ICU收治的人工气道重症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隐蔽观察法及问卷评估法对ICU护士遵循集束化管理的依从性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研究认为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促进落实循证治疗的具体操作和护理流程。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在ICU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机械通气重患的疗效及转归。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三所医院ICU收治的300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排除严重感染,心脏、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1.5±3.6)岁;观察组男77例,女7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2.3±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均为工作3-10年内具备ICU专科经验资质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置入导管,保持导管通畅;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护士按工作年资配比随机分组,由护理组长及管理者对责任护士的护理流程进行观察指导。分组后对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保持ICU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保持在22°C左右,相对湿度50%—60%。常规进行细菌学监测,ICU空气菌落<200cfu/m3,物体表面<5cfu/cm2。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2)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

(3)加强呼吸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气囊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有效吸痰,呼吸道湿化。每4~6 h进行气囊压力检测,保持气囊压力在20~30 cmH2O,防止因压力过低导致的意外脱管和压力过高导致气道损伤。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痰液的色、量和性状,注意气道湿化。患者病情许可吸痰前应予扣背体疗。吸痰采用正确的负压,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还应注意选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按需吸痰,必要时可采取密闭式吸痰,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4)合适的体位是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預防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键措施[2]。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床头抬高30°- 45°。根据病情每1~2 h为患者翻身1次,清醒患者鼓励床上抬臀和踝泵运动。不能自主活动者双下肢穿弹力袜或进行气压泵治疗,避免出现深静脉栓塞[2-3]。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护理人员应注意为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常为患者翻身、按摩,促进其血液微循环,防止出现深静脉栓塞[4]。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在进行鼻饲时,宜选择管腔小而不宜阻塞的胃管,每次鼻饲前应先吸痰并取半卧位,检查胃内有无潴留,鼻饲后30min内不宜翻身、叩背、吸痰。

(6)重视口腔护理,4-6次/日。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防止细菌下移发生VAP。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时,分泌物较多,及时清除,保持清洁,避免感染。每天监测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建议采用负压式口护牙刷装置。定时进行口腔内分泌物吸引。

(7)减少VAP发生风险的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尽早拔管。大量的随机观察实验表明气管插管的时间越长,发生VAP的风险越大。随之机械通气的成本也会增加。每日自主呼吸试验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拔管率,而不会增加重插管率。

(8)加强心理行为干预。重症监护的人工气道患者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进行置入导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患者讲述本科室治愈患者的案例,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ICU室内安静,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尽量减小监护以及报警器的音量;暂时不用的设备应关掉;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集中,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人工气道患者需要置入的导管大多数是在口腔和鼻腔,患者说话障碍,难以正常交流,长期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可利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图片、纸笔、表情等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关心患者,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3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8.8±3.4)天,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3.4±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的理念为质量管理.旨在将各种分散的管理措施有效进行整合归纳,使得管理措施更加严谨化、系统化、科学化。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是指针对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护理措施,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较高质量的气道护理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保证正常通气,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措施可提高患者获得各项规范护理的可能性,并能改善工作模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次研究,观察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证明集束化管理是实施循证治疗和护理的基础,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促进落实循证治疗的具体操作和护理流程。该管理模式能有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在ICU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机械通气重患的疗效及转归。临床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伟华,黄慧萍,江珊珊.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108-109.

[2]宋维娜,宋桂芳,倪 丽,等.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90-192.

[3]王美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8):303-305.

[4]张 莉.对留置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03-104.

[5]刘京菊,沈棫华,吴竹林,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82-148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2016-533

论文作者:白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白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