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论文_曾晨

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论文_曾晨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94例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应用指证及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PICC留置2-65天,静脉炎发生率9.5%,堵管8.5%,导管脱出1.0%,感染1.0 %。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困难,提高抢救成活率。

关键词:PICC;生儿;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应用方便。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手术患儿,需较长时间静脉补液,或需肠外营养的患儿,尤为适用。现对我科2014年4月-2015年6月进行置管的9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2015年6月共使用PICC置管患儿共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30分钟-13天,置管时间生后1天-20天,留置时间2-65天。出生体重0.8-4.3kg,胎龄26-40周。诊断有:早产儿 极早产儿 超极早产儿 颅内出血。

1.2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1.9Fr型号的PICC穿刺包

1.3方法经医生同意并下达医嘱,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选用1.9Fr型号。置管部位在患儿上臂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由接受过培训,技术熟练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执行操作。

1.4操作方法

置管流程为:穿刺点测量(患儿手臂与躯体在同一平面呈90度角,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操作人员洗手,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酒精清洁皮肤,消毒皮肤,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裁剪导管。静脉穿刺,退出针芯,置入导管在预定长度,撕裂导入鞘,固定导管(穿刺部位小纱块加压固定)。X线摄片定位,记录。记录包括:穿刺静脉名称,置入长度,导管外露长度,导管总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1]。

2讨论

2.1加强医患沟通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患儿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和穿刺困难,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本组患儿均有长期输液的需求。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与患儿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置管依从性。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症、价格和治疗中的作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穿刺同意书。

2.2护理

2.2.1 更换敷料 为预防感染,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需第1次更换敷料。以后每周一次。在敷料松动、潮湿时应随时更换。方法:先消毒整个上肢,铺无菌孔巾操作人员洗手,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后再由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格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直径大于贴膜范围,等消毒剂完全干后,才可以黏贴透明贴膜,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全部体外导管,胶布固定圆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次换药都要观察导管在体外部分的长度,以及回血是否良好,并测量2上臂周径。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每天严密观察穿刺处及周围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硬结等。做好记录。

2.2.2更换肝素帽 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一次,以后每周一次,随脏随换。更换时,严格消毒导管接头才连接新的肝素帽。

2.2.3导管的冲洗及封管 冲管液通常为生理盐水,必须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以防压强过大而致导管断裂。用脉冲式冲管(冲一下停一下),输注脂肪乳剂时应4小时冲管一次,以防导管堵塞。封管的方法:用5u/ml的肝素盐水,先脉冲式冲管,在正压封管(边冲边拔针芯,冲管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停止输液时8小时封管一次。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3.1静脉炎 表现为穿刺侧手臂红肿、温度升高、触痛,条索状静脉。分析原因考虑:(1)穿刺时反复操作。(2)PICC管对血管壁的刺激。(3)肢体活动过多,输液速度过快,增加血管壁侧压力,(4)病人的特殊体质。本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炎9例,通过抬高肢体,外涂喜疗妥软膏,暂停输液等处理,5例3日内缓解,继续留置,4例无效拔管。

2.3.2导管堵塞 主要原因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持续输液中断致血液反流,输注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体外导管扭曲等。本组发生堵管8例,发生在置管后6-20天。发生率为8.5%。其中4例经肝素冲管及溶栓后继续使用,4例无效拔管。预防此并发症:正确的冲管封管非常重要,每6~8 h冲管一次,采用脉冲式,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保持输液的连续性,应用输液泵匀速输注,速度控制在3~20 ml/h,同时在应用输液泵期间,要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完、输液泵停机等易产生血液倒流的因素。每次更换针筒时常有负压,应按压快进键数秒,确定液体已匀速进入。输注脂肪乳剂应4小时冲管一次。

2.3.3感染穿刺点局部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原因与无菌技术不严和不及时换药、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预防及处理:置管时及置管后行各种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换药,随脏随换。做好日常维护。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怀疑有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2]。本组有一例患儿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

2.3.4导管脱出 主要是没有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S”形固定,圆盘用一条胶布固定,接头部分较重,再用丝绸胶布加以固定。本组患儿发生1例脱管。发生率为1.0%。由于患儿较躁动,出汗多,敷贴松动而脱管。还应注意保持患儿安静,敷贴有松动及时更换。

3小结

PICC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护理方便,并发症少,又能长期保留等特点,保证了危重新生儿和极低体重儿以及超低体重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供给,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相关缺氧、体温不恒定、感染等问题,为这些患儿渡过难关、成功救治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以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活率得到明显提高。且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步开展,不断总结教训,加强日常护理及对导管进行精心维护,并发症将会明显减少,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费秀珍 王立新新生儿护理技术[M] 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0.2:218-210

[2]胡必杰 郭燕红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7:4

论文作者:曾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论文_曾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