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而深刻的变革——透析中国高校合并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高校论文,深刻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3日, 著名的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北京大学;6月12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成为当前全国最大的大学。合并给高校带来了什么?合并有规则吗?面对扑面而来的高校合并信息,人们提出了种种疑问。
名牌效应
面对今年春天媒体频频出现的高校合并信息,有的人在惊呼中国高校合并疯了。事实上,中国高校的合并早在1992年就已开始, 至今年6月21日已经有490所高校(普通高校355所,成人高校135 所)合并组建204所大学(普通高校196所,成人高校8所)。今年春天只有174所高校合并组建73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纪宝成司长告诉记者,高校合并之所以今年春天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震颤,一方面由于这些高校合并时间比较集中,四、五、六三个月就有中央部委所属48所高校合并组建19所巨型大学,另一方面,今年春天合并的高校中许多是名牌大学,其影响是全国性的,如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纪司长笑着说,这也是一种名牌效应吧。
重复建设与“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太不适应
虽然大学成为媒体明星只是近两年的事,事实上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后,教育部就开始对中国高校管理体制动手术。
这次改革主要是针对高校原有体制中条块分割、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等弊病而展开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志仁研究员告诉记者,我国原有的高教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政府各部委(俗称“条”)和省级政府(俗称“块”)分别投资办学和直接管理的体制。由于条块分割,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
八十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将单科性院校纷纷改为多科性院校,又造成了新一轮重复建设,不过这一轮是专业重复设置和建设。这使有限的师资、资金等教育资源更加分散,造成更大的浪费。纪宝成司长一再强调,这种重复建设与我们“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太不适应,高教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合并是改革的最佳形式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酝酿、探索、推进,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要求到2002 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这是1952年院校调整以来,中国高校布局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改革。
在改革的诸多形式中,合并无疑是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迅速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最佳形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处戴井冈处长认为,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是体制改革中体制变动最深、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种形式。
航空母舰浮出水面
李志仁研究员告诉记者,1998年5 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我国21世纪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浪潮,特点是强强合并。李志仁研究员把强强合并形成的巨无霸大学称为巨型大学。1998年9 月中国教育界的第一艘巨型“航空母舰”浮出水面——浙江大学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组建高层次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今年春天由于国务院规定大多数部委不再具备教育管理权,这些部委所属的一些著名院校与部委脱钩,或者并入教育部所属院校,或者划归地方,教育部抓住这一契机,加大了高校合并的力度,将48所院校并为19所,组建了一大批新的巨型大学。
起伏不定的“婚后磨合”
如果把高校的合并比做“婚姻”,虽然大多数合并高校的婚姻质量还不错,但起伏不定的“婚后磨合”却是每一所合并的大学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纪宝成司长在总结高校合并的经验时说,高校合并的核心问题是“三子一情”即牌子、位子、票子和“历史情结”。牌子,也就是校牌,这是名分,也是无形资产,是你吞并了我,还是我们共同组建新校名。位子问题,不仅涉及领导干部的位子,还涉及普通教师的位子,不合并我可能是老大,合并后成了老三老四;不合并我可能是学科带头人,合并后就不行了。票子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创收能力不一样,有的富有的穷。另外,还有一个历史情结。奋斗了许多年,为这个牌子付出了许多心血,一下子没了,有一种失落感,心理不平衡。
除了人事、物质的矛盾,传统的校园文化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冲突。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中央工艺美院的学生就明显不适应清华大学严谨、务实的校风,因为美院的学生多数艺术气质很强,专业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清华的校园生活对其来说实在太单调太刻板了。一位教育学专家对这两种校园文化的融合表示深深的忧虑。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合并院校并而不合,仍然各自为政,“独联体”式的院校也个别的存在。纪宝成司长表示合并前要充分酝酿,科学论证,一旦合并就必须一步到位,宣布合并后必须做到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实现人、财、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五统一”。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教务处、一个团委,更不能有两个专业类似的院系存在。
新的挑战
巨型大学的出现,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管理几千人大学变为管理几万人的大学,需要全面更新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只有一个校区、几千名学生的大学,学校可以对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的管理,而拥有四、五个校区几万名学生的巨型大学,学校将很难对所有学生实行统一管理。班是管理学生的基本单位,学校对班级实行三级管理还是两级管理,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浙江大学在确定学院领导后,从系主任的任命到学生的管理,各系的事均由学院自行处理。另一方面,巨型大学的发展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与之匹配,如果没有后勤的社会化,仅后勤就忙得校长团团转。纪宝成司长说,组建巨型大学,我们应该极其慎重,我本人不太赞成骤然组建太多巨型大学,因为我们还没有管理巨型大学的足够经验,管理好巨型大学在我国还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不仅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改善的问题。
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挑战。李志仁研究员认为单科性院校或规模较小的大学通常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而巨型大学的发展、壮大则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的形成,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学风、不同学术原则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校长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独创的教育思想。
单科性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很淡,而且风格各异,合并后将融合为统一的校园文化。李志仁研究员认为,现在组建的巨型大学大多数校区分散,无法再采用以前的方式进行校园文化的融合,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将在不同校区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如何利用校园基础网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巨型大学与主管部门关系的新挑战。过去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现在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已经很难满足巨型大学发展的要求,筹集教育经费成了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巨型大学社会地位特殊,其各种活动包括从学科的设置到人事的任免都需要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巨型大学自身发展的挑战。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和科研。巨型大学由于其规模庞大,学术地位高,学子遍及天下,其活动对当地甚至整个国家有巨大的影响力,社会赋予了其推动经济发展甚至社会文明进步的重任;另一方面,巨型大学代表中国参与学术的竞争,其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世界著名大学,巨型大学要发展、壮大必须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