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研究
宋力平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盛,微博、微信等多种多样的互联网平台在国内迅猛发展,庞大的用户群体,高效的信息传播,强力的舆论导向,丰富大众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传统主流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受到挑战。本文简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主流意识在新媒体时代的良好传播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借助新媒体平台逐渐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具有抽象性,很难与大众形成亲近关系,导致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应该主动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工具,化被动为主动,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度和亲和力。
另一方面,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系统的形成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相对隐蔽的要素间联系,这些要素间的互动构成了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系统的隐性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各系统构成部分的内部要素间的互动关系;第二,线下旅游危机事件的进展与线上网络舆情演变的相互影响;第三,网络舆情本体对舆情主体、舆情客体及外围因素的反向作用;第四,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一、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能够自幼在网上发声并吸引聚众,有些心怀不轨或自身思想意识单薄者,会在网络上散步一些不实信息或激进言论,引起大众的恐慌情绪,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更有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和西方敌对势力会趁机而入,散播反党反社会、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言论,企图破坏国家和民族团结。这些言论借助新媒体的扩散力度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降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
因为串头太多,葡萄根部的营养输送跟不上,致使果粒散且小;而串头大的,因为舍不得疏剪掉一部分,到成熟的时候,内部有些果粒被挤破,接着霉烂,感染整串。
(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管控能力
传统媒体受到政府部门的管控,由传统媒体传输出来的思想意识从根源上排除了不法分子等的干扰,保障了顺畅的主流意识形态管控。而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不再只是意识形态的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输出者,模糊了宣传体系中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而自媒体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各种思想言论都在其中得到了传播,民众,尤其是刚刚走进网络社会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迷信各种不良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管控能力有所减弱,很难对不同的思想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新媒体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难度
首先,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继续坚守传统媒体平台,利用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媒体天然的把控能力保持优质内容和正确意识形态的输出。其次,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阵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代的接轨程度,形成“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矩阵,从而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度。主流意识形态必须重视网络政务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公示力度,增强政府公信力。面对社会热点、谣言等,政府新媒体平台需要更快地作出反应,提前占据舆论阵地,防止不法分子借机滋事。另外,政府部门需要对民众多样的意识具有包容性,及时了解大众关心地时事热点事件,及时作出反应表明态度,增强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增强亲和力,形成良好的舆论风气,增强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情感上的认同。
二、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开辟新媒体矩阵,化被动为主动
新媒体用户大部分属于社会人士,不受到媒体行业的规范约束,行走在一个真空地带,发布的内容缺乏相应审核。因此,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机散播一些不实、过时或错误的信息来对民众进行煽动,利用信息不对称引导大众对事实真相产生误解,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产生怀疑甚至对立情绪,社会矛盾被激化。而主流意识形态对这些不良、有害信息做出的声明则很容易被社会公众忽视,民众负面情绪很难得到疏解,负面舆论难以清除,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难度不断增强,安全性受到威胁。
(二)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引导
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平台也必须得到规范和整治,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管控,防止不法分子扰乱人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时规范新媒体风气最好的办法,也是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段。必须放出具体的事例警醒居心叵测之人和不法分子,加强打击力度。另外,针对蓄意散播虚假不实信息、意图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形象、分裂民族团结等行为,必须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情节恶劣的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媒体平台自身也要加强监督和审查力度,对不良信息要做到及封堵和追究责任,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针对一些违法乱纪的社交账号,需要及时封号,限制其信息传播,一面对民众产生误导。在进行信息推送时,要传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
(三)建设接地气的主流意识媒体平台,增强互动性
新媒体的受众主要是普通百姓,传统说教式的宣传办法很容易与民众之间产生距离感,同时也晦涩难懂,不容易被群众接收。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转变自身思路,采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建设新媒体平台,用贴近大众生活的事例来进行思想的输出,这样更容易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外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创新传播方式,适应当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提升趣味性、浸润力和感召力,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对民众进行熏陶,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
山东省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水利厅厅长和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经信委、监察厅等11家省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东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厅,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日常事务。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在水利系统内部广泛发动动员,凝神聚力,形成合力,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三、总结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各种文化、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的冲击,积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保障,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维护好社会团结。
参考文献:
[1]刘春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49-150.
[2]周芝.新媒体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策略[J].新闻传播,2019(05):62-63.
[3]谢珊.新媒体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9(04):86-87.
[4]李忱欣.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电视指南,2018(10):147.
[5]何伟.浅析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西部,2018(14):112-113.
标签:新媒体论文; 主流意识形态论文; 安全研究论文;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