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老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古代的诗歌鉴赏教学,既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训练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思维能力 训练对策
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韵味和内涵,很多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高中语文老师在古代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字、词、句等进行鉴赏,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一点,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通过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代诗歌通常都含有丰富的韵味和意义,尤其是对景物的描写,一般都不是单纯写景,景物都是诗人用来抒情或言志的一个工具。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中的深层次寓意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并进行利用。譬如,在学习《竹轩诗兴》这首宋词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思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第一,指导学生对形象的整体特征进行概括。第二,根据这首词中的句子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分析。第三,对形象的意义进行归纳,比如作者的品性、追求、理想、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内容等。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指导、分析和补充。《竹轩诗兴》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主要表现为高雅、洒脱和闲适。其中“狭径”、“柴门”和“竹轩”等词写出了词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朴素,表现了词人生活的悠然自得和闲适。“梅”、“雪”、“竹”等景物表现了词人人生志趣高雅。“闲吟”和“倦卧”等词将词人生活态度的洒脱充分反映出来。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中的字、词以及意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人物的形象进行鉴赏,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指导学生对诗人的形象以及诗词中人物的形象进行鉴赏,语文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进行鉴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包含丰富的自然景物,如落叶夕阳、星辰日月以及花鸟山水等。自然界中凡是存在的景物,一般都会被诗人应用在诗歌创作之中。但是诗歌中包含的景物通常并不是表面展现出来的那么简单,诗歌中的自然景物通常都是诗人用来言情的载体。因此,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景物形象进行鉴赏,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譬如《雨霖铃》中,诗人柳永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个简单的诗句却包含了三个自然景物,即“杨柳”、“晓风”和“残月”。读者乍一看,这就是一句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普通常见。很多学生在阅读这首词的时候,也会以为这些自然景物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实际上,这些景物意向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感情,“杨柳”、“晓风”和“残月”都跟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者想借着这些蕴含着别离意味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与心上人离别时候的依依不舍和怅惘悲愁之情。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景物意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景物形象的深层寓意进行鉴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含有丰富的表达技巧,语文老师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掌握这些诗歌的表达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思路指导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语言进行鉴赏:第一,这首诗词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第二,对诗歌进行全面分析,说说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诗人使用这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结合这三个步骤,语文老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表达语言。例如,在学习《早行》这篇诗歌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笔者在上文中阐述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对这篇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探索。《早行》这篇诗歌主要应用了反衬的手法。“草虫鸣”主要是为了反衬环境的寂静。“星斗阑干分外明”主要是为了反衬夜的黑暗。诗人利用这两处反衬,表达出自己出行之早,同时也将自己的寂寞和孤独充分表现了出来。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含有丰富的寓意和哲理,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通常都不是表面所展现的那么简单。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以及诗歌表达技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杜翠萍 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层次性思维能力训练[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12-15。
[2]董娜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05-07。
[3]施春花 浅谈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18-22。
论文作者:苏卫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诗歌论文; 景物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语文老师论文; 形象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