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莫高窟》教学片段赏析
庄少芸 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 361003
摘 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品读文本的关键点,捕捉灵动的生成点,都有助于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让语文课堂飘逸浓浓的语文味,让课堂教学有趣有效。
关键词:切入点 关键点 生成点 语文味
在一次南北教学交流活动中,我有幸听取了名师徐老师执教苏教版《莫高窟》一课。这节课没有花样翻新的招式,也没有高深莫测的手段。但是,整堂课散发出的浓浓语文味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一、找准切入点,把握文本意
学习一篇课文,怎样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要求执教者根据当堂的教学目标、文本特征和学情,确定重难点,从而选取最适合的切入点,将文本、教师、学生整合起来,实现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效果的最大化。《莫高窟》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中的语言特色之一便是多处运用数字描写。通过一系列数字让读者感受莫高窟的雄伟,感受其中壁画的丰富多彩。徐老师在选择切入点这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她是这样引言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四大名窟之一的莫高窟,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大家细细地阅读课文,一定会有所发现。现在,请大家认真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遇到课文中有数字描写的地方,用线划下来。”当给学生足够时间读书并发现带有数字描写的句子后,徐老师立即顺着学情,让几个孩子朗读相关句子。如:“……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老师通过提纲挈领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准文章的关键句子,找准能够让读者模糊的意识顿时清晰的简单数字,让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让课堂的切入点彰显精彩。
二、品读关键点,潜心会文本
文本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一个重点语句,一处标点符号,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言外之意,值得细细品味。文本中有这么一段话:“壁画的内容丰富,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飞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彩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殿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言优美,飞天的形象具体可感。徐老师引导学生分层次品读。首先,引导孩子品读出作者重点写了什么;接着指名入情入境朗读文字,她反复强调,文字是有感觉的,是需要动情朗读的;然后,指导学生边听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给朗读的同学目标,给听读的孩子要求。明确的品读要求让课堂上精彩的语言不断涌出——“我看到了弹奏琵琶的飞天,还看到了正在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的飞天。”“听着她的朗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成千上万的飞天,她们内容丰富,千奇百态,实在太美啦。”“我仿佛听到了优美的琵琶声,仿佛看到了飞天在轻拂彩带,漫天飞舞。”……徐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引导,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感受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形象”为悬念,带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的情趣美;在品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出精彩,读出味道。经过反复品读,壁画上那形态各异、美妙绝伦的飞天形象已经印在学生的心坎上了。此时,徐老师趁热打铁,把“积累背诵优美句段”挤进课堂,孩子们热情认真的背诵劲儿给课堂添上“点睛之笔”。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文本中会留下许多“空白”。教师要善于发现“空白”,挖掘“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单薄”的文字中读出画外之音,在简洁的语言中读出生动的内涵,表达真挚的情感。学生读进去了,把自己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了,自然就能流露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运用了语言,而且积淀了语感。
三、捕捉生成点,升华文本情
课堂教学流程虽有预设,但是在教学中经常有意想不到的生成点,面对生成,老师如果能巧妙捕捉与应对,必然为课堂增添靓丽的色彩。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写到“藏经洞里的大量珍贵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其实在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被破坏的背后引发怎样的思考?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徐老师善于“倾听”文本,巧妙发现,“于无声处听惊雷”,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在文本无声处读出心声。徐老师让学生运用一个发自内心的词语来表达阅读这个细节的感受,当学生纷纷说出“可惜”“遗憾”“愤怒”等词语,并从自己的角度阐述理由之时,徐老师捕捉生成点的能力可真让人称赞!其中有一处,徐老师是这样点评的:“我完全理解你的愤怒!我理解你的爱国!孩子们,原来我们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热爱的。”富含情感的点评语言真可谓经典和智慧!从她的引导中,孩子明白了,当我们为大量珍贵文物的流失而倍感愤怒时,我们就是在热爱祖国!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比起让孩子们用生硬的语言表达着大道理,这样的结课往往没办法得到最完美的效果。而徐老师在情感目标上的引导,却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真值得学习和借鉴。
细细品味这节课,浓浓的语文味充盈课堂。阅读教学包含的主要元素——“切点、读悟、想象”在这堂课中得到有机的融合,教学过程饱满,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得到提升。
论文作者:庄少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飞天论文; 莫高窟论文; 文本论文; 老师论文; 切入点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