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霜[1]2002年在《壮语、泰语亲属称谓之文化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壮语和泰语同源,其亲属称谓具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由于壮、泰两族分离有一、两千年之久,在不同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壮、泰语亲属称谓又有所不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透过壮、泰语亲属称谓之比较层面,我们窥见的是壮、泰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其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吕娜[2]2016年在《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研究》文中认为亲属称谓是表示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称谓方式,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亲属称谓就已作为基本词汇存在于语言之中了。一方面,作为基本词汇,亲属称谓表现出语言的稳定性,这对我们研究语音的发展演变、语言的分化时间、语言间的亲属关系、语言的接触融合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亲属称谓和民族文化关系密切,研究亲属称谓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古老的家庭婚姻习俗、民族品格及社会发展情况。因此,研究亲属称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该章节主要包括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亲属称谓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等。第二章系统描述了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系统。该章节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术语和符号,又将亲属称谓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等叁种关系,利用列表的形式分别加以说明。第叁章详细的分析了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该章节首先对武鸣壮语亲属称谓进行义素分析,根据关系亲疏将其分为叁个层次,分别加以研究。其次,参照Kroeber的八项分类原则,对其进行范畴强度分析。第四章重点介绍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该章分为叁节,分别从引称和对称,排行称和习惯称,从幼称等几个方面介绍武鸣壮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特点。第五章重点分析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婚姻制度、家庭形式、社会文化、语言接触等四个方面。经研究,武鸣壮语亲属称谓在语义、语用等方面和汉语有较大差异,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语义方面,武鸣壮语亲属称谓不区分直系和旁系、血亲和姻亲等,晚辈亲属称谓不区分性别,长辈亲属称谓区分年龄长幼等等。语用方面,对称和引称表现出较大差别,一些习惯称和“从幼称”是武鸣壮语亲属称谓中较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而亲属称谓的这些特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古老的婚姻形式,以及母系社会的遗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以及与汉语的长期接触等。
何芯[3]2015年在《泰国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亲属称谓隶属社会称谓其中的一个系统,它与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息息相关,例如人们的婚姻、家庭、亲属的权利义务和财产继承等。因此,对亲属称谓这个专题进行潜心研究的人,不仅包括国内外的学者,也包括一直关注包括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摩尔根是美国着名的人类学家,是他最早借由对亲属称谓的研究而去探析亲属制度以及婚姻家庭。在他的着作《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中,摩尔根是首次将人们都觉得繁琐的亲属称谓与严苛的亲属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并而谈,从亲属制度的高度剖析亲属称谓,并且也是首个将世界上一半以上民族的亲属称谓进行了整理分类从而进行分析,而后将繁琐的亲属制度与社会、人们的婚姻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和家庭观念结合起来一并研究,发现了他们之间不可忽视的紧密联系,从而为世界对于亲属称谓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亲属称谓特有的父母系直旁系以及辈分的这种概念归类区分得极其详细。另一种则是父母系、直系旁系以及排列顺序比较模糊并不进行区分的的类分型,二该类型只会在尊卑辈分上标明。本文就北部泰语方言亲属称谓进行全面分析,首先罗列出整个泰北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其次根据其发音、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其特点。另外还通过描述当地文化来剖析其与泰北方言的联系。通过本文对比分析泰语中部北部亲属称谓语及其主要特征,有助于让汉泰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及使用泰语中部和北部的亲属称谓语。也能够让对汉泰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大致了解泰国中部和北部语言文化差异,为学习汉泰语的中泰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对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有更明确的认识。
冯俏[4]2012年在《天等进结壮语与泰语核心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心词是语言中最基本、也是最底层的词。论文以斯瓦迪士(M.Swadesh)《一百词修订表》(下文称《核心百词表》)所收录的一百个核心词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对比语言学、词义学、文化语言学等相关语言学的理论,结合实地调查所得材料和相关文献材料,对天等进结壮语和泰语的核心词进行共时比较研究,详细描写每一核心词词条的语音形式和词义,分析它们在语音形式和词义上的异同,并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全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价值、语料来源以及进结壮语和泰语的语音系统等。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按义类对一百个核心词中的身体部位类、动植物类、自然事物类、动作知觉类、性质状态类、其他类进行讨论,列出它们的语音形式,分析它们是否对应,并重点详细描写它们的词义,考察它们之间词义的异同。第八章为结语,总结全文。
蓝明生[5]2014年在《壮语与非汉语之间的关系及比较研究综述:壮语文研究系列综述之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壮语不仅与我国的通用语言——汉语及壮侗语族的各族语言关系密切,与其他语言如英语等亦有相通之处。分析比较壮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和改善壮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 壮语、泰语亲属称谓之文化内涵[D]. 何霜. 广西民族学院. 2002
[2].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研究[D]. 吕娜. 中央民族大学. 2016
[3]. 泰国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 何芯. 广西民族大学. 2015
[4]. 天等进结壮语与泰语核心词比较研究[D]. 冯俏. 广西民族大学. 2012
[5]. 壮语与非汉语之间的关系及比较研究综述:壮语文研究系列综述之八[J]. 蓝明生. 传承.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