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毕晓君,张霁,王艳明,李璟怡

温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毕晓君,张霁,王艳明,李璟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目的: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观察温针治疗法在治疗和环节中风后偏瘫的整体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共60例。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检验治疗效果的过程中采用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 Barthel指数作为主要的评定标准,主要评价的是患者的痉挛恢复程度、运动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通过本文的对比和研究,治疗组在经过温针疗法治疗后的痉挛明显减弱,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温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的日常自理功能。

【关键词】温针疗法;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Post - apoplectic Spastic Hemiplegia with Warm Needle

Abstract:Objective: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 work,we mainly observ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warm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hemiplegia after treatment and stroke.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 The Ashworth scale and the Fugl-Meyer Barthel index were used as the main criteria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he main assessment was the patient's recovery from spasticity,motor function and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Results: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study in this article,the spasm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of warming acupuncture was significantly weakened,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05). Conclusion:Warm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limbs spasticity and improve thei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self - care function.

Key words:warming needle therapy;spastic paralysis;clinical study

温针疗法是一种重要的针灸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用针灸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艾柱之后通过热力让药效通过毫针传递到患者全身。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达到预防疾病和环节疾病症状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我国民间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和应用。目前,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问题,这种疾病是目前临床康复治疗上的瓶颈。痉挛的康复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风康复的进程,能够保证在康复的过程中增加患者的肌力。如果患者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痉挛康复就会导致患者肌腱的萎缩,会导致患者关节的严重变形导致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丧失肢体功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残疾。所以,环节患者的痉挛症状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对温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选用了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进行恢复治疗的患者共60名,这些患者都患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将这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名。在治疗组中男性患者有15名,女性患者有15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19士7.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7名,女性患者有13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42士8.2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选用了CT以及Ashworh评定方法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定,通过两种方法的评定发现,两组患者都在研究的症状范围之内,能够符合研究的标准。

1.2治疗方法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的患者采用温针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针灸疗法。在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对患者的手三里、三阴交、照海、曲池、外关等穴位进行消毒,然后用针灸毫针刺入患者的对应穴位。随后选用二厘米左右长的艾条,在患者穴位的针尾点燃,同时在患者的相应穴位周围铺上阻燃物,防止患者的烫伤。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每个穴位灸3壮,每周针灸一次,十次为一个完整的疗程,在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每位患者都进行三个疗程的治疗。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所选用的针灸穴位和治疗组的患者相同,在对患者进行针刺之后,采用电针仪进行治疗,每次的时间为20分钟,每周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共进行三个疗程的治疗。

1.3评定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对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定,分别是:肌张力情况;运动功能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对肌张力状况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采用Ashworth标准,在对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各组的统计和对比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和对比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结果

2.1 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比较

在运用Ashworth痉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结果和治疗前症状进行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1),治疗组治疗前为3.56士0.74,治疗后为2.17士0.72;对照组治疗前为,治疗后为2.68±0.53。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5.13±12.09,治疗后评分为75.63±10.1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6.07±12.35,治疗后评分为63.15±11.76。

2.3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在运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和比较的过程中,两组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具体的指数评分如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35.14±7.79,治疗后评分为56.15±6.17;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35.09±6.68,治疗后评分为44.77±7.09。

3.讨论

3.1温针治疗概述

温针疗法是一种重要的针灸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用针灸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艾柱之后通过热力让药效通过毫针传递到患者全身。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达到预防疾病和环节疾病症状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我国民间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和应用。这种治疗方法最早出现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中,后来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开始变得非常广泛,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热性病、高血压等症状均不能采用此法进行治疗,否则会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危险。

3.2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概述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目前一种十分常见的中风后偏瘫形式,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问题,这种疾病是目前临床康复治疗上的瓶颈。痉挛的康复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风康复的进程,能够保证在康复的过程中增加患者的肌力。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如何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3针刺非痉挛侧肢体的穴位的效果

在运用温针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针刺非痉挛侧肢体的穴位效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针灸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针刺痉挛侧肢体的穴位。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痉挛侧肢体的环路互动性能,能够降低患者的肌肉紧张度,这样能够有利于患者缓解肌肉痉挛和偏瘫的症状。同时,采用温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中和针灸毫针和艾灸的刺激作用,能够在患者身体的局部形成一个高温区,能够促进循经的传递活动,从而形成一个高温线,这对于患者的偏瘫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3.4温针治疗在环节痉挛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采用温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在后期恢复的过程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的结果都非常好。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别非常大,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进行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温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淑芬,方颖. 温针疗法缓解偏瘫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23:59-60.

[2]韩永华. 蒙医温针加放血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4例[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07:23.

指导教师:王珑

论文作者:毕晓君,张霁,王艳明,李璟怡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温针疗法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毕晓君,张霁,王艳明,李璟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