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李青

李青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569例患者中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剔除术治疗患者525例,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44例。将前者视为观察组、后者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腹腔镜;宫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03-02

针对子宫肌瘤直径较小的患者,临床上多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定期做好检查,但是对于肌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则需要对其开展手术治疗[1]。随着微创手术逐渐发展进步,该手术以其高效性、低创伤性被广大子宫肌瘤患者所接受。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开展研究,探究不同的手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院2017年5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收集病例数569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这5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开腹手术,病例数为44例,另一组患者(525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展前均知晓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年龄范围26岁~56岁,平均年龄值为:43.11±5.02岁;腹式肌瘤剔除术26例,腹式全宫切除术18例,肌瘤直径4~9厘米,平均(5.5±1.2)厘米;

观察组52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7岁,平均年龄值为:46.83±5.17岁,腹腔镜肌瘤剔除术436例,腹腔镜全宫切除术89例。肌瘤直径:4~10厘米,平均:5.4±1.3厘米。

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较大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铺巾消毒,做一切口,切开腹腔后充分暴露子宫后,观察子宫肌瘤位置以及周围粘连情况,将肌瘤病灶位进行切除(或行全宫切除术),剔除肌瘤后,逐层关闭腹腔[2]。

观察组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患者经期后3天开展手术,取截石位进行全身麻醉,建立气腹保持腹部压12~14mmHg左右,采用,将举宫器移动患者子宫位置,并在下腹部置入腹腔镜,观察患者宫腔内部组织、肿瘤位置、腹腔镜病变情况等,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常规分离盆腔粘连,将宫腔镜消毒后置入宫腔,进行膨宫。利用电凝切除子宫肌瘤,电凝止血,手术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进行常规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3]。

对于全宫切除术患者,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全麻后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在脐孔上缘处做一1厘米的切口,置入腹腔镜,将5毫米Trocar分别置入麦氏点、左下腹对对称位置以及肚脐左侧10厘米处。观察盆腔情况,在腹腔镜下行电凝、切断子宫韧带经阴道取出子宫,缝合阴道残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记录2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达。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0.05,详细内容见表1。

术后,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例,盆腔粘连5例、切口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而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3例并发症患者,其中切口感染患者7例,盆腔粘连患者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卡方值=79.9653,P=0.0000。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在已生育过的中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子宫出血、白带增多等,严重影响到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药物与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且观察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0%(观察组)、29.55%(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

总而言之,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苗应巧.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1):106-108.

[2]侯俐,宋晓婕,张妍等.两种术式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0):2228-2231.

[3]张会莉.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771-772.

[4]王金娟,成九梅,彭燕蓁.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肌瘤剔除120例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7):542-544.

论文作者:李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李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