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现状及其特点
罗鸣春,常 敬,陈家敏,和仕杰
(云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摘 要 :心理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状况及特点,在新疆南疆和北疆抽取1477名成人被试,采用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测试。结果发现,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3.66±0.58)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27.90%的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61.90%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不确定”到“比较和谐”之间,10.2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不同民族的心理和谐程度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最高,乡镇居民居中,农村居民最低。佛教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较高。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公职人员、退休居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高,外出务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较低。已婚群体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丧偶、同居群体,分居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最低。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随着受教育年限增加、家庭月收入增加而上升。青年、中年、老年居民心理和谐水平逐步升高。整个研究表明,新疆居民的心理基本和谐,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和收入水平对心理和谐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新疆;居民;心理和谐
一、引言
我国西北边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民族的历史境遇、风俗习惯及社会发育程度不尽相同,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文化表现有明显差异。一些跨境分布的民族,其在国境两边居住的居民在历史文化背景、族源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我国边疆民族关系研究的重点在新疆,重心在新疆。因此,研究新疆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2]2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一带一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世界岛”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地缘战略地位使得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安全战略屏障,新疆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且关系到中亚乃至整个亚洲格局的稳定[3],关系到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美、俄、印等国的安全战略,特别是中亚国家局势变化是影响新疆地区稳定最重要的国际因素;冷战之后民族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疆地区少数分裂分子,给新疆稳定带来很大的现实威胁。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壤,陆路边境线长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路边境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是我国边境线最长、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4]新疆古称“西域”,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也是新时期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异常重要。新疆下辖18个地、州、市(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4个自治区辖县级市),在全疆88个县(市)中,33个为边境县(市)。[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兵团总人口数为257万人,辖区内有14个师(4个市)、175个团场、2200个连队。[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迁徙、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多种宗教、多元文化聚首并存、交汇互融的场所。新疆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幹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维吾尔、塔塔尔、蒙古、回族等9个民族与周边邻国跨界而居。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有1294.5万人,占全疆人口的60.8%。[7]801新疆有伊斯兰教、喇嘛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等8种宗教并存。[5]67截至2008年,全区有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宗教团体91个,宗教院校2所。[7]809新疆有10个少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人口1130多万。[7]811新疆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以天山为界、南北疆有明显区域差异的特征。南疆以维吾尔族为主,其他民族成分相对较少,北疆以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为主,汉族人口占多数,是各民族居住格局较为混杂的地区,民族之间交往较多,民族关系状况复杂,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可以说,新疆是我国民族成分多、自治地方多、特有民族多、跨界民族多的省区,也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边疆省区。[2]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营造和谐稳定的内外环境。我国一方面致力于与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处理边界纠纷;另一方面致力构建和平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不仅与接壤国家之间基本解决了边界问题,而且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方面不断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合作组织;实施以“兴边富民”为主导的沿边开发发展政策等。这些理念、方针、政策、合作机制和技术措施,都体现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倡导和谐世界的目标和追求。[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9];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0]。这一论断强调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也包括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和谐。和谐社会为孕育心理和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促进和保持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心理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集中表现为人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心理和谐状态能够为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11]-[12],是边疆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心理屏障[13]64,也是新疆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对新疆1477名成年居民进行了心理和谐现状及特点调查,以探讨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法,按性别、民族、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分层选取调查对象,使样本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保证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新疆南疆和北疆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1520份,有效问卷1477份,有效率为97.17%。其中,男性697人(47.20%),女性778人(52.70%);年龄跨度18—80岁,平均年龄为28.35 ±10.23岁;民族分布:汉族49人(3.30%),维吾尔族717人(48.50%),哈萨克族494人(33.40%),蒙古族159人(10.80%),其他少数民族58人(3.90%);居住地:农村570人(38.60%),乡镇448人(30.30%),城市458人(31.00%);婚姻状况:未婚743人(50.30%),已婚624人(42.20%),分居32人(2.20%),离婚32人(2.20%),丧偶11人(0.70%),同居28人(1.90%);文化程度:文盲21人(1.40%),小学107人(7.20%),初中257人(17.40%),高中323人(21.90%),大学747人(50.60%),研究生13人(0.90%);职业状况:企业人员172人(11.60%),政府/事业单位职员391人(26.50%),个体经营184人(12.50%),待业295人(20.00%),在家务农237人(16.00%),外出务工97人(6.60%),退休50人(3.40%),丧失劳动力10人(0.70%);家庭平均月收入:不足500元的223人(15.10%),500-1000元的442人(29.90%),1001-3000元的526人(35.60%),3001-6000元的249人(16.90%),6000元以上的36人(2.40%);宗教信仰:不信仰宗教者225人(15.20%),信仰佛教者179人(12.10%),信仰伊斯兰教者988人(66.90%),信仰其他宗教者68人(4.60%)。上述百分比中不包括未填写人员的比例。
(二)研究方法
不同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3。
(1)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人口社会学数据。
(2)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调查居民心理和谐现状,MHS-EA包括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5个维度26个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量尺评分,1分=非常不符合,5分=非常符合。MHS-E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21,五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3—0.815之间;MHS-EA重测信度0.896,5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85—0.926之间,信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14]
2.调查实施
1.性别
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
一、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状况
新疆民族地区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具体表现在自我和谐(己和)、人际和谐(人和)、社会和谐(地和)、天人和谐(天和)及自主调整与适应(调适)5个方面。5个分量表中己和得分最高,其他依次为天和、调适、地和,人和得分最低。见图1)
图 1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
1.自我和谐状况
“己和”即自我和谐。在调查对象中,“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56.10%,“基本和谐”者占31.50%,二者合计达87.6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2.40%。
2.人际和谐状况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24.30%;“基本和谐”者占56.70%,合计占81.00%; “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9.00%。
3.社会和谐状况
一是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优先折股量化给贫困村集体,确保2018年底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25.50%,“基本和谐”者占54.30%,二者合计占79.8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20.20%。从具体项目看,新疆居民邻里关系和谐分数低,邻里和谐水平“非常不和谐”者占17.90%,“基本不和谐”者占24.60%,二者合计占42.50%,“不确定”者占22.10%,“比较和谐”者占14.70%,“非常和谐”者占20.70%。
4.天人和谐状况
城市地铁的道床位于轨枕和路基之间,可以对轨枕起支撑作用,它在地铁轨道中起到了受力传递的作用,作用与他上面的车的重量、轨枕重量及地铁行驶过程中的动力荷载都将通过道床传递给路基,因此,保证其具有充分的承载力是关键。目前,道床的主要采用是混凝土浇筑,立柱式整体道床。这种道床的施工难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整体道床预留缝隙的位置不对,那么整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就可能会导致道床开裂。搭设或者拆除脚手架时,如果与钢轨发生碰撞,会造成整体结构的变形,损害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天和”即天人和谐,指个体能够融入生活在其中的环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55.30%,“基本和谐”者占32.50%,合计达87.8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2.20%。
5.自主调适状况
“调适”即个体心理的自主协调与平衡能力,调适纬度平均分反映个人自主调适水平。“比较好”和“非常好”者占28.90%;“一般”者占55.90%,合计占84.80%;“不好”和“非常不好”者占15.20%。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多次法根管充填术治疗:常规开髓,对髓腔进行彻底冲洗,去龋,将根管寻找到,并对其进行清洗,采用逐步后退法或者逐步深入法对根管进行预备,将樟脑酚棉捻放置在根管内,采用慢失慢失活剂将其暂封,1周后对其进行复查,并将以上各项操作重复,一直到棉捻无大量渗出,根管用牙胶尖加根充糊剂采用侧方加压方式进行充填。
6.心理和谐总体情况
心理和谐的总平均分表示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的总体水平。接受调查的1477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均分(3.66±0.58分)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27.90%的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61.90%的民族居民心理“基本和谐”,心理和谐总体水平“比较和谐”加“基本和谐”的民族居民达到89.80%。如何维护并继续提升这部分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另有10.20%的民族居民总体心理和谐水平“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尽管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却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人群,需要高度关注,切实帮助他们维护和提高心理和谐水平,防止他们转化为影响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危人群。
方差分析表明,乡镇居民、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上均有显著差异,p <0.001。
(二)影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人口社会因素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专门在南疆塔里木大学和北疆伊犁师范学院及塔城地区额敏糖厂组建了3个课题调研协作组,协作组负责人选择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熟练掌握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本地“双语”大学生提供专业调查员,由协作组负责人统一培训,规范调查程序和方法;培训考核合格后担任调查员,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机会,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入户式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为新疆民族地区年满18周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调查员入户现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填答完成后收回。如果遇到文化程度低或者不识字的被调查者,由调查员将题目内容和反应选项转译为本民族方言告知被调查者,调查员按被调查人的真实意愿代为填写,经与被调查人核对一致后现场收回。外出务工者在春节返乡过年时进行调查。测试前征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
不同性别居民心理和谐情况见表1。统计检验表明,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新的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不同年龄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见表2。
表1 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情况
2.年龄
我和老婆一走进雅4,姚琳琳便夸张指着手表叫嚷起来:我说哥们,你们俩行不行啊?看看这都几点了?咋才来呢?上官婉也跟着帮腔说:谁说不是了,这也太没组织没纪律了吧。
表2 不同年龄段民族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75)
方差分析表明,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与自主调适维度上,不同年龄居民的平均分数差异不显著,p >0.05。在心理调适维度上,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和谐分数依次上升,p <0.05,表明心理和谐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增加。
示踪剂通常情况选取与工作介质互溶的NaCl或KCl[6],本次模拟采用NaCl作为示踪剂,其相关属性如表1所示。
3.民族
1.调查工具
表3 新疆四个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76)
方差分析表明,新疆蒙古族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 <0.01。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其他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心理和谐5维度及总均分差异不显著,p >0.05;哈萨克族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低于其他民族居民,p <0.05。
4.居住地
图1为基于少模光纤耦合的前置光放大空间光通信系统示意图(直接探测),接收光学系统可以等效为焦距为f、直径为D的薄透镜.理想情况下,被调制的空间光经过无像差的理想接收光学天线汇聚到后焦面形成艾里斑,光能量耦合入放置在后焦面位置的少模光纤纤芯中,经光纤送入少模前置光放大器,最后通过多模光纤进入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探测器.各模式传输信息相同,模间串扰可忽略.
不同居住地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4。
实验前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足球基本技术等方面的测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分配小组,将实验班54名同学以每组6人的形式划分为9个小组,其中4名中等生,1名优等生,1名差等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每个小组分配合作学习任务。
5.宗教信仰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过程中,需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具体风险维护措施为:
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王致和”自主创新形成了低盐化腐乳核心技术,2010年初正式上市了低盐度的鲜香腐乳,比市场售卖的腐乳盐分平均含量降低40%左右。“王致和”鲜香腐乳,口味清淡,发酵更加充分彻底,在继承了“王致和”腐乳“细、软、鲜、香”的传统优良品质特点的同时,腐乳独特的鲜香、醇香、酯香的口味更加突出,符合消费者不断追求健康的饮食理念,上市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王致和腐乳产品已形成了多风味多系列的几十种产品。
不同宗教信仰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5。
表4 不同居住地的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N=1475)
表5 不同宗教信仰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N=1459)
t 检验表明,信教居民在地和(p =0.000)、天和(p =0.014)得分显著高于不信教居民;在己和(p =0.017)、人和(p =0.000)、调适(p =0.001)的分数显著低于不信教居民;心理和谐总均分(p =0.081)没有差异。方差分析表明,信仰佛教的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自主调适与心理和谐总分上均显著高于信仰其他宗教与不信教的居民,p <0.001,表明宗教信仰对居民心理和谐有一定影响。
(4)能力提高:淤试题讲评课中强化阅读微技能的使用,以此加强学生在做题中自觉运用所学阅读技巧和解题策略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在语篇中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于加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试题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贴近生活、题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和高考选材接轨,如:英文报纸杂志),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综合认知能力;培养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与时俱进。
6.职业
不同职业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6。
表6 不同职业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35)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职业的居民在心理和谐5维度及心理和谐总均分的组间差异均显著,p <0.01。均数比较表明,政府/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健康)居民)心理和谐水平较高;企业人员、丧失劳动力人员的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外出务工人员的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7.婚姻状况
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见表7。
表7 婚姻状况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N=1469)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新疆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0.001。均数比较表明,已婚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与其他居民,分居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2.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患儿喘息、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果见表2。
8.文化程度
由图5可知,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HHCB和AHTN的去除率先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稳。PAC的投入量分别为 40 mg·L-1和 240 mg·L-1时,HHCB和AHTN的去除率基本达到最优值,分别为85.50%和70.31%。之后,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HHCB去除率基本没有变化,AHTN的去除率虽然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增加速率已趋于平缓,即超过一定限度后增加 PAC投加量并不能显著提升 AHTN的去除率。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8。
表8 文化程度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情况(N=1467)
不同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新疆居民在己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p <0.001。均数比较表明,从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及以上,心理和谐分数呈逐步上升。
9.家庭月收入
家族月收入可以代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9。
在实施开展“坡地村镇”试点工作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壮大村集体经济。比如山川村的赤豆洋高山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农民的腰包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迅速鼓起来,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带来就业岗位400余个,可为村民带来户均每年收入增加3万余元,农民收入可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天子湖镇的余石安置项目,通过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实行田、水、路、林、村全域综合整治,推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全面配套,实现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庄集中,有效提升了居住环境质量。
表9 家庭经济状况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检验(N=1475)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的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有显著差异,p <0.05。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心理和谐的分数呈逐步上升,家庭月收入6000千元以上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最高;家庭月收入500~1000元的居民、1001~300元的居民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家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四、讨论
(一)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
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但却未达到“比较和谐”的程度,表明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中国科学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5]。进一步分析发现,27.90%的居民得分在4分以上,心理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61.90%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不确定”到“比较和谐”之间,表明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如何提升这部分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是心理服务的重点;另外,有10.2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得分在3分以下),需要在和谐社会心理建设过程中给予这部分群体以更多关注,切实帮助他们维护和提高心理和谐水平,防止他们转化为影响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人群。
(二)人际和谐是影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心理和谐“四和一调适”的5个方面看,新疆居民己和分数最高,人和分数最低,说明人际和谐是制约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新疆居民人际“比较和谐”和“基本和谐”的民族居民近八成,另有两成民族居民的人际和谐水平为“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 从具体项目看,新疆居民邻里关系和谐分数最低,邻里和谐水平“非常不和谐”和“基本不和谐”的占42.50%。这一情况提示,改善人际互动环境、增进家庭和谐、融洽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和睦、加强民族团结,是促进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人口社会学因素对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社会学因素对西南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新疆居民在心理和谐5个维度和心理和谐的总均分上没有性别差异。这一结果与在东北、西南边疆民族居民的性别差异不一致[13]71,值得进一步研究。从年龄因素看,青年、中年期、老年期心理和谐水平逐步升高。提示和谐社会的心理建设应特别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民族因素看,不同民族的心理和谐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新疆蒙古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显著高于新疆汉族、维吾尔和哈萨克居民。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民族发展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社会习俗、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的多样性造成的。从居住地来看,城市组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高于农村组和乡镇组,反映出城市化水平对心理和谐的积极影响。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多元宗教文化并存,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有差异,佛教居民心理和谐水平较高,其心理和谐水平可能与民族有交互作用;但不信教和信仰宗教的居民之间的心理和谐程度没有差异。从职业来看,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心理和谐程度较高,外出务工、丧失劳动能力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因此,提高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和心理保障水平,促进心理和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群体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丧偶、同居群体;分居群体心理和谐程度最低,反映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家庭和谐的重要作用。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心理和谐水平逐步上升,大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最高,反映出文化建设对心理和谐的积极作用。从收入水平看,伴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心理和谐水平上升,反映出繁荣经济、保障民生对居民心理和谐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人际和谐是制约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对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要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40。习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6]民族团结不仅仅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
[1]祝辉. 文化视角下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内外因素[J].实事求是,2012(5):93-97.
[2]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糸和谐模式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李世勇.国际视角下的中国西北边疆稳定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01.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编写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01.
[5]《新疆简读》编委会.新疆简读[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4.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9:1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8]郝时远.序.[M]//周建新.和平跨居论——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9]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9.
[11]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 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N].光明日报, 2005-10-11(05).
[12]杨德森,赵旭东,肖水源.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95.
[13]罗鸣春,李春波. 西南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及影响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6).
[14]罗鸣春,杨兆云,付粉杰,等.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的结构与测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02-308.
[15]中科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中国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68-174.
[16]习近平.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30(01).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Xinjiang Residents
LUO Ming-chun, CHANG Jing, CHEN Jia-min, HE Shi-jie
(School of Education,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4, Yunnan, China)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harmony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border are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 Xinjiang, 1477 adult subjects were selected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and the north of Xinjiang, using the National Adult Mental Harmony Scale (MHS-EA)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 Xinjiang (3.66±0.58) is in the uncertainty to the comparatively harmonious interval; 27.90% of the residents have higher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61.90% of the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is “unsure” to “more harmonious”; 10.20% of the residents are psychologically discordan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Urban residents have the highest psychological harmony scores, township residents are in the middle, and rural residents are the lowest. Buddhist residents have higher psychological harmony scores.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public officials and retired resident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groups who go out to work and lose their ability to work is low.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of married group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married, divorced, widowed, and cohabiting groups.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creases as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increases and the monthly income of the family increases.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of you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whole study shows that the psychology of Xinjiang residents is basically harmonious, and the national, occupation,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ge and income level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
Key words :Xinjiang;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中图分类号 :C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6133(2019)01-0054-07
[收稿日期 ]2018-11-28
[基金项目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编号:11BMZ 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罗鸣春(1965―),男,彝族,云南普洱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
[责任编辑 刘晓华]
标签:新疆论文; 居民论文; 心理和谐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