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要】 目的 研究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过去一段时期我院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复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钻孔撬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钻孔撬复术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术后治疗时间。
【关键词】颅骨凹陷性骨折;小儿;钻孔撬复术;骨瓣开颅复位术;治疗
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本文主要研究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年龄1-9岁,平均3.5±0.9岁;男性23例,女性16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15例;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3.1±0.6小时;颅顶部骨折27例,颞顶部骨折8例,额部骨折4例;治疗组患儿年龄1-12岁,平均3.8±0.5岁;男性25例,女性14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12例;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3.3±0.5小时;颅顶部骨折24例,颞顶部骨折10例,额部骨折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复位术进行治疗,全麻后实施常规插管、消毒、铺单操作,结合受伤的实际部位,作弧形或马蹄形的手术操作切口。对头皮、皮下组织、骨膜实施逐层的分离处理,在发生凹陷的颅骨附近钻孔,铣下骨片,对处于凹陷状态的骨瓣实施复原处理,有的时候还需要将碎骨片进行拼接复原,并采用医用胶进行粘合固定处理。将复原骨瓣用数枚可吸收颅骨锁进行固定处理,在检查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情况之后,对皮下组织实施缝合,封闭头皮。治疗组采用钻孔撬复术进行治疗,全麻后实施常规插管、消毒、铺单操作,早受伤的部位作弧形操作切口,对头皮、皮下组织、骨膜实施逐层分离,使颅骨能够充分显露,在凹陷颅骨附近的位置钻一个孔,将凹陷骨折片顶起,使其解剖结构得以恢复,对骨板下活动性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对皮下组织实施缝合处理,封闭头皮。对于乒乓球样的骨折病灶,可以将弯止血钳/神经剥离子置入骨板下方的凹陷最低点位置实施顶起。对于V形骨折病灶,可以在长轴的较低端做弧形的操作切口,然后将弯止血钳/神经剥离子置入到骨板下方凹陷最低点的位置实施顶起[2]。
1.3 观察指标
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治愈:颅骨骨折症状术后消失,头部外观和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没有对患儿发育造成任何影响;有效:颅骨骨折症状明显减轻,头部外观和生理功能有显著改善,患儿发育略受影响;无效:颅骨骨折症状没有减轻,头部外观和生理功能存在明显异常,或患儿死亡[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 ±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围手术期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儿术后共住院治疗(16.94±3.05)d,治疗组为(10.71±2.14)d,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患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颅骨骨折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小儿骨科疾病,占小儿颅脑损伤疾病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随着近些年来汽车等交通工具在我国的不断增加,该类骨折疾病的实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4]。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钻孔撬复术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①手术的操作视野较为理想,止血或探查操作较为方便。② 可以为复位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操作过程中应用EC胶,不仅仅可以对大骨片实施粘合处理,对于一些形态较小的碎片也同样能够实施有效粘合。且处理之后基本不会导致感染等症状出现。术后6个月左右其密度与周围正常骨片密度水平可以达到基本一致的状态,并产生有效的融合[5]。
参考文献
[1] 毛丰,袁贤瑞.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35-36.
[2] 温宝泉,彭远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35-136.
[3] 周全孝, 范东, 范成功, 等. 手术治疗儿童期颅骨凹陷骨折103例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 22(2): 92.
[4] 万心军.脑外伤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41-42.
[5] 燕武, 外力?艾比布力. 小切口撬拨整复术治疗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5): 653-654.
论文作者:郑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颅骨论文; 性骨折论文; 患儿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