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速度也在进一步提升,作为市政道路中连接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在城市交通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市政路桥中存在的危害及产生原因着手,对桥梁加固改造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日后市政桥梁的加固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加固设计;改造要点
1 市政路桥施工中存在的病害种类
1.1 混凝土出现碳化及钢筋锈蚀
混凝土出现碳化以及钢筋锈蚀是建筑路桥中又一常见的病害,这种现象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路面混凝土耐久性的使用时间,缩短了路桥的使用寿命,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事故,但随着时间的蔓延,这种裂缝也将逐渐增大,对于路桥的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在病害之初进行维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危险降低,保障其安全。
1.2 混凝土中产生气泡和细小的小孔
这种裂缝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路桥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均匀而导致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内部气泡以及间隙的出现,进而导致内部出现渗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情况,降低桥梁的整体质量,对于桥梁的使用产生一定的质量威胁。
1.3 剥蚀的出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私家车的大量出现大大加大了路桥使用的承载力,车辆的逐渐增多加大了对于路桥路面的摩擦,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变化,雨雪等天气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桥梁的老化,部分路面由于车承载力的加剧,最终影响混凝土的使用,严重的将出现蜂窝孔、露石、脱落等现象,从而对结构造成影响。
1.4 地基地势有明显下降的痕迹
承载力的使用将大大影响路面桥梁的支撑力,长时间受到外力自然灾害的侵蚀,将改变桥梁路面的结构,地基地势在车辆的影响下出现严重的下降情况,最终导致桥墩支柱逐渐下沉,进而影响路桥的使用。
2 市政桥梁中存在病害的产生原因分析
2.1 内部因素
混凝土自身在凝固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孔、微细管道、气泡等缺陷,都会给雨水腐蚀物质在壳体结构内部渗透提供条件,导致桥梁内部钢筋出现腐蚀,混凝土遭到破坏等现象发生,从而对桥体的强度及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外部因素
桥梁外部荷载力度超出桥梁自身所能承受的荷载,从而导致壳体结构产生疲劳、裂缝以及破坏。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当也是导致桥梁结构出现裂缝及混凝土结构发生损伤的另一原因。
2.3 裂缝产生的原因
通过相关实验可以看出,处理桥梁受到外力的影响,其余所有混凝土出现损坏的原因基本都是由裂缝产生的。所以,在对混凝土结构损伤情况进行检查时,首先,应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分析,由于混凝土形成裂缝的因素相对较多,总结后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外部荷载造成结构型裂缝产生。结构型裂缝也就是由于外部荷载而产生的裂缝,桥梁承受的外部负载与裂缝产生的原因、分布位置及裂缝的宽度造成直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桥梁结构有该裂缝产生,可以表明,负重的实际情况已超出桥体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负重,应进行及时整治。②变形造成的非结构裂缝的产生。桥体结构的变形是非结构型裂缝产生的关键,桥体自身结构出现变形的一般情况都是由于外界温差较大及混凝土收缩等因素造成的。促使乔亮亮内部结构逐渐有应力产生,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应力随着裂缝的产生而逐渐得到释放。结构型裂缝与非结构型裂缝所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查找,从而探索出加固的合理措施。若未能对裂缝形成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就对裂缝进行盲目处理,不但无法实现桥梁加固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桥梁的使用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 路面加固的处理措施
3.1 局部修复
通常在桥面局部出现破损的情况下采用局部修补的方式进行处理,采用铁锹对桥面混凝土层有松动的位置进行凿除的方法进行改善,直到凿至钢筋露出即可。在利用清水对其断面进行清洗,待清洗干净洗后,使用水泥标号相同的材料对桥面进行修补,当养护期结束以后即可恢复通行。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局部破损的实际情况,若裂缝深度较深,采用托松结构清除的方法,直到钢筋露出为止。若深度相对较浅,应采用直接修补即可。
3.2 混凝土的重新浇筑
通常在桥面破裂或损坏面积相对较大且破损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该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或施工不当所造成的。当采用其他方法无法对其病害进行彻底改善时,则必须运用混凝土重新浇筑。在进行施工修复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桥面破坏或存在的危害进行拆除,并清除干净,其次进行适量的钢筋网铺筑,最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从新浇筑。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应掌握桥面的设计强度,运用钢筋及水泥标号完全相同的材料进行施工,促使桥面重新浇筑以后的强度与承受力与原桥面的设计标准达到统一。
3.3 桥面补强层的加固
通常情况下,对于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老桥,其桥面则会有许多裂缝、剥离等损坏现象出现,该情况下不仅无法进行局部处理方法,也不能采取对原有桥面的重新浇筑。因此,桥面补强层的加固方式则最为有效,在原有桥面上,进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补强层的重新加铺,不仅能够实现大面积裂缝及剥离等现象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桥面的强度及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应对车流量及路面的实际承载力进行考虑,从而对补强厚度及材料进行确定。
3.4 截面加固法
在桥体出现主梁承载不足或强度有限的情况下,应对路桥主体混凝土的截面及钢筋增加的方法进行加固。在对截面进行增加的过程中,通过对桥面板加厚或主梁高度及宽度加大的方法进行实现。截面加固方法施工相对简单,通常在市政路桥加固跨度较小的情况下适用。在桥梁改造的过程中该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其强度及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该方法在使用的过中,应对单体支撑桥墩的承力设计标准进行考虑,对主梁跨度、厚度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解。结合实际设计的承载力情况对截面厚度及宽度进行有效增加,当盲目增加时,会对注浆的自重造成影响,导致桥墩支撑的承载力强度不足。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路桥的加固改造措施还有许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其造成危害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整治方法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市政路桥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律,詹丹丹.浅谈市政路桥加固改造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作者姓名:钟瑞飞 身份证号:450421198102151592
论文作者:钟瑞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裂缝论文; 桥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桥梁论文; 结构论文; 方法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