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书馆社科功能开发的深刻背景———论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功能论文,上海论文,新馆论文,深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 与上海社科力量的跨世纪部署相一致
上海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经过世纪之交的观念更新、视野拓展、机制转换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大整合,正在进行跨世纪的部署。理论工作者忙于梳理即将成为过去的20世纪的人类社科研究成果以及作为文化积淀的百年思想轨迹,对世纪晋千之际的新的世纪效应及其理论感怀与思考抓紧进行学术整理,与迎面走来的21世纪着手于多学科的预测性研究和探索性思维碰撞。从总体而言,上海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正在完成跨入新世纪的学术热身和理论准备。上海图书馆新馆生逢其时,起遇良机,从新馆社科功能深层开发的命题提出之际,就受上海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纪雄风的挟裹,尽得其学术春意、理论锐气和逻辑起点。可以这样说,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是与上海社科力量的跨世纪部署高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1
形成与社科研究“五路大军”相辉映的跨学科文献开发和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有“五路大军”之称。对于“五路大军”,有两种划分,一是指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党校、政府所属有关业务部门和军队等社科五大系统,二是指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党校、政府所属有关业务部门和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社科五大系统。前者从全国范围而言,因为没有建立全国社联,所以不将其单列一个系统;后者就地方角度来说,由于军队为全国统一的建制,地方不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上海社会科学界围绕改革开放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诸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海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生产力标准问题、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问题,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海人口问题和上海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等,上海社会科学界经过理论阐述、学术研讨、重点突破、辩证梳理,取得了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进展作出了成绩。
上海图书馆随着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实现馆所合并、体制改革和新馆广厦隆起、宣告全面建成,客观上已形成与社科研究“五路大军”相辉映的跨学科文献开发和研究基地。馆所合并,在体制上保证了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和专业队伍的发展壮大。今天,新馆代您阅报、社科咨询、社科热点信息汇集、社科专题文献资料展示、妇女问题研究资料专门“设窗”、社会焦点问题专设系列讲座,等等,在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上与“五路大军”的社科功能相得益彰。新馆与各类社科研究力量有广泛的读者联系,各路大军通过外借、阅览、研讨会、报告会、讲座、专家咨询、课题立项和机构合作协议、学术交流协议等,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完成了新的社科力量的组合。这种组合带有明显的时空交叉性、学术互补性、文献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图书情报网络的涵盖性和探索研究的灵活性,将在世纪之交形成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风景线。
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已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一流的图情新馆所必须是一流的学术研究基地,包括与社科研究“五路大军”相辉映的跨学科文献开发和研究基地。这涵盖社科意识及其研究能力、文献标准化、分类体系、编目系统、检索手段、热点探索、学派创立、学术迁移和趋势预测等。新馆致力于社科意识现代化,在队伍素质、人员结构和科研部署上有效强化研究能力与加大研究比重,在文献标准化、分类体系、编目系统、检索手段等方面保证社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促进热点探索与新学派的发展,促进各研究系统之间的学术迁移,加强趋势预测,努力营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学术氛围,在图情设施、图书文献信息服务和研究基地化等方面有效推动上海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馆还设想组建国内外图情咨询(包括社科文献咨询)团体,聘请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咨询、计算机通信、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建设领域、文献信息标准化领域、信息产业和政府科技、文化决策机构的专家参加,建立馆所发展的思想库,办好社科论坛,以令人瞩目的社科文献的开发与研究赢得基地的地位和作用。世纪之交,上海图书馆新馆作为社会科学跨学科文献开发和研究基地,要与其他各路大军协同攻关,积极探索上海的发展新路,如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市区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促进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建立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资和还贷机制,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实行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坚持“长江牌”、“中华牌”和“世界牌”,形成对内对外全方位双向开发,实行积极平衡、动态平衡、内外平衡,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立足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提高国有资产的总体质量和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建设,解决企业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出现阶段性大量职工下岗待工的问题;实行初次分配讲效率和再次分配讲公平,推进基本保险社会化、补充保险市场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化,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从上海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特大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促进开创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2 在建设文化中心的同时加强文化研究。 上海图书馆新馆不仅以两座塔型高层和5 层裙房组合而成的偌大的文化工程和一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先进的硬件设施著称于世,而且以图书文献的采、编、流为本体,以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和艺术研究馆为依托,努力建设出版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形成历史文献研究特色、信息咨询研究特色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一体化研究的特色,不断拓展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形成“都市书乡”,建设文化中心,加强文化研究,进行强有力的文化辐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协助馆所领导组织了两届学术研讨会,在迈向21世纪的图书馆总体构想,图书馆的网络与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与科学管理等方面推出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所还将从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主要著述和研究队伍着手,学习消化已有成果。发现寻找薄弱环节;明确选择探索重点,构筑学术研究高地。历史文献中心与历史文献研究所积极组织学术研讨,递交了《古文献与数字化——兼述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光盘系统》、《用现代化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北魏墓志的价值及其整理》、《近代特种文献开发的战略思考》、《试轮历史图片的文献价值及其整理开发》、《论盛宣怀档案的整理与利用》、《中国出土古籍的修复——太仓明墓出土古籍修复记》、《古文献修复的多样性》和《近代文献的使用、修复和保护》等一批不乏真知灼见的论文,不少学术思想对实际工作颇有指导意义。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是以搜集整理、珍藏展示、 开发交流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及其资料的研究性专馆,现收藏近百年来各界文化名人的手稿兼及信函、图片、日记、题词、签名本等珍稀文献达4 万件。这些罕籍墨宝不仅忠实记录了名人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历程,而且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长河的延伸、扬波与演变,镌刻着近百年来时代风云的激荡变幻,学术思潮的消长播扬,文化流派的兴衰盛亡。珍藏与显示相结合、珍藏与开发相结合、珍藏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的确定和实施,使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的征集、收藏、开发、交流与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文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称誉。艺术研究馆充分利用新馆展览、会议先进设施和尺牍碑帖、名家字画、视听资料等优势,不断拓展与书画名家、音乐家及文化名人的多种联系,将组织各种艺术思潮、流派和世纪之交艺术宏观走向的研讨,努力做到收藏与展示并存、展览与研讨相兼、纸质文献资料的开发与视听资料的开发相结合,逐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使全球视野中的图书馆网络不仅成为图情信息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互通网络,而且成为文化艺术的交流网络。
上海图书馆在45年的发展史上和新馆开馆与全面建成的过程中,与文化名人保持了广泛深入的接触,取得了文化名人的智力支持,在建设文化中心的同时进行了文化积淀与播扬。在上海图书馆发展史上,不少古籍和文化研究者把研究成果奉献给上海图书馆,在一些重大庆典之际都以著述汇编的形式予以留驻。郭绍虞的《骈文文法初探》、陈子展的《诗商颂长发篇新义——附及中国图书馆起源》、蒋天枢的《楚辞章句校笺初稿叙》、俞平伯的《明定陵》、周绍良的《〈古嶽渎经〉笺证》、朱维铮的《经学史: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马承源的《墙般铭文别解》、汪庆正的《泰山刻石略述》、冯其庸的《蒋鹿潭年谱考略》、夏东元的《〈南游日记〉及其所体现的先进思想》、汤志钧的《章太炎的“割辫”和〈解辫发〉》、唐振常的《苏报案中—公案——吴稚晖献策辩》、姜义华的《章太炎与〈民报〉》、胡道静的《上海图书馆所藏稀见与珍贵古农书对传统农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方诗铭的《西晋初年〈竹书纪年〉整理考》、戈宝权的《记上海图书馆戈公振的藏书》等,都对文化研究产生过较好的影响。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的过程中,蔡尚思的《再论大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一文中赞誉图书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图书馆,图书就无法集中起来与保存起来,人类的知识就无法积累不能一代高于一代;图书馆最能打通时间与空间,古今如同在一时,中外如同在一地。读者一入图书馆研究就恍若置身在古今中外之中了;人类在动物中独有文化,而图书馆就是文化之母,其重要性超过了文化的其他部门。杜宣在《知识宝库、智慧之门》一文中深情地说:一座图书馆,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的。我们到外国访问,参观图书馆,总要列入日程的。上海图书馆,虽然是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图书馆,但它收藏之富,一直被海内外人士所公认。上海是一个海。在我们的先民中,对渺无边际和深不可测的大海,产生了许多浪漫的幻想。说海底有座龙宫,里面收藏的稀世珍宝是数不尽说不完的。因此,我认为上海图书馆,就是深不可测的大海中的一座收藏着数不尽、说不完的稀世珍本的图书宫殿。王元化在《对上图寄厚望》一文中对于进一步办好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这一手稿馆应保持上海的特点。现在各处都在收集名人手迹,北京有现代文学馆,各省市有档案馆。上海是文化活动的重镇,凡与上海有关人物、史料都应尽量收集。首先可以把名单排一排,要名实相符,名至实归。这事也不简单,倒是一门学问。确实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有他的传记、照片、资料等。名家学者的点睛之笔和殷殷期望是建设上海图书馆新馆的金玉良言、新智良策,文化研究的动力和高层次的智力支撑。
上海图书馆新馆在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中,无疑要加强文化的研究。对于文化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上海这座文化底气甚足的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世纪之交,上海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战略任务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发展文博、图书事业,办好一批在国内堪称一流的重点艺术院团,组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广播影视集团。要继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在建好上海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同时,努力完善街道、乡镇特别是新建居民住宅区的文化体育设施,调整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同时,切实加强管理,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精华,每年集中办好两三项重大文化活动,努力塑造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上海图书馆新馆以馆所合并、图情合一的改革举措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着眼于图书情报管理现代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积极优化图书文献资源配置;搞好图书业务辅导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阅读方式,促进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研究社区文化发展新思路和社区图书馆建设新课题,更好地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积累市级图书馆为社区文化服务的新经验,进一步扩大国际图书馆馆际交流,在新世纪的办馆模式、图书馆时空观念的更新、虚拟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非纸质读物的收藏、学科结构的变迁与图书文献分类的重组、阅读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合作探讨,交流研究成果,迎接新世纪对图情事业提出的各种挑战。当然,上海图书馆新馆在文化理论研究上也应积极发挥作用。例如,在“数字化生存”、“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怎样更新文化观念,如何辩证处理“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或机构、构成某种文化类型的内在因素,如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等”三层次关系,怎样建构文化统计指标体系,发展文化经济学的抓手在哪里,如何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保证消费战略的实施,文化战略与时间战略的内在联系怎样揭示,绿文化问题如何提上议事日程,社区文化研究怎样深入开展,市民文化素质如何与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适应,在“地球村”的理念中怎样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等,新馆应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和专家队伍优势积极寻找理论答案,为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腾飞努力提供新的理论思维和学术动力。
3.3 对上海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进行世纪性的图情关怀。 世纪之交,上海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大有拓展之势。上海新学科的专业研究机构开始建立,新学科的出版著述与日俱增,大学的新学科系列讲座先后开设,跨学科的研究团体竞相出现,在综合学科、横向学科、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领域结集起研究力量,取得丰硕成果。战略学颇有建树,科学学日趋深化,软科学成为热点,管理科学长驱直入,领导科学受到重视,时间学率先研究,空间学相继突破,学科学令人瞩目,创造学生机勃勃,暗示学悄然兴起,潜科学显示潜力。经济学新学科的探索,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日益增强。上海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对于经济学新学科的探索,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上海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撰写的《新学科辞海》、《世界新学科总览》及其续编、《10新经济学科》、《续10新经济学科》、《经济新学科论著》等,在研究经济新学科,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其中对各门经济学新学科,如开发经济学、开放经济学、投资经济学和第三产业经济学等作了详尽的阐述。社会学新学科的探讨,有益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在导致整个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组合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心理困惑。科学社会问题的提出,土地批租的尝试,劳动力市场的探索,职业状况的变化,社会福利保障的呼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扑溯迷离的证券、期贷,都市婚恋的震荡,生活方式的演进,闲暇时间结构的变化,“城市病”的出现等等,推动社会学新学科的深入探索,使理论工作者重视社会指标理论和协调发展论的研究,探索有关的社会学新学科,强调自然、社会、人类三者的内在联系,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上海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积极探讨科学社会学、劳动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闲暇社会学等,努力以新的社会学理论解答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成绩卓然。法学新学科的进展,促进了改革实践中的法学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制经济。法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引导作用、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平竞争,政府也需要依据法律来进行客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法律的引导和约束,还可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局限和消极因素。探索研究法学新学科,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完善“调整市场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律规范体系,从经济法律上引导、规范和保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对符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对外开放体制积极进行法学思考。上海的理论工作者探索经济法学、破产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和涉外经济合同法学等法学新学科,努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制体制的基础上。上海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在新学科的拓展方面是多学科、全方位的。在伦理学领域,探索科学伦理学、政治伦理学、核伦理学、职业伦理学、司法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爱情伦理学等;在美学领域,研究教育美学、戏剧美学、劳动美学、商品美学、书法美学、电影美学、景观美学、工艺美学、技术美学、建筑美学、服装美学等;在心理学领域,更是分支纵横、群星璀璨,探讨人体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感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产业心理学、市场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推销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教师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幽默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在历史学领域,也是学科演进、衍生分化,研讨史学学、史学评论学、心理历史学、口述历史学、地理历史学、民族历史学、企业史学、文化史学、民众史学、社会史学、城市史学、妇女史学、华侨史学、上海史学等。新学科的竞相问世充实了学科体系,变革了学科结构,它使上海的社会科学研究增添活力,更显生机。
深层开发社科功能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对新学科研究投以图情关怀。新馆将借助于上海图书馆学会,认真梳理世纪之交上海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的基本情况、学术贡献和趋势走向,分析学科进一步趋于分化和系统综合的新特点,举办当代新学科、新知识和新方法讲座,促进新学科研究的学术交流。新馆教培中心及其讲座中心将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设备条件传播新学科知识,培训新学科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学科拓展能力,促进新学科的应用研究,使当代新学科探索更好地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新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将积累上海新学科研究的成果资料,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视角总结上海新学科的演进轨迹、学科发展规律、文献出版分布概貌和研究队伍的协调组合状况,探索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炼新经验,描绘新趋势。新馆所属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将理清近年来上海新学科探索的出版响应线索,作出新学科著述的市场需求分析,热情扶持上海新学科研究,为上海新学科研究成果提供多种出版载体。新馆书店和当月新书展示厅将及时组织新学科出版物与读者见面,积极传递新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缩短新书进入书店的时间,加快新学科著述传播的节奏。
作为研究性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图书馆新馆,不仅要在图书馆定位、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学情报学探索方面体现研究性,而且要在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层开发、当代新学科的探索方面显示研究实力。当代新学科研究可以作为新馆研究课题而立项。在新学科文化背景论、新学科结构论、新学科学科方法和科学方法论、新学科创造论、新学科战略论、新学科内在动力论、新学科环境机制论、新学科宏观控制论、新学科时间协同论、新学科学派发展论、新学科趋势论等方面将有“理论大戏”,成为富饶的新学科理论开采地。显然,上海的新学科探索正在适应系统综合的新趋势,建树信息传播的新学说,引进科技发展的新对象,加强文化研究的现代化,提出有关主体的新理论,深入生态环境的新层次,进行社会问题的新思考,发散管理科学的新思绪,重视科学方法的新探索,开拓数理渗透的新领域,促进比较研究的新发展,引入全方位的新视野,开创意识超前的新学科,进行衍生分化的新尝试……新馆的研究队伍如果在这些领域加盟,向理论深层进逼,定然是走进了“希望的田野”。上海图书馆新馆的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是和认识深刻背景紧密相连的;而深刻背景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将引起社科功能深层开发的“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