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项涉及因素颇多的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知探索的艰辛。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再谈创造高效课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
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感受数学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教学艺术是教师魅力产生的根本。“亲其师,信其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趣题的讲解、设计的新颖、成功的体验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课前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学生才会乐学、好学。
3.感受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走进课堂、走近孩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不仅在形式,更美在内涵。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图形发现:随着边数增多,正n边形就越接近圆。这里不仅渗透了数学极限思想,而且沟通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圆的内在美,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只有遵循教材与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灵活性、有序性和发散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1.训练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形式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文字或者自己做简单介绍,学生往往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实际是不到位的。在教学中,我准备了用三根木条订成的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条框架,请学生来拉一拉。三角形很“牢固”,拉不动,而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不需要过多地解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序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替换”这一内容时,根据教学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教师先是安排了观察、审题的时间,使学生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再引导学生经历了感性理解(一个大杯的容量等于三个小杯的容量)——实际操作(通过课件演示具体感知)——交流归纳(把两个较复杂的量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理论提升(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安排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练习。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不同,它是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后,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长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把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课堂上。
1.学会观察
学生很多时候做错题目,都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题目中出示的信息,匆忙下笔造成的。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不要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学会倾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听教师的讲解,还要听同学的发言,其间还应伴有对教师、同学的观点进行再分析、再认识地思维过程,敢于“质疑”,这样的听才是高效的。
3.学会表达
在课堂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说的形式: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说的内容:说题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推导过程,说操作情况等等。
新课改带来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明确高效课堂内涵的基础上,用好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情境和氛围,营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和习惯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扎实、高效。
论文作者:李淑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大杯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角形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