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化条件与模式研究_重工业论文

河南工业化条件与模式研究_重工业论文

河南工业化条件及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论文,条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通过对河南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态势的分析,比较国内外工业发展模式,结合河南工业基础和工业化发展条件,确定了以顺延加工型和中间突破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并对河南加速工业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河南省;工业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27.61

1 历史阶段分析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有辉煌的发展历史,曾数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最早产生了现代工业技术的萌芽。然而长期封建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严重地抑制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进步的途径,直到本世纪初,河南现化工业经济仍基本空白。即使在历史上河南工业比较发达的1936年,企业总数也只有300余家,职工4万余人,产值4.65亿元,且手工业占70%,其余为纺织、食品、矿业等为主。由于战争的破坏,这点历史遗留在建国初也基本上损失殆尽。

河南现代工业基础完全是在建国以后奠定的。纵观河南工业化历史,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1950~1957年:河南工业化起步阶段。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自力更生思想的影响,国家建设投资重点集中在中部交通方便,资源丰富的地区,河南因具备上述条件而在“一五”时期成为全国重点投资地区,在156项重点工业项目中有10项建在河南,累计总投资9.96 亿元,集中在机械、煤炭、纺织等领域,开创了河南现代工业先河,并形成了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等地方性工业城市,为河南工业化在地区上展开创造了支撑点。

(2)1958~1970年:确立重工业主导地位。 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批沿海工业企业内迁,这些技术先进的沿海工业迁入为河南工业化增添了活力。尤其是重工业比重增加是此阶段河南工业化特点之一,重工业投资占比重达51%,远高于“一五”时期39%的比重,其产值增长速度在18%~20%之间,高于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共有82个骨干工业项目投入生产,主要集中在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等部门。重工业迅速发展,产值由初期的13亿元猛增到1970年的39亿元, 增长了2倍多,而同期轻工业仅增长80%。1970年,重工业产值达39亿元,首次超过了轻工业,因此,该时期是确立重工业主导地位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河南工业化在地域上以交通干线为轴心迅速展开,除原有工业城市继续扩大规模外,又形成了三门峡、安阳、新乡、焦作、南阳等新型工业城市。

(3)1971~1980年:此期河南工业化有两大特点, 一是河南“小三线”军工企业的发展;二是工业开始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开始了以现代工业联系为基础的工业分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基地。如郑州纺织工业基地、洛阳重型机械工业基地、平顶山煤炭工业基地。此期全省工业总投资105亿元,工业产值规模达209.2亿元(1980年),能源、机械、化工、冶金四大行业占90%以上。

(4)1981年至今:工业化加速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沿海发展战略及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等重大措施,沿海成为国家建设重点。在沿海带动下,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此期也是河南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 产值年递增达12%以上,除原有工业行业外,石油化工、医药工业、电子、冶金建材和日用消费品工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期河南工业化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三资企业成为河南工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二是消费品工业迅速膨胀,三是高技术含量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工业中作用日益突了,四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成为河南工业化的骨干力量之一。

到1994年,河南已形成工业固定资产1462.7亿元(原值),建成大中型工业项目1000余个,骨干企业200余家,形成工业产值规模3436.8亿元,工业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3.6%,工农业比重由1947年的15:85提高到1994年的74:26。从而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工业规模跃居全国第九位,并初步形成了从资源开发到加工,从传统工业到高技术工业,从基础工业到终端产品和消费品工业、轻重工业比较协调,比较完整的体系,工业地域分工、工业基地建设等布局体系也初步建成。

2 现状及发展态势

2.1 工业在河南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

1994年河南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比重达48.7%,是同期第一产业23.7%的2.75倍,工业产值是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四个产业之和的1.76倍。工业化有力地支持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2.2 重工业为主导、轻工业协调发展格局形成

从“二五”开始,国家在河南基本建设投资中,50%用于发展重工业,“四五”期间曾达63.4%,从而河南重工业发展速度平均15%以上,“三五”以前更在20%以上,高于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从而使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从1949年的16.1%提高到1957年的34.6%和1970年的52.9%,“四五”以后,轻工业发展有所加快,基本保持了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1994年,河南轻重工业比为41.8:58.2, 基本上避免了工业比例失调,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展。

2.3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基础雄厚

河南工业从原料开采、机械加工到高新技术产业都有相当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为主,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94年,河南工业产值达3436.8亿元,居全国第九位,主要工业产品如煤炭、原油、氧化铝、水泥、玻璃、耐火材料、化肥、轴承、磨料磨具、矿山设备、农机、卷烟、彩色玻壳、冰箱冰柜、自行车、曲酒、纱布、味精、火腿肠等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2.4 出现了集团化,规模化,地域化趋势。

①目前,河南工业化进程中,已出现了以企业内在联系为纽带而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嵩岳(纺织)集团、洛阳—拖集团、安阳玻壳集团、白鸽(砂轮)集团、洛阳浮法集团(玻璃)、平顶山神马集团(帘子布)等;②以区域资源、交通、社会经济组合条件和以工业城镇为支撑点的工业发展基地化、专业化。如郑州纺织、冶金工业基地、洛阳重型机械工业基地、平顶山煤炭工业基地、南阳、濮阳、洛阳的石化基地,安阳、新乡电子工业及黄河产业带,郑洛三机械工业带、京广、京九产业带及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有重要地位的豫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等都初具规模。此两化,是河南工业化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2.5 乡镇工业迅速发展

乡镇工业80年代初在河南兴起,它以地区的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大工业零部件配件生产为主要领域,勾通了大型骨干工业和地方工业,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联系,1994年,全省乡镇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已占全省工业产值的50%以上。部分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成具有全国意义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如竹林制药、黄河磨具、京华公司、沁阳玻璃钢、新密市、巩义市耐材、建材工业、镇平的地毯、玉雕等手工艺品工业。它的发展,成为地区工业化的有效补充,有力地带动了地方工业化,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

2.6 高新技术发展并产业化

近年来,河南通过引进和自身研制开发,已在大型彩色显示屏、玻壳、电子信息工程(程控交换机)、电脑软件系统等电子技术领域、铝硅钛合金、超硬材料、高档耐材等新材料工业领域、部分化工领域等已逐步形成产业化,并创办了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南阳六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1994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5.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9.6亿元,被评为全国10个先进开发区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促进河南工业化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提高河南工业竞争力,导致河南工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2.7 工业化态势

从河南工业化现状和世界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河南工业化基本上处于重工业化发展阶段,但却经历了轻纺工业为代表的初期阶段,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并拥有相当规模的机械加工业和汽车工业,也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成份。因而可以认为,河南工业化是以重工业化过程为主的混合型工业化,是一种主要由外力推动(国家投资)、各工业化阶段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从全国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布局看,沿海是全国工业化龙头,现已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第三阶段,趋于成熟,高附加值的机械、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有重要地位。河南作为全国工业化原料基地,客观上处于被动地位。而再从世界经济发展阶段分析,重工业化过程是地区工业化中最关键阶段,该时期也是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因此,河南要获得经济腾飞,就必须抓住工业化这个经济发展的龙头,弄清目前河南工业化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正确的工业化方向和模式,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前完成重工业化,进入高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从而摆脱在全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地位,带动经济腾飞。

3 加速工业化的条件

3.1 有利的外部环境

河南工业化基本上是靠外部投资拉动的外延规模型工业化,国家等外部资金技术的投入对其有重要影响。当前,国内外出现了有利于河南工业化的趋势。一是河南等内陆地区正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新的热点地区,沿海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向内地渗透,同时,我国在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后,政策开始向内地倾斜,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已有集中表述,尤其是沿桥(新亚欧大陆桥)开放对河南利用外部资金促进工业化十分有利;二是河南现状工业结构和国家产业政策相吻合,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是能源、原材料工业,这与我省目前重工业化进程中急需发展的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不谋而合,从而为争取中央投资创造了条件;三是沿海工业重点向技术化、国际化、外向型发展,直接参与世界工业分工,开拓利用海外资源和市场,这就为内地资源开发、深加工增值提供了市场条件,河南紧临沿海,有近水楼台之优势,有利于河南资源加工工业发展。

3.2 雄厚的工业基础

40余年的工业发展,已为河南工业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资金基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基地建设也初具规模。但工业仍以初加工为主,每个工业成份都还有较大的联合发展余地和潜力。强化工业效率和集团化、规模化意识,增加技术投入、延长加工链、加强企业联合,促进各工业化成份成熟完善,将会使河南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

3.3 充足的资源保证

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蕴藏比较丰富的省份,现已发现矿种102个,已探明储量的74种,已开发利用的61种,其中有49种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十位。拥有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的四大系列优势矿种,一是钼、铝、黄金、白银、镁、锂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系列;二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系列;三是石墨、兰石棉、天然碱、岩盐、水泥灰岩、白云岩、兰晶石、耐火粘土为主的非金属矿系列;四是铁、锰、铬等钢铁原料矿产系列。其中钼矿、天然碱、兰石棉等储量全国第一,耐火粘土全国第二。河南还是全国农业大省,农副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

3.4 广阔的工业市场

河南有9027万人口,1086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0 亿余元的社会购买力,农民人均纯收入909.8元,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155.2元,这是河南消费工业巨大而潜在的市场条件,加上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河南消费品市场还将扩及周围地区。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对工业品特别是电力、化肥、农药、塑料、农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需求会有增无减。农业四化必将刺激工业发展。河南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能源原材料工业是全国工业化中的瓶颈工业,其产品需求量很大。近年来,河南商贸发展迅速,中原成了全国性的货物集散地,这对加速河南工业品的生产流通,扩大河南工业品市场覆盖范围意义重大。

3.5 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现代工业发展是以现代交通运输条件为基础。河南是我国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京广、陇海、京九、焦枝和新荷铁路纵横成网,公路密如珠网,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站,拥有郑州铁路港、公路港等九个内陆口岸。

3.6 充裕的劳力供应

河南人口9027万,居全国第2位,劳动力总数5000多万, 并有大量剩余,尤其是随农业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工业化进程,他们部分注入城市,部分留在农村,形成巨大的劳力市场,为河南工业化提供充裕劳力保障。

4 工业化模式选择

4.1 国外工业化模式分析

从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看,工业化模式主要有三种,即顺延型、逆向型或称跳跃发展型、中间突破型。

顺延发展型主要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它们经历了工业化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现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被第三产业超过,但工业仍是其经济支柱。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

逆向发展型主要是依靠技术开发和应用,依靠外地资源和市场,通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而带动前向工业发展,实现地区工业化如日本、以色列等国。

中间突破型主要是那些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常选择的工业化战略,主要做法是选择某个工业部门尤其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行业为突破口,强力投入,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占领一定市场,以此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前后段工业发展,实现地区工业化。如巴西、韩国等都是选择了汽车工业为突破口并带动了机械、钢铁、能源化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

从我国情况看,整体工业仍处于工业化上升阶段,但各区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差异。沿海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部分地区已接近发达工业国水平,它们主要是技术型,即依靠原有工业基础、技术和沿海贸易之优势,开展产品深加工,靠高附加值工业发展而完成工业化,这种工业化模式类似于逆向型即技术市场型。如上海、广东、浙江、深圳等。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依靠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优势,利用原有工业基础,通过延伸资源开发加工链而获得地区工业化,此类似于顺延型工业化模式。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有部分发达的工业地区,它们依靠国家重点投资和大型骨干企业集中而形成,如洛阳、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宜昌等,但和地方工业关联度不大,属点式辐散型工业化,类似于中间突破型工业化模式。我国还有一种依靠地方乡镇工业发展而达到地区工业化的模式,即苏南模式。目前苏锡常地区工业产值已超过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区,同时本区第三产业比重正迅速上升,向工业化后期迈进,这是一种混合型工业化模式,可称星火燎源型。河南豫西北和巩义市也类似于此。

4.2 河南工业化模式

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重工业化时期,充足的资源条件和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经济基础又为河南工业飞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就成了加速河南工业化的关键。根据国内外地区工业化经验,考虑到河南的资源和经济基础以及河南工业化要求,河南工业化模式应以顺延发展和中间突破相结合,以资源加工增值和主要产品带动的内涵型工业化模式为主。

河南顺延工业化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工业资源条件和加工业基础,通过资源深加工,延长资源加工链条,从而达到扩大河南工业生产规模,提高资源加工业附加值,促进河南完成重工业化的目的。要使河南各工业成份尽快进入成熟期,要形成河南资源开采到终端产品的各类资源深加工系列,并使每个环节都能达到一定规模且相对独立。如河南石油工业,国家以采油为主,顺延开发就是使其形成从采油到炼油、石油化工、化纤、化纤纺织到服装等资源生产系列,各环节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层层增值。另如煤加工、铝开采加工、碱开采加工系列等。这不仅会使河南工业规模急剧扩大,而且经济效益也会成倍增长。

中间突破型发展思路是以发挥现有加工业基础,加强协作,选准那些生产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并且有较强竞争力和突破能力的龙头工业及产品,以其为中心组织生产流通,带动其前向、后向、横向联系的工业部门发展,实现地区工业化。根据河南现有的工业协作基础,河南龙头工业应选择轻型、重型汽车工业、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子工业等,以此发展带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橡胶、玻璃、钢铁等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加速河南工业化向更高阶段迈进。

两种工业化模式在河南各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表现也不尽相同,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平顶山等河南工业中心城市,工业生产水平高,协作条件好,主要应采用中间突破型,以高技术含量的终端产品如洛阳重型运输机械、成套矿山设备、郑州的轻型汽车、新乡的电子电器工业、安阳的钢铁、彩玻、自行车等为主,联合协作,形成集团优势,形成河南工业化的突破力量;在资源丰富的豫西北(能源、原材料矿产)和豫东(农副产品)及其它矿区,则应以资源开采和深加工来加速地区工业化。在河南整体工业化进程中,两种模式又相互交叉,成为一体。产品深加工的终端实际上是高技术工业的原料或半成品,而这些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也将为资源的深加工提供设备、技术及市场。总之,两种模式工业化发展结果,必然使河南工业化实现规模上和结构上的飞跃,加快河南工业化进程。

来稿日期:1996-03-04

标签:;  ;  ;  ;  ;  

河南工业化条件与模式研究_重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