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块设计论文

浅谈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余鹏飞 隋先辉 刘 亿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导弹与舰炮系,辽宁 大连 116018)

【摘 要】 结合军事教学改革过程中,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阐述教学模块的一般含义,介绍教学模块主要特点,分析教学模块基本组成,提供教学模块设计方法,并为提高教学模块设计质量,提出教学模块设计要求,以此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块;模块设计

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包括原理型课程、武器型课程和使用型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保密性强、复杂性强等特点。 在军事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贴近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实际, 把准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关键,改变传统“大锅饭”式教学准备手段,“大洗牌”式教学思路设计和“大撒网”式教学实施过程,应对不同班次、不同对象、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内容移植性、教学思路灵活性、 教学手段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综合性,成为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教学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模块一般含义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组织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采用教学模块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实现课程组织的灵活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教学模块是一个自身相对独立但又能与其他模块保持一定联系的课程的组成元素[1],是一种教学内容组织上的基本单位,在同一“模块”内的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并拥有共同的主题,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整体[2]。 模块化教学以“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3],以知识点为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元素。

2 教学模块主要特点

2.1 独立性

教学模块以教学思路为主线,合理集合基础知识点,形成目的凝练、结构独立、相对开放的固化整体,既避免零散知识的碎片化准备,又实现教学内容的同体量整合。

教学模块因内容实质,呈现“内部相互统一,外部相对独立”的特性,既可以作为完整内容单独使用,又可以作为固有模块应用于不同教学任务。

经分析,大海子水库内部收益率11.25%,大于社会折现率8.0%,且效益费用比1.1,初步概算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2 通用性

教学模块以知识点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共同的主题和目的。 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模块可以纵向联系, 互相补充; 不同课程的近似教学模块可以横向对照,互相完善。

教学模块因内容联系,呈现“组合形式多样,适用对象广泛”的特性,可以为本科学员、基层官兵和外训学员等不同教学任务服务。

2.3 组合性

教学模块可以像盖房筑厦的砖石瓦块一样,随着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拼接,也可以像活字印刷的文字印模一样,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调整合理组合。

教学模块因内容结构,呈现“所属课程聚焦,其他课程辐射”的特性,既可以保障所属课程,又可以成为其他课程知识拓展和内容串联的主要环节。

3 教学模块基本组成

教学模块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知识单元,由一个或多个(通常不超过3 个)要点相关、彼此联系的知识点组成。 在结构上,教学模块通常由模块入口、模块主体和模块出口等部分构成。

图1 教学模块基本组成框图

3.1 模块入口

为了搭建以教学模块为单元的内容框架,教学模块需要引入知识的途径手段, 这就需要模块入口来具体实现。

2006年,学者王又佳提出:随着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向后黑格尔时代的转向,建筑语言逐渐消除了作者(设计者)的主体地位:建筑的阅读不再是作者(设计者)到文本(建筑),再到读者(使用者)的限定式解读,而是形成了作者、读者双方的共同作用[10]。下文在平面符号的对比中将会说到民宿中的新增墙体,这些新增墙体分割了不同功能的空间,提升了住宿者的居住品质,也符合现代人的住宿要求。设计者在表义自我意识的同时满足了住客所需,当然这种需求包含“物”与“神”两方面。

教学模块设计需以模块主体为核心进行内容设计,并依据教学对象、内容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关系设计, 完成模块入口设计和模块出口设计, 完成与前序(后续)教学模块的串联组合。

模块入口要尽量通俗易懂、便于衔接,争取在教学伊始就能牢牢抓住教学对象的好奇心和共鸣感。 在模块入口具体实现上, 要力求与前序教学模块进行良性互动,并易于达成本教学模块的引题切题,力图短小精干、直奔主题,利用好教学对象的好奇心和共鸣感,迅速有效地开展具体内容讲授。

(四)重视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生适应学校寄宿生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从学生入校一开始就介入开展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班主任经常性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由生活指导教师深入宿舍,示范培训内务整理工作,引导寄宿生树立爱校如家、爱舍如家的意识,同时建立起了宿舍内务日检查、周通报制度,必要时将学生寄宿卫生状况通报给学生家长,发挥家长协助教育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

实现灌区现代化建设,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在灌区建设中应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监测水位情况、快速传递重要信息。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实现对灌区内降水进行自动调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灌区工程事故的发生,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在灌区建设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加速灌区现代化建设。

3.2 模块主体

模块主体是教学模块的关键,用于完成知识点的描述和说明。

在满足不同前序教学模块需要时,应当针对具体前序教学模块主体的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确保导向明确,过渡有效。 在满足特定前序教学模块不同引入方式需要时, 通常以导入问题、 讨论题目和相关案例等为主,确保广泛适用,形式多样。

“贪婪”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潜藏在人性中的一个巨大黑洞,一旦失控,人们就会身不由己地坠入这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根据知识点相互关系, 模块主体可分为顺序型教学模块、并列型教学模块、循环型教学模块和综合型教学模块。

3.3 模块出口

为了连接后续教学模块形成教学内容合理延续,教学模块还需要收束内容的方法环节,这就需要模块出口来具体实现。

模块出口根据功用包括总结概括、归纳分析和课后作业等单元,以此对本教学模块的整体知识内容、重点难点方面和后续衍生问题等环节进行概括汇总,旨在复习内容、便于记忆和留有余味。

与模块入口不同,模块出口要具体全面、提炼升华,在模块主体之后就能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存疑点和讨论欲。 在模块出口具体实现上,要侧重模块主体的概括总结和整理归纳,并便于达成本教学模块的点题应题,力争引起思考、埋下伏笔,利用好教学对象的存疑点和讨论欲,适度合理地串联后续教学模块。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模块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的前序教学模块,一般需要多个模块入口,便于本教学模块与多类型前序教学模块的有机结合。

与模块入口类似,模块出口也应当针对不同的后续教学模块,一般需要多个模块入口,便于本教学模块与多类型后续教学模块的合理搭接。

4 教学模块设计方法

模块入口以模块内容为基础,不同的模块内容的模块入口也不同。 模块入口根据功用包括导入问题、讨论题目和相关案例等单元,以此对本教学模块的总体特点形态、已有知识异同和现实发生情况等环节进行过渡串联,旨在回顾前情、引发思考和激发兴趣。

4.1 模块主体设计

4.1.1 内容设计

模块主体是知识点的集合,需要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内容遴选、关系梳理和合理配置。知识点的内容遴选,应当理清知识点的基础知识、重点要素、难点问题和要点小结,逐点逐类地进行细致分析,形成“基础通用、重点突出、难点清楚、小结完整”的总体效果。 知识点的关系梳理,区别于教学模块间的互联,是模块主体内部知识点相互关系的过渡,这种过渡因知识点内容相近性而更加紧密,设计时应当做好灵活运用。 知识点的合理配置上, 应当以便于组织教学内容和贴合教学思路为基础,通过调整前后顺序、结合因果关系和体现循环回路来具体实现。

图2 模块主体类型框图

图3 教学模块设计框图

情况 6.4 若f3(v)=3,此时最坏的情况是v点关联5个6-面,3个(3,3,8)-面(两两不相邻),v的非三角邻点均为3-点且它们各自还关联着一个3-面。根据引理3, 当8-点v 关联三个三角形,且它的邻点均为3-点,如果这3个三角形中有两个为穷的,第3个三角形一定为富的。根据权转移规则R2.1中3度点优先取得它非三角6+-邻点 的权值,故这3个三角形在最坏的情况下是两个穷面,一个富面(或两个半穷面一个穷面)最多从8-点取得的权值。由R1,R2.1,R3.1或R3.2 或R3.4及最坏3-面8-点情形得

总体来说,建筑工业化要求全面“精密建造”,要全面实现精细化设计、产品化加工和精密化装配。而BIM应用的优势和建筑工业化的“精密建造”特点高度契合,可以实现精细化设计、精密化施工。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使得造价人员可以通过BIM建模提供完整的工程量数据,减少工作强度,提高造价精度。不过,要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达到全方位更加紧密地结合,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磨合与探究,这就需要广大建筑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结句既要收束主旨,又要留有余味,即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也。从格律看,上下阕均以仄韵收尾,短促峭劲,景物描写或情感宣泄也在此戛然而止,劲健之美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上下阙的句式、用韵全部相同,在章法上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特点。从句式看,五言句与“三三”式的六言句并存。容量饱满,内容丰富。从方式看,结句同起句相似:以情结句,以景结句,以叙事结句。以下结合作品做简单论述:

模块主体设计完毕意味着教学模块框架固定。 接着就要依据模块主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分类调整,关系梳理的方式一般通过添加附注的方式进行。

(2)如果前头有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就”表示早,“才”表示晚;如果有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语,“就”表示快,“才”表示慢。

“轴”一般指的是把具有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聚城镇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如公路、铁路、河流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轴是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关键。在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交通环境及水文地理条件等基础上,笔者选取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环太湖体育圈、长江体育产业带作为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发展“轴”。

教学对象附注上,针对本科学员,应当侧重基础知识,切合未来工作需要;针对基层官兵,应当侧重重点难点,解决岗位实际问题;针对外训学员,应当侧重特定内容,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内容类型附注上,针对不同内容,应当进行具体分类,明确教学模块适用的具体课程和采用的常用手段,便于教学组织。 使用情况附注上,应当列举模块主体的主次单元,便于备课工作时灵活选择。

4.2模块入口设计

模块入口设计应当结合本教学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来具体衡量, 设计满足不同前序教学模块需要和特定前序教学模块不同引入方式需要的多个教学入口。

模块主体应当依据知识点数量、性质、内容和体量进行具体设计。 在数量方面,要求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切实将内容接近、关系密切、易于结合的知识点提炼出来,明确教学模块所含知识点的具体数量。 在性质方面,针对使命任务、功用组成、主要性能和原理过程等不同性质的教学模块,对模块主体进行差异设计,把准内容重点特性, 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和教学方法予以呈现。在内容方面,要充分理解知识点原始内容,利用好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学资源,讲深讲透知识点,有效联系知识点。在体量方面,对已经确定的知识点数量、性质和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对浅显知识适当扩充,对重点难点适当凝实,确保知识点上内容足量,知识点间有机结合,整个模块主体体量大致相近。

模块入口也需注意规范命名,明确前序教学模块和入口类型,并与模块主体一并保存。

4.3 模块出口设计

与模块入口类似,模块出口应当结合本教学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来具体衡量,设计满足不同后续教学模块需要和特定后续教学模块不同导出方式需要的多个教学出口。

在满足不同后续教学模块需要时,应当针对具体后续教学模块主体的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确保连接合理,效果顺畅。 在满足特定后续教学模块不同导出方式需要时, 通常以总结概括、 归纳分析和课后作业等为主,确保通用性强,使用方便。

4.1.2 关系设计

模块主体设计时,还需注意规范命名,明确模块主体的序列编号、内容描述、知识要点、难易程度、教学对象、方式手段、大致体量和应用建议,以便检索使用。

模块出口也需注意规范命名,明确后续教学模块和出口类型,并与模块主体一并保存。

另外,教师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对没有及时课前学习的学生进行提醒;鼓励学生互相解答疑问,解答学生无法解决的个别疑问,梳理学生对新知识的共性疑问;查看学生在线测试的答题情况,找出学生答题较差的测试题并分析其原因等。

5 教学模块设计要求

教学模块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满足各类要求,实现教学模块内部合理管理和教学模块之间顺畅衔接。

5.1 把准内容基础

内容是教学模块的核心,在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基础上,教学模块,尤其是模块主体的设计,应做好内容的遴选、衔接和配置,依据内容分清基础知识、重点要素和难点问题,并做好要点小结,以内容为基础,以对象为牵引,力求突出内容知识,兼顾对象理解。

5.2 有效相互连接

联系是教学模块的灵魂,在明确教学思路方法基础上,加强模块主体各知识点内部衔接,突出本教学模块与不同前序(后续)教学模块的外在联系,应当重点实施模块入口和模块出口的多样性设计和连续性设计。

5.3 加强二次加工

应用是教学模块的动力, 在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基础上,加强教学模块的完善调整, 突出设计工作的二次加工,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模块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块自身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模块的层次水平。

5.4 注重平时积累

积累是教学模块的源泉,在不断教学任务开展基础上,加强教学模块的平时积累,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量,可以实现教学模块体系性建设和循环性完善,有利于教学模块向多类专业课程、多个教学人员和多中教学对象领域拓展。

综上所述,教学模块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优化课程资源,发挥团队合力,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为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的整体建设和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庆军,赵卫强,赵树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探索[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3):57-60.

[2]谢建玲,潘中娟,吴志玲.基于模块化的《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广州化工,2017(15):314-315.

[3]邵雨舟.高职教育中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9):72-77.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113-003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54

作者简介:

余鹏飞(1984—),男,助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隋先辉(1974—),男,副教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刘亿(1983—),男,讲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标签:;  ;  ;  

浅谈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块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