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168例资料分析论文_谢懋平,吴建凡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精神一科 350008)

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利培酮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自2014年至2018年福建省福州精神病院收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可变剂量的利培酮进行治疗,以BPRS、临床疗效评定、看护者疗效评定、CGI评定疗效、以TESS、合并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测安全性评价。于基线时,实验第1、2、4、8、12、16周末评定各量表、测生命体征。于基线时和实验结束时做各项实验室检查。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共收集168份有效病例。根据BPRS总分减分率评定,有效率高达91.8%;根据医生的临床观察统计“痊愈”或“有效果”的患者为88.6%;看护人员评定“效果好”达77.1%;以上三种方法评价患者“恶化或无用”率都低于5%。根据利培酮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的统计,比较试验结束后时两组的BPRS减分率进行评定,结果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减分率差距较大。在安全性方面,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不能静坐8名(5.5%)、失眠7名(4.6%)、肌肉绷紧2名(1.1%)、震颤3名(2.0%)、口渴4名(2.1%)、体重增加2名(1.9%)、排便不通畅2名(1.1%)。因明确不良反应提前退出实验患者3名(1.88%),实验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疗效指数中位数在治疗16周末为4,即为“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验表明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不严重,没有严重事件发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好。

关键词: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

利培酮是一种苯丙异恶哇类衍生物,对五经色胺5一HT受体和多巴胺D受体具有双重拮抗作用,经多个临床试验证实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低,特别是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在国内都是严格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利培酮研究,样本量均较小,且既包括首发病例又包括复发病例.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尚未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寻找患者标准

性别、年龄不限,符合《国际疾病诊断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或分裂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总分大于等于27,既往接受精神病药治疗小于等于8周。

1.2排除标准

纳入时需要使用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治疗;有酒精或药物依赖的证据;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入组前30天参加过其他药物实验;有严重药物过敏性;心电图检查异常;入组前筛查有自杀、杀人、伤人或极度兴奋躁动者。

1.3病例来源2014年至2018年福建省福州精神病院收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可变剂量的利培酮进行治疗。

1.4评定工具

以BPRS、临床疗效评定、看护者疗效评定、CGI评定疗效、以TESS、合并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测安全性评价。于基线时,实验第1、2、4、8、12、16周末评定各量表、测生命体征,于基线时和实验结束时做各项实验室检查。

1.5统计方法 描述性分析;BPRS总分减分率各周与基线作比较、相邻周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PRS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进行比对,对于BPRS减分率进行分析

BPRS减分率= *100%

2 结果

排除遣反实验案例、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的患者后,实际得到有效病例1168例。

2.1一般资料 男性92名(54.6%),女性76名(45.2%)。年龄(范围10—86),单身101名(60.4%),已婚58名(34.5%),离异7名(4.4%),丧偶1名(0.6%)。民族:汉族164名(97.6%),少数民族4名(2.4%),分类:偏执类98名(58.6%),青春类8名(4.6%),紧张类4名(2.1%),未分类型18名(10.6%),单纯类5名(2.7%),未特定类17名(10.2%),分裂类13名(7.7%),阳性症状患者139名(82.5%),阴性症状患者29名(17.5%)。

2.2疗效 治疗后各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都比于基线低很多,而且显著低于前一次评定总分减分率。根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试验结束后两组BPRS的减分率,结果低剂量组减分率高于高剂量组,差别非常大(见表2)

实验结束时医生对疗效的评价:痊愈88名(52.3%),有所好转61名(36.3%),有效17名(10.1%),恶化或无效2名(1.3%)。看护者使用利培酮后的评价:很有效120名(71.1%),有效42名(25%),疗效轻微4名(2.8%),没有一点效果2(1.1%)。

2.3安全性 以利培酮治疗后各次TESS测查中评分为中重度者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不能静坐8名(5.5%)、失眠7名(4.6%)、肌肉绷紧2名(1.1%)、震颤3名(2.0%)、口渴3名(2.1%)、体重增加2名(1.9%)、排便不通畅2名(1.1%)。因明确不良反应提前退出实验患者3名(1.88%),实验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合并用药比率超过5%的药物类别,在基线第1.2.4.8.12.16周末,其它合成药物比率低于4%各次评定时的服药依从性(完全遵照医生嘱咐)96.3%—98.2%,共有10名患者提前退出实验,原因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过激2名,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利培酮治疗效果不好或导致病情恶化3名,躯体病1名,没有遵守约定2名,拒绝接受治疗1名,其他原因1名。

3 讨论

国内已经发表了一些利培酮开放研究存在的样本较小,入组标准较严等局限性。在疗效方面BPRS减分率91.8%的人都能感觉有效果或痊愈。在安全性方面根据TESS评定结果,不能静坐8名(5.5%)、失眠7名(4.6%)、肌肉绷紧2名(1.1%)、震颤3名(2.0%)、口渴3名(2.1%)、体重增加2名(1.9%)、排便不通畅2名(1.1%)。因明确不良反应提前退出实验患者3名(1.88%),实验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不良反应,但患者的依从性高达95%,因明确不良反应退出实验的患者只有3名,说明利培酮使用的不良反应并不严重,也没有发现严重事件。

利培酮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稳定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根据实验表明利培酮具有明显的疗效。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小,实验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事件。

参考文献

[1]陆志新,张霞,石磊,李志佳.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5,(9).

[2]孙贤俊.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

[3]何兴德.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15,(3).

论文作者:谢懋平,吴建凡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168例资料分析论文_谢懋平,吴建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