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训练要把握训练目的,注意过程的层次性,倡导多样性方法,注重与思考的结合。
关键词:朗读训练;四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175-01
一、朗读训练要把握训练目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把握朗读训练的目的性,明确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朗读训练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其次,朗读训练要把握具体朗读过程的目的。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句子,读顺课文。也可以用简单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语音、节奏、语调,把握朗读的速度,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语境,体验文章外在的语言美和内含的情感美。
二、朗读训练注意过程的层次性
朗读训练要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朗读。
1.初读阶段,要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清课文的基本脉胳,着重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整体的领悟、对文章内容初步的大概把握、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大致了解。
2.精读阶段,要把握文章重点。在初读阶段形成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精读阶段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注重体会课文的重点、课文的感人之处、文章的难点、文中句子的优美之处,加强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和共享。
3.品读阶段,要加强对课文的鉴赏。一篇课文往往有很多寓理含情的语句或语感因素特别强的段落,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反复咀嚼,深入品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活读阶段,要注重内容的内化延伸。在初读、精读、品读和活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把握不同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延伸。
三、朗读训练要倡导多样性方法
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增强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一方面,要注重朗读的具体方法。朗读的具体方法按主体不同主要有范读、自读和互读三种。我们通常讲的默读、引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之中。
1.教师范读。青年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作的示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语速、情感去朗读课文,逐渐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2.学生自读,即学生个体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样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体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
3.小组互读。小组互读可以在同桌的二人之间,也可以在四人之间进行。小组互读要与互评相结合,一人读书,小组其他成员评议。通过互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另一方面,朗读指导要与不同的文章类型相结合。图文并茂类课文,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凭借画图,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欣赏,再让学生跟着朗读;课文用对比手法展开思路的地方,可让学生釆用男女生对比读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 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诗歌和抒情散文,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应指导学生齐读等等。
四、朗读训练要注重与思考的结合
熟读要与深思结合起来。阅读不仅要增长知识,而且应当通过思考,发现疑难,解决疑惑。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表达能力和语言经验的获得,光靠教师讲肯定收效甚微,应该让学生直接参与语言实践,感受语言、把握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深思。离开了思考,朗读训练不可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朗读和深思相结合,语文课堂才能以简驭繁,许多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论文作者:章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要把论文; 目的论文; 语感论文; 阶段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