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肝胆外科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市 3018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对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8例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护理;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当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晚期阶段时便会出现肝硬化,病理特征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1]。临床对于肝硬化疾病研究并不多见,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性效果。因此,对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8例肝硬化患者,分析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对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取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8例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研究组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为33-74岁,平均年龄59.2±7.3岁,病程时间为1-1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9±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8.4±7.6岁,病程时间为1.2-1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3.2±1.4年。所有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落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为:患者入院时,为了更好的消除因陌生环境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不适,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患者喜好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住院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将医院周边患者可能喜欢的环境及设施向患者介绍,使患者尽快的熟悉住院环境。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情绪,倾听患者的倾诉。患者会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以及因病痛折磨而身心痛苦,此时,便会产生如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排忧解难,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干预,疏导其负性情绪。其次,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患者帮助家属建立治疗的勇气和信心。最后,大多数患者会因为昂贵的治疗费用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特殊情况可为其寻求社会公益援助,使患者可以安心治疗,积极对抗疾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以供对比分析。心理评分标准依据我院自制SAS(焦虑评量表)和SDS(抑郁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高于无视表示有焦虑或抑郁情绪[2]。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依据SF-36评定问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和社会功能三个项目,其中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都是利用 SPSS19.0 软件来进行。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来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进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这一疾病的治疗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所以,易反复、费用高是该疾病的两大特点,给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困扰。对于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肝硬化患者内心负性情绪积压影响治疗,所以,常规护理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应该运用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护理措施。
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可以尽快的消除患者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使患者安心舒适的接受治疗,并且,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对其心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治疗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荣荣.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7):89-91.
[2]郭婷. 共情护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2-153.
[3]苏旻,雷波.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5):235-236.
[4]马运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143-144.
[5]王瑞敏. 阿德福韦酯与软肝胶囊及临床路径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02):50-52.
论文作者:刘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