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耀 沈钢夫 蒋志达 戈弋巾 计樱莹 窦佳鸣 张建飞 李春頔 于海燕(通讯作者)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 目的:采用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平衡障碍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前庭康复治疗;平衡障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39-02
平衡功能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偏倒、错指物位、行走或书写障碍,多因脑部出血、肿瘤压迫小脑所致[1]。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依赖于平衡功能,一旦平衡功能出现障碍,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而且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改善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平衡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男性占17例,女性占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0±2.36)岁;其中,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10例、梅尼埃病发作间歇期患者9例、Dandy综合征患者7例、前庭神经炎患者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男性占18例,女性占13例;年龄26~71岁,平均(51±3.24)岁;其中,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11例、梅尼埃病发作间歇期患者8例、Dandy综合征患者6例、前庭神经炎患者6例;实验组则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进行营养神经、激素等治疗,对梅尼埃病发作间歇期患者利尿剂治疗,对Dandy综合征患者进行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给予前庭神经炎患者扩张血管、抗病毒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连续治疗4周。
实验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进行,其中:给予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单侧Caw thorne-Cooksey训练、凝视稳定性训练;双侧行本体觉依赖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梅尼埃病发作间歇期患者Caw thorne-Cooksey训练、凝视稳定训练、本体觉依赖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以及视追踪训练;给予Dandy综合征患者Caw thorne-Cooksey训练、本体觉依赖训练以及视追踪训练;给予前庭神经炎患者姿势稳定性训练以及本体觉依赖训练;一日三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4周。
1.3 效果评定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治疗前后平衡程度进行评估,具体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数为0~4分,总分为56分,其中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采用功能性伸手试验对两组治疗前后稳定性极限进行评定,其中伸手的长度在15.24cm以上表示患者存在跌倒风险。采用Fukuda踏步试验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他不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其中,踏步50步结束后前进50cm、旋转低于30°为正常[3-4]。
1.4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治疗前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对比发现,治疗前,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对比(x-±s)
*
3.讨论
平衡障碍是指人体正常空间活动及维持静息状态的能力出现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该病,但疗效欠佳[5]。前庭康复治疗是治疗前庭系统疾病较为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该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前庭功能受损所引发的平衡障碍具有积极意义[6]。应用前庭康复治疗平衡障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前庭视觉、位觉、本体感觉等对平衡的控制协调能力,进而调动中枢神经系统代偿功能[7-8]。本次研究中,采用前庭康复治疗的实验组,其治疗后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均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明,前庭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平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平衡障碍的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机体维持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远征,胡西,刘杰等.全身智能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平衡障碍训练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26-27.
[2]王晓菊,李雪萍.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J].天津医药,2015,43(8):902-904.
[3]许晓冬,白晶,张洪丽等.太极桩功对中风后偏瘫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8):1149-1150.
[4]宋利娜,张洪斌.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1(08):781-783.
[5]余礼梅,吴小平.前庭训练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凝视功能和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概况[J].内科,2013,15(02):185-187.
[6]杨知博,刘东,常悦松等.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1(24):5-7.
[7]郑海鹰,刘颖,何春凤等.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评定方法与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03):209-211.
[8]王密,卢伟.前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9(05):545-548.
论文作者:黄长耀,沈钢夫,蒋志达,戈弋巾,计樱莹,窦佳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前庭论文; 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神经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