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控讨及门诊护理干预总结论文_郑红 杜潘艳 赵丽梅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度门诊护理干预前收治的发热患儿共8519人以及2013年度门诊护理干预后收治的发热患儿共882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门诊护理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前后两年,发热患儿共有41例出现高热惊厥。实施诊护理干预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为0.38%,实施诊护理干预后,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为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较小的发热患儿以及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痫史及家族史的发热患儿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而通过有效的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热惊厥;危险因素;门诊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febrile seizures in children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lini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519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patients with fever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2013 year.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alysis of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convulsion, the effect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41 cases of fever occurred in the patients with feve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P<0.05) ,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convulsion in children was 0.38%, the incidence rate of high fever convulsion was 0.10%,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Younger children with fever and fever in the past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febrile seizure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seizures.

[Keywords] High fever convulsion; Risk factor;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高热惊厥是儿科较为多见的一种急性病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高热、四肢抽搐、全身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等,持续时间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1-2]。本研究对2013年度及2014年度我院收治的门诊高热患儿进行了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生危险因素及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分别纳入2013年度门诊护理干预前收治的发热患儿共8519人以及2013年度门诊护理干预后收治的发热患儿共8827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对所有因发热入院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采集的内容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后体温以及既往史(包括惊厥史、癫痫史、家族史)等。

1.3护理干预

1.3.1急救准备:①急救物品准备:门诊每个楼层的分诊台均设置有氧气袋以及氧气面罩,每天安排专人对氧气袋进行检查,若氧气发生泄漏后及时补充。另外,急救盒中常备牙垫及压舌板,保证患儿高热惊厥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吸氧并防止舌头被咬伤;②人员急救培训:对分诊护士进行高热惊厥处理培训,使得每名护士均能掌握正确的处理措施。

1.3.2预防护理:①评估病情,合理安排就诊:由于医院每日门诊量较大,因此制定了三级分诊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在门诊大厅设置一级分诊护士,主要在繁忙的人流中筛选发热及急诊患儿,并指导其至二级分诊护士处进行体温的测量。对于年龄较小、体温较高或迅速升高的急性患儿,在询问病史后迅速向三级分诊护士交班,并安排候诊;②加强门诊巡视,及时发现惊厥前兆:三级分诊处每隔20~30min进行对候诊区域的患儿进行一轮巡视并记录。由于小儿病变多变,且大部分不能自我表达,因此需要巡视护士与家长进行耐心的沟通。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的神志、面色、四肢温度等。在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如果患儿出现惊跳、易怒或精神明显变差、双目一过性凝视等情况,多提示为惊厥先兆,应积极进行处理,及时抢救,将惊厥消灭在萌芽之中。患儿惊厥发生时,应注意分辨惊厥的类型以及持续时间。若惊厥频繁发作,应高度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情况。患儿惊厥停止后,仍需密切观察其神志、瞳孔以及体温的变化,以防二次惊厥;③控制高热:如患儿体温持续在39℃以上,应首先进行物理降温,可采用冰敷或酒精擦浴。对于物理降温无明显效果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退热药物可分为口服与退热栓两类。使用口服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有无剧烈呕吐等;使用退热栓前,应询问患儿有无无腹泻、肛门疾病或肛周炎症等。另外,协助家长鼓励患儿多饮温水,以促进排汗及排尿,有利于有毒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若采用降温措施后30min患儿体温仍未见明显降低者,应及时通知医生;④一般护理:保持候诊区域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但需要注意避免患儿直接吹风。对于大量出汗的患儿,应协助家长及时进行擦汗并更换衣物,以防受凉。

1.3.3健康教育:①对家长健康宣教:患儿在候诊期间,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进行疾病宣教以取得家长更好的配合,指导家长学习如何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告知家长高热惊厥主要是体温升高引起,一般不会对患儿大脑造成损伤。因此,控制好患儿的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②心理护理:在患儿及其家长入院后,应热情接待,以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及时对存在负面情绪的家长进行安抚,从而增强护患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体温38.5~40℃、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痫史及家族史等是导致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2.3 门诊护理干预前后高热惊厥发生率比较:实施诊护理干预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为0.38%(32/8519),实施诊护理干预后,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为0.10%(9/8827),差异有显著性(x2=5.207,P=0.022)。

3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继续疾病,并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目前研究认为6个月~3岁是高热惊厥好发的年龄段,若不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患儿的脑细胞可能受到永久性的破坏,严重时可能引发癫痫、智力低下等。但是,目前对于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尚没的完全阐述。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预防、治疗、干预仍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研究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高热惊厥的认识程度亦不断增加。目前认为高热惊厥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的发作性抽搐,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感染、高热、年龄以及遗传等多个因素有关[3-4]。

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7346例发热患儿进行了资料回顾性研究。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3岁)、高温(38.5~40.0℃)、既往史(包括惊厥史、癫痫史、家族史)等均是影响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及既往史是导致高热惊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3岁以下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较高,这与目前临床认识相一致。导致3岁以下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患儿年纪偏小,机体抵抗力较弱有关。患儿一旦发生感染等,大多进展迅速[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存在既往史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较高,这也与传统的认识一致。

本研究另一个重点是观察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门诊护理干预,使得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从0.38%下降至0.10%(P<0.05)。该结果表明,通过门诊护理干预,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在候诊、就诊及治疗过程中高热惊厥的发生。而用过护理干预,我们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完全是能够预防的,而通过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时降低其发生的关键。有研究显示,高热状态下脑耗氧量明显上升,能够诱导脑神经细胞发生过度兴奋[6]。因此,对于发热入院的患儿,应将其体温尽量控制在38℃以下。另外,通过对患儿情况的定时巡视,能够早期发现惊厥先兆,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完全能够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而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疾病宣教,能够使其充分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年龄较小的发热患儿以及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痫史及家族史的发热患儿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而通过有效的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峰.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12):1519-1520.

[2]史红萍.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223-225.

[3]沈丹萍.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31):353-353.

[4]冼鸿欢.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48-49.

[5]孙红霞,程万里.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2013,8(z1):88.

[6]韦翠娥.小儿高热惊厥的基础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24):1443-1444.

论文作者:郑红 杜潘艳 赵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控讨及门诊护理干预总结论文_郑红 杜潘艳 赵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