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正常当异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异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设想一下,当人们把正常行为当作异常现象,社会将变成什么样?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节衣缩食扶贫济困,被当成“傻子”;拾到巨款送还失主,被说成“缺心眼”;危难时刻舍生取义,被认为“不值得”;大学生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献出了生命,被称为“太年轻太冲动”……
于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老人摔倒在地,旁观者无人上去搀扶;歹徒行凶,众人相视却无人制止;贫困学子孤独无助,周围的人漠然视之……
“把正常当异常”,表面上看是一些人认识事物的角度、评价事物的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出现了差异,实质上反映的却是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值得深思。
当人性中值得弘扬的宝贵品质遭到压制和冷落,正常变成了不正常,不正常却变成了正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颠覆性的改变多了,会无声无息地侵蚀良知堤坝,一点一滴地恶化道德生态。
心理学中有个“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碎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好窗”成了特例,“破窗”反而成为常态。
社会道德何尝不也是这么一幢“建筑物”?当“保护窗户”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行为受到嘲笑损害,而“破坏窗户”者享受逍遥自在,甚至有利可图,生活在这样一种道德环境中,人们呼吸的是混浊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当“沙尘暴”、“暴风雨”等袭来的时候,伤痕累累的道德大厦,何处是人们的心灵庇护之所?
然而,我们的社会并未沿着这个方向沉沦。即便道德天空一时有阴霾,人们还是在心底呼唤另一种生态,期盼另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我们的身边,不乏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光是近几年,就可以数出白芳礼、丛飞、文花枝、谢延信、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群体、郭明义等一长串名字,这些名字闪烁在道德的星空,照亮了人们的心田,使人在感受和思考中越来越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来可以如此质朴地点滴践行,那些曾经被冷落、被丢弃的原来是如此珍贵。
最近,郭明义的事迹打动了很多人。他在20多年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却被别人当成“傻子”。但就是这种“傻子”精神和境界,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淘尽浮沙,始见真金。人们终于发现,曾经不屑的“傻子”行为才是真正的“精明”之举,而被一些人曾经奉为人生至理的处世“宝典”,在“傻子”精神面前是那样暗淡无光。
郭明义们以平凡的行动,守望着精神家园,呵护着最贴近人性的心灵空间。他们的人生,是一部部无字的书,告诉人们一个有良知的人怎样生活,一个正常的社会怎样运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断向前,总需要借助正确价值观念带来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激荡的社会转型期,道德领域有矛盾、迷惑、徘徊,但却终究无法阻挡时代的潮流。让正常的回归正常,让异常的失去空间,这才是人间正道。
标签:正能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