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指出,中国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主体是中小企业_林毅夫论文

林毅夫指出,中国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主体是中小企业_林毅夫论文

林毅夫提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具论文,主体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的一次学术论坛会上提出,21世纪初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应是生产活动具有自生能力的中小企业。

林毅夫指出,目前有一种观念在国内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广为流传,认为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之下,我国应该主要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尖端、规模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林毅夫认为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有悖于我国国情的,是旧体制下赶超战略的思想在新发展阶段里的表现。事实上一国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产品的成本水平,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而一个产业在特定的时期内成本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产业是否充分利用了本国或本地区在相应时期内的比较优势。

林毅夫分析说,比较优势又决定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目前时期内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现状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因此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的要素投入结构,一定是劳动相对密集的。而这样的生产活动所处的产业区段,包括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层次较低的区段,比如IT产业中的初级配件或组装的产业区段,以及其他大量的劳动密集产业中的相应区段。只有处于这些产业区段里的生产活动,才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才能够靠其自身的力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相反,处于这些产业区段之外的生产活动,则不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无法靠其自身的力量进行积累和发展。在我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如果要进行这些产业区段内的生产活动,势必不顾国情国力的限制,发动新一轮的赶超。要赶超就得继续压低资本价格,并配合以其他众多的贸易和产业政策保护。但是这些在目前要素禀赋结构下先天就没有自生能力的生产活动,虽然靠保护能够将其建立起来,但却无法使其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其资本回报率就不高。进一步的后果必然是,赶超战略在扶持对象那里没有得到资本积累;同时赶超必然限制了具有自生能力的生产活动可以得到的资源,进而限制了这些生产活动的开展,整个社会可以从中得到的资本积累也就因此而大大减少。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社会总的资本积累速度低于应有的水平,最终导致新的赶超趋于失败,而整个金融市场也就无从理顺。所以,追求赶超的做法事实上无异于揠苗助长,最终欲速不达。

林毅夫认为,如果顺应市场的力量,让具有自生能力的生产活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每一个生产周期都会产生最大的可能的剩余,社会资本存量,进而人均资本拥有量以潜在的最快速度提升,资本由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反而日益稀缺起来。到那个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具有自生能力的产业区段,就自然而然趋向于资本密集、技术前沿的生产活动,最终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所以,在目前按照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劳动密集的产业区段,在表面上、在短期内看,似乎没有奉赶超为圭臬的实践在提升产业结构方面来得有效;但是在事实上、在长期内,比较优势战略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小步快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由此,林毅夫判断指出,目前阶段直至21世纪初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生产活动处于具有自生能力的产业区段内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方向,应该是保证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

标签:;  ;  

林毅夫指出,中国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主体是中小企业_林毅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