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性及其制度矫正论文_李强

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性及其制度矫正论文_李强

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城市规划工作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历来都是非常严格的。城市规划工作不仅仅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绿化与环境,还与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城市规划科学合理还能够起到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管理。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利益;权力逻辑;资本逻辑

引言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城市规划表现的是国家政府机关对城市建设的干预,也就是在综合多项因素后,根据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按照一定的规划要求对其进行建设。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以公共政策为导向,保证城市规划符合政策的相关要求。

1 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的提出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样问题。城市规划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以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工程建设的部署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等按部就班进行。城市规划并不是简单的处理好城市的建筑布局,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性、社会要求、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等均属于城市规划的研究范畴,城市规划不仅是城市管理的理论指导,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城市规划的公共性

2.1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建构和谐的公共领域

由于城市规划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交往的范围、媒介以及行事,加强了对全新的公共领域的形成,有效的推动了新公共领域的建设。在目前所规划设计出来的公共空间中,比如在不同等级的住宅区、不同的产业群体以及不同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合理的运用媒介组织,然后通过媒介组织,对共同关心的事物进行有效的探讨,这样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对相关的发展策略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方面上,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在属于同一类,而是构成了另外一种参与性’和‘构成性’为特征的关系新质”。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发展理念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在的城市规划还需要将公共领域的历史使命传承下去,可以有效的利用城市规划的空间,对于传统社会中的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将主导地位的“单位制度”关系结构,采用合理的功能分配的方法来增强空间的结构、文化以及利益结构的平等化及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创建出合理并对社会所实用的平等化和认同身份的公共交往平台。

2.2 城市规划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冲突最小化

①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整体发展利益与作为超级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②政府作为城市化建设主导者(更具体的是以城市化政绩为目标的政府官员)与城市土地使用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③土地开放商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④土地开放商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⑤城市建设与公众的环境利益之间的冲突;⑥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之间的冲突,等等。城市空间是公众的生活空间,公众对城市规划的最终诉求是期待它能够更好地满足生存和发展要求。当然,在坚持生态化、法治化、系统化、经济化、人性化及国际化的前提下,政府的城市规划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限制公众或个人的个体利益。但由于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确定性和持续扩张性,在城市规划中不宜对公共利益进行随意解释,以公共利益之名行侵害私权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实困境及其制度逻辑

3.1 规划起点较低,布局不合理

现如今,我国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只考虑到了眼前城市的发展及规划没有长远的考虑,所以,设计的方案缺少科学性而且比较笼统缺少系统性的依据,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空间呈现出了整体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居民居住周边环境相对较差和严重的污染等问题是目前我国城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需要第一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建设政策中比较重视眼前的利益,从而忽略了城市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在通常情况下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城镇化的数量和面积这两方面上,没有充分的考虑居民生活居住的条件和环境,所以,这样的布局规划,不但对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的城镇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居民居住的环境和标准。

3.2 城市规划没有考虑纳入城市特色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功能,规划手段只是采取了规划技术,所以就造成了在城市规划当中技术占据了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主流,从而使得人居环境与城市环境渐渐趋同,城市文化被遮掩。这也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给人感觉千篇一律的局面,城市的规划无法体现出城市原有的特色,文化得不到传承。这种局面的造成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安排中没有根据城市原有的地形与景观特色进行规划设计,造成了原有的城市样貌与社会空间的破坏,减弱了原有的城市多样性特色,此外就是在城市规划中重视了城市的设施、管制、技术与城市功能,忽略了城市的文化、历史、山川水势等等地方特色。

4 城市空间公共治理的应然价值回归

4.1 城市规划应当保护环境,维护人与生态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在科学考虑,综合所有资源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中也应当把环境保护与城市居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放置在城市规划工作的首位。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前期,应当对于所要规划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做好城市规划与发展适应当地的民俗,而且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建设一个能够惠及所有居民的生态宜居城市。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对于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风貌的考虑,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尽量保证当地环境的完整与可持续,结合对于当地乡村的生态循环、地理环境以及发展空间的要求,做好乡村的自然联系,全面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做好城市规划有机融合当地乡村的生态、发展与自然联系,形成一个综合一体的生态城镇发展体系,做好对于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风貌的保护工作,实现人文与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的和谐统一。

4.2 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满足公众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首先,公共空间建设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约束机制。公共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要从城市空间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城市空间发展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避免见缝插针式的填补规划。规划布局要做到城市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功能性的自由开放的空间。

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是一项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性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发展的今天,有着展示城市文化、改造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空间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规划的设计师应当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良性居住环境为目的,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打造生活、文化、生态和谐的一流城市。

参考文献:

[1] 杨憬.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6-9.

[2] 耿满,段磊,戚海鹏,等.河南周口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17(4):53-54.

[3] 郭夏娟.论城市规划伦理导向的困境及其超越[J].理论与改革,2011(1):149-152.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8

标签:;  ;  ;  ;  ;  ;  ;  ;  

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性及其制度矫正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