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梅(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门诊急性哮喘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70 例就诊于我院内科门诊的急性哮喘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使用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分组,干预组、常规组,每组各35 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干预组使用针对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观察通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CT 评分情况以及哮喘的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ACT评分要较常规组患者的显著提高(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小于20 分者要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在20-25 分者要显著多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干预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要较常规组的哮喘控制率显著提高(P < 0.05)。结论 对门诊急性哮喘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得到显著好转,在临床上要积极的予以应用。
【关键词】急性哮喘;心理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43-02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1],其是一种慢性的炎症,该种疾病在临床上目前还不能根治,只能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控制[2],该病急性发作时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3],所以在临床上要积极的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作出积极的处理。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门诊急性哮喘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择2014.11 ~ 2016.1 期间就诊于我院内科门诊的70 例急性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25 例,年龄在45 ~ 64岁之间,平均年龄(46.23 1.76)岁。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5 例,常规组35 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 > 0.05)。
1.2 方法患者心理状态分析:(1) 依赖心理。患者对所使用的平喘药物存在较严重的依赖性,如果不随身携带药物或者内心认为药物对自身疾病没有作用,会使患者内心出现恐慌而引起哮喘的发作;患者对家人、医护人员的依赖心理比较大,如果患者在家人、医护人员那里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哮喘的发作。(2) 忧虑心理。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不够,在哮喘缓解后内心总担心哮喘会再次发作,一旦出院后哮喘发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忧虑的心理。(3)恐惧、紧张心理。患者患哮喘疾病后,在夜间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会导致疾病的加重而不能入睡,另外,有些患者对某些疾病存在过敏的情况,在进行治疗时会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哮喘的发作。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对患者采取以下的护理对策。
常规组:使用一般护理措施,如嘱患者按时服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辅导,并为患者讲解哮喘的相关知识等。
干预组: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1) 护理人员在接收哮喘疾病的患者时,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听取患者的叙述,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掌握,对患者存在的痛苦进行关心、体贴,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及家人的关爱。(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嘱患者定期进行疾病的复诊等。(3) 护理人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患者对其信任,不要使患者接触任何的不良刺激,并开导患者,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项目[4]观察护理后患者的ACT 评分及哮喘控制情况等。
1.4 统计学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7.0 软件,以P < 0.05 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果2.1 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要较常规组患者的显著提高(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小于20 分者要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在20-25分者要显著多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具体结果如下表1. 患者在不同护理后ACT 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5],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入院的患者多以哮喘急性的发作或者哮喘持续状态而住院治疗。哮喘的发作与患者自身的情绪的状态及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要针对患者的这些情况进行积极的分析及治疗。
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门诊急性哮喘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要较常规组患者的显著提高(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小于20 分者要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干预组患者ACT 评分在20-25 分者要显著多于常规组患者(P < 0.05)。干预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要较常规组的哮喘控制率显著提高(P < 0.05)。
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心理障碍类原因占到很大的一部分,其中可能来自疾病本身,也可能来自家庭和社会等方面。
在本研究中,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临床显示效果较好,患者的哮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综上所述,在门诊急性哮喘患者治疗中要重视心理方面的护理,使哮喘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1] 林江涛. 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读[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3):131-135.[2] 程晓明,黄赞胜,张彦琦,等.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及控制现状的再调查[J]. 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2011,5(3):160-164.[3] 杨慧,向平超. 支气管哮喘全球昌邑(2012 年更新版)简介[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8):69-73.[4] 左震华,管希周.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应用于检测,2014,11(6):387-390.[5] 马婷,刘彦良,甘玉英,等.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2013,7(6):390-393.
论文作者:刘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常规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门诊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