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音乐;通俗音乐;课堂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一直处在弱势地位。因为并非应考科目,音乐教学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在教学手法的创新上也总是落人一步。而通俗音乐的引入,正为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教师抓住通俗音乐的特点,将好的通俗作品带到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正视通俗音乐对高中生的影响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或商品音乐,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娱乐性和商品性较强,但对于大众而言则更具亲和力。通俗音乐的内容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深深影响和映射着公众的文化、生活与思想,以精彩的创意、繁多的风格和个性的表演而著称。而在社会的多元化的倾向下,高中生对于通俗音乐的接受度显然要更高一些。当有通俗音乐的元素出现在课堂时,他们就会表现得比较活跃。而课余时间,听唱通俗音乐也成了他们缓解压力、放松情绪的主要手段。随着“偶像”“爱豆”的风潮席卷大众视野,我们愈发认识到通俗音乐在大众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通俗音乐进入高中课堂已是无可回避的问题。
此时再反观高中的音乐教育,学生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多是以鉴赏和审美为主。以湘教版教材为例,收录的主要是特色浓厚的民族乐、古典乐和传统的艺术歌曲,涉及到通俗音乐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音乐教学很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来执行,将通俗音乐拒之门外,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正视通俗音乐对高中生、高中音乐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将通俗音乐引入课堂,给高中的音乐课程增添活力。这也是课改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二、选择合适题材,提升艺术审美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俗音乐也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音乐作品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也间接导致了音乐市场的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作为音乐教师,倘若不加选择地将各种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原则,以教材为前提,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用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通俗音乐作品来丰富音乐课堂。在鉴赏之余,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市场的通俗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并保持理性从容的态度对待它们。既不过分狂热,也不一味拒绝,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各种音乐形态,从而促使他们既能对音乐课程保持热爱,又能耐心品味各种不同音乐作品的内涵,在鉴赏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想让通俗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只有学生的兴趣作为动力还不够,教师自己也应具有专业的音乐文化修养。有能力去学习关于通俗音乐的综合知识,了解通俗音乐的大致发展史和代表作品、代表人物,等等。教师只有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够把握学生课内课外接触的各种音乐元素,才能游刃有余的将通俗音乐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三、理性教学渗透,完善课堂内容
前文中提及过,我们将通俗音乐与高中音乐课堂进行有机融合,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也就是说,通俗音乐与高中的音乐教学内容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通俗音乐元素的渗透,来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堂创设的审美意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民歌的赏析与认识为例,民歌在我国有着天然的群众基础。像是内蒙古、新疆、西藏、两河流域等,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民歌。湘教版的音乐鉴赏中也收录了诸如《酒歌》《黄河船工号子》《下四川》等歌曲。而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很难理解到民歌背后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内涵。这时教师便可从通俗歌曲中的民歌元素来入手,用不同的流行歌曲为民歌的教学进行导入,如降央卓玛的《卓玛》、贺国丰的《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以至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都能唤起学生的熟悉感。教材、通俗两类歌曲的对比,也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认识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总而言之,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迫切的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能量。将通俗音乐吸收进高中课堂,不但能够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还能够完善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认识,养成去伪存真的能力。学生在通俗艺术的感染和带动下,也将积极地热爱音乐,变成音乐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刘丽琴.通俗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艺生活,2014(03).
[2]董祺波.通俗音乐与高中音乐课程融合之初探[J].音乐大观,2011(12).
论文作者:常贻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音乐论文; 通俗论文; 高中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民歌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