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际大都市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论新馆建成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上海图书馆论文

为国际大都市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论新馆建成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上海图书馆论文

为国际大都市的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上图新馆落成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大都市论文,上图论文,智力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奠基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部分开放于“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之际,全面建成于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年。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精神,来对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的理论思考加以指导,这有利于上图新馆这一精神文明的绿洲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腾飞进一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这一理论思考的深化,将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

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的集中显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意味深长地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海图书馆新馆作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跨世纪文化设施,无论是着眼于建设规模的恢宏水平、文献资源的富饶层位,还是凝视于管理系统的现代化程度、文化氛围的跨世纪指向,其逻辑起点都在于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显示,在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一、跟上21世纪时代潮流的文化工程。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于20世纪与21世纪合拢之时,决策者意取跨越世纪的文化风采,设计者欲融世纪之交的时代色彩,建设者志存独领亮丽的百年大计,管理者引发21世纪不落后的超前意识。今天,整体考察上海图书馆新馆,可以十分自豪地归结为:新馆具有一流的建筑空间、瞩目的艺术装饰和优异的管理系统。

上海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空间堪称一流。新馆位于高雅的淮海路上,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为83000平方米。一个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两座塔型高层巍然屹立,五层裙房呈现三段式立面,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传递了上海近代建筑的时代气息,规模偌大的建筑群体直抒了知慧宝库的博大精深,虚实相兼容、细部见精神的设计风格隐含了书海探索的求是精神,米白色的整体色彩凸现了知识海洋庄重典雅的夺目风景。

上海图书馆新馆的艺术装饰可谓瞩目。艺术装饰的主题为知识就是力量,智慧赢得未来。在楼宇外墙大面积的米白色亚光平面釉面砖上,由同一色彩的三角形面砖拼贴了日月山水等象形文字,随着日照光线的变化,时隐时现而又颇有韵味地显示文字,似乎在激励读者探寻人类知识的渊源。在楼内大厅和主要过道的浅米黄大理石板墙面上,镶以汉白玉石条,镌刻了以23种文字书写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字句,唱响了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主旋律。经过全国招标,将在知识广场上耸立6 尊以“知识就是力量”为寓意的雕塑。目录大厅的穹隆下,高悬两幅长14米、宽2米的大型浮雕,一中一外,由文字和图案组合而成, 在长木上安坐而陷入沉思的现代人,眼帘微垂的汉白玉少女雕塑,显现出知识殿堂的纯真和神圣。智慧广场的涌泉旁,高大的不锈钢雕塑——智慧树熠熠生辉,生机勃勃的智慧之枝托起流光溢彩的智慧之叶,抽象与具象相兼的造型更显生命的律动和活力。

上海图书馆新馆的管理系统可称优异。各类系统配备齐全,组装集合喜上台阶。馆内设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走小车系统、空调自控系统、防火报警系统和防盗监视系统、文献缩微复制系统、声像系统、为残疾读者服务的无障碍通道系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等鲜明特点,以一流的运行环境、应用软件和技术赢得了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交口称誉。

二、图情一体化的文化事业。上海图书馆在新馆建设的过程中,于1995年9月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 进行了图情一体化的体制改革,获得了发展机遇。上海图书馆的1000万册图书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3000万件专利资料的汇流,有效地丰富了文献资源,扩大了学科领域和专业范围,使馆所文献资料更好地涵盖当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队伍的组合,有利于优化结构、优势互补,以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迎接世纪之交图书情报事业的挑战。上海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和馆际互联网方向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馆所合并使图书情报事业携手攀登跨世纪的新台阶。馆所合一,有利于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促进信息功能与文化功能的交融。新馆所站立到新的发展起点上,努力办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研究型、公共型并重的图书馆,系统地发挥面向社会的文教功能、信息集散的枢纽功能、信息加工的增值功能和信息营销的市场功能,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运行机制,制订和探索与一流硬件设施相一致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模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学术层次,更好地出成果,出人才。新馆所在更高的发展层次上形成了“一个网络、两个基地和三个研究特色”的具体目标。“一个网络”是指建立上海图书情报信息网,包括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两个基地”是指创建面向蓬勃发展的图书情报业的出版基地和培训基地;“三个研究特色”是指形成历史文献研究特色、信息咨询研究特色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特色。馆所合并,体制改革,优势合一,如虎添翼,把上海图书馆新馆推进到全新的发展境地。

三、都市书乡型的文化环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显示,是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相一致的。在世纪之交崛起的上海图书馆新馆旨在营建与上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相匹配的“都市书乡”,追求高水准的阅览环境、色彩环境和休闲环境。新馆的阅览环境为大空间构成,视野开阔,宽敞透亮,25个阅览室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善本书阅览室配以全套红木家具,古色古香。在红木小书架上,轻轻翻动古籍珍本,临窗洒进一缕阳光,案红椅亮,心旷神怡。新馆的色彩环境温馨典雅,廓厅内以米白和汉白玉色为基调,配有休闲式的天蓝色长沙发,楼内嵌镶户外空间——内庭院,从玻璃幕墙外眺,竹叶青青,小草见绿,石径通幽,花木传香,真是雅趣盎然。群楼之外,北有斜坡绿化和两个广场,南有花园绿地、静心小亭,小坡上种有广玉兰、雪松、水杉、红枫、桂花和香樟,色彩斑谰,香飘四方,好一个色彩典雅、恬静舒适的“都市书乡”。新馆舒心的色彩环境无疑是幽雅的休闲环境。读者进了新馆,冲着“闲而不暇”而来,良好的休闲环境又确实让读者“舒心而得坦然”。新馆提供文化韵味颇浓的休闲环境,深受读者欢迎——读者毕竟是文化人!

文化渊源与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告诫我们的。如何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中体现渊源于文明史与反映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呢?江泽民同志对于上海图书馆新馆的题词是:把图书情报新馆所建成上海的重要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上海图书馆新馆是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一理论的积极实践。

一、源于文明传统,积极营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其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上海图书馆新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尤其是珍藏辉煌的中国文化史的文献资料,重视科学、历史、文化的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让文献资料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上海图书馆新馆有170余万册(件)古籍文献,其中10 %是善本书,属于国家A级藏品标准的有516种,属于B级藏品标准的有1750种。 各类碑帖拓片不下于5万件,其中珍本碑帖拓片计2182种,3142册, 列入国家等级藏品的拓本有44种。2121种名人墨迹,具有较高的艺术、史料和文物价值。对于祖国文献宝藏的珍藏、展示、整理和开发,能深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创造者如何让历史环节连成缆索,让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让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探究历史上的文化人如何不断地形成文化现场又不断地予以解读,不停地形成文化情结又不停地予以阐述,不懈地吞吐着文明的热情,升华赤诚的爱国主义情愫。上海图书馆新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主体意识、载体意识、形象意识和社会效益意识,充分发挥广场文化、展厅文化和视听文化作用,开展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绿洲奏起精神文明的旋律,强化文化教育功能。上海图书馆新馆作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上海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与青少年读者和青年志愿者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各类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对青少年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海图书馆新馆与华厦宾馆、武警部队等单位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化发展。上海图书馆新馆的巾帼之窗是集中展示妇女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展台,也是妇女工作研究专家的集散地,妇女问题热点探索的信息库。上海图书馆新馆专家学者、各类讲座和广场文化还积极为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出力,使新馆成为喜迎改革开放、建设精神文明的形象窗口和检阅台。

二、反映时代特点,努力成为上海的重要信息枢纽。今天,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著述纷现。现代人正面临着数字化生存和网络化生存问题带来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信息化浪潮迭起的世纪之交,“金图工程”计划应运而生,上海“信息港”的建设蓝图适时实施。“金图工程”是指建设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将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公共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并将信息采集、加工、服务工作逐步实现电子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国家的教育、科研网络协调发展,并能够与国内的信息网络互联,进而为全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上海“信息港”建设是实现上海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上海特定环境下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上海面向21世纪实现“全球经济”的系统工程。上海图书馆新馆努力反映时代特点,充分利用馆所合并、体制改革的优势,适时拓展和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积极发挥资源特色,在机构设置和业务改革上有效强化信息的枢纽功能、增值功能和市场功能。上海图书馆新馆的“上海图书情报信息网”建设已列入上海“信息港”的重点建设工程,它将以“网络共享”、满足社会最终用户信息需求为主的目的,加快馆内数字化上网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加大特色资源的建设力度。近期要加强对馆内信息资源的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经验,统一规划新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构建新馆数字化图书馆原型,不断提高网络资源筛选的有效性,关注信息的加工深度,克服“指引性信息多,实质性信息少”的弊端,更为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快速传递的优势,根据资源共享的需求,对新馆原设计INTERNET网络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拓展网络信息集散功能。上海图书馆新馆将对“金图工程”和上海“信息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勇开风气之先,敢于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上海图书馆新馆着眼于管理方式的变革,积极寻求反映时代特点的新的管理方式。长期以来,图书管理、阅览管理和读者管理主要涉及“物流—人流”,现在,“信息流”的概念已实实在在地进入管理领域。传统型图书馆以书为本,在“藏书”与“服务”发生矛盾时,宁可“保书弃人”;今天,“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思想的介入,极大地松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往往有比较“精确”的时空边界,世纪之交,综合学科、横向学科、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成群崛起,“模糊”了学科边界,进而使图书分类管理的时空边界“模糊”化了。于是,寓“精确”于“模糊”,更为“精确”地反映了模糊对象,在更高层次上把“模糊”与“精确”紧密地结合起来。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管理所带来的空间开放、时间延续、时空交叉,成了新的管理方式的新的生长点。管理方式的整体变革促进了图情资料一体化管理、文献信息流程流量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图书情报协作网管理、物业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继续教育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方式相应变革,使新馆管理科学化、时代化了。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涵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行整体涵盖。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际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并将在这方面进一步理论定位,更为顺利地把跨世纪文化工程全面推向21世纪。

一、为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上海图书馆新馆从上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思想出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积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采编中心既探索学科结构变化的宏观走向,又研究工作重心向经济发展转移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从文献资源的适时补充上进行智力支撑。咨询中心努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大背景,积极跟踪有关信息,进行课题立项,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帮助解决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两大课题,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以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上海图书馆新馆加强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产业等问题的研究,努力在研究探索中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多出科研和咨询成果,并带出一支图书馆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贴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情报分析队伍。

二、着力增强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今天,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离不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谈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时,是把着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并提的。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一路领先,通信技术竞争激烈,空间科学技术长驱直入,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所突破,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到议事日程并引起高度重视,柔性管理令人瞩目……国际上对此的共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以至于有人呼唤“学习的革命”,以适应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技术、信息和通讯方面的急剧变革。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科技浪潮面前,上海确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提出实施科技发展十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科技先导产业工程,先进制造技术推广工程,前沿科技工程,能源科技工程,城建科技工程,金卡、金关、金桥等“三金工程”,绿色技术工程,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工程,跨世纪科技标志设施工程等,努力站在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上海图书馆新馆从上海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快采集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文献信息,加大二次文献的开发力度,争取及时提供有关的主题文献,着力增强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新馆办起了“院士长廓”,悬挂了在沪两院院士的大幅照片,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精神,读者在院士长廓中驻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图书馆新馆积极参与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40集电视片《科学智慧8 分钟》的拍摄,所属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还出版了配套读物《智慧百花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引导市民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新馆还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组织《面向21世纪的信息科学技术》、《“克隆”羊与生物医药产业研究》、《科学思维方式》等科学讲座,组织科学家与女大学生座谈,为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起了良好的作用。

三、不断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上海图书馆新馆将引导读者揭示多读书、读好书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以良好的休闲方式促进生活方式的健康文明程度的提高,以“书海勤读、开卷有益”来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新馆的展览厅、多功能演讲厅、学术报告厅、学术活动室、影视欣赏室、音乐欣赏室、当月新书陈列、书店,以及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家谱阅览室、古文献修复技术展示室、金石书画陈列室等已成为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文化动态景点”,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多种文化功能的发挥。今天,这里对读者实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办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对外开放”的服务,上海图书馆新馆已成为上海市民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和“第二起居室”。

上海图书馆新馆这一跨世纪的文化工程正在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毫无疑问,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过程中,上图新馆将为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播扬图书情报文化,吞吐现代文明。

标签:;  ;  ;  ;  ;  ;  ;  

为国际大都市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论新馆建成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上海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