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98-01
研究目的:随着时代进步与新教育形式不断产生,目前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要,教育学段越来越精致并稳定于三至四年幼儿教育时段,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孩子从无知行为到自知行为的重要阶段,是孩子成长习惯与运动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小班是幼儿神经系统和肌肉活动形成稳定期,中班是幼儿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发展完成期,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稳定,运动技能形成,能建立良好的反射并可以进行复杂的运动,幼儿是运动最好的形成阶段,且运动神经感知与肌肉本体反应是不可逆的。幼儿教育阶段要注重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现阶段普遍幼儿园学生毕业后都无法适应或很难适应小学课堂,幼儿园与小学体育课堂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幼儿园毕业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小学体育课堂,本文对幼小体育课堂、学情、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能力与方式、教学期望与目标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幼小衔接措施,希望对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师与小学一年级体育老师体育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体育课堂与一年级体育课堂的相同点
(一)都是体育课堂性质的教学育人,教学目标基本一致,以“培养兴趣、发展动作、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发育发展”为目标,只要参与运动,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对体质有着影响,而这种影响受运动形式和质量所决定,体质的发展是伴随运动并行的,显性的行为是促进动作的发展,但隐性的最终目标是体质的增强,但外显行为作用并影响隐性行为发展。
(二)教师指导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杜绝“凭空想象”,杜绝随意性上课,了解学生学情发展特点,动作技能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课堂不能完全教师主导化,不能学生完全自主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注重学生生活独立的教育,但绝对不可以放羊放任放纵,需要冷静的对放手后的孩子们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和判断,根据观察信息及时判断,并及时回应和支持,以促进孩子更高水平发展。
(三)教育都是让孩子得到一种规范、标准的动作方法,丰富孩子的运动经验,在生活和游戏中运动,创设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用动作去解决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不断丰富孩子和提升孩子运动经验,让学生整体发展,达到育人目的。
二、幼儿园体育课堂与一年级体育课堂的不同
(一)学情不同
幼儿园体育更加具有层次化,“玩耍文化”、“自由自主”,而小学体育课堂更加科学系统的注重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但根本还是让学生真正学会独立,而不是有组织机构化,模式化,把运动游戏日常生活中分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太强,反复强调“动作技能化”,对学生评价依然是“跑得快、跳得远、蹦的远”量化评价上,最终学生即使学会了技能,但也在一种被动,不开心的情绪下完成的。并非反对标准化、规范化,而是我们的标准是基于成人标准,还是基于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而形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游戏过程中是属于初级的混乱失控的游戏环境,二级的简单重复性游戏,还是高级的有目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具有可选择性、挑战性,自由自主,有创新,产生自我内心刺激的从而培养优秀品质与体育精神人格的游戏。授课教师在教学游戏环节的用心,细致,跟学生参与游戏过程,他们就是学生的一员,真的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戏。
(二)教育教学发展阶段不同
幼儿体育更多的处在基本动作发展关键期,小学更多涉及到运动专门化时期,所以幼儿体育教育不能把体育专项技能强加灌输给孩子,而是从孩子生活和游戏中来寻找和建构属于幼儿体育,当今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能真正融入生活的,有利于长期维护、改善和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运动技能,真正的让运动促进健康的技能。
(三)组织形式不同
幼儿体育组织形式生活化、简单化、游戏化为主,学生知道基本的课堂约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游戏活动、身体活动。一年级游戏教学只是一种形式,而是根据技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组织,教学组织更为重要,是一节常规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教学环境不同
幼儿体育是在实践中、生活化获取知识技能,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中小学架构一套成人高控的特色课程,而是渗透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当中,即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类活动中都需要关注孩子们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动作发展的水平。对于幼儿来说,更多是生活与健康技能,教师处于“经验教学”,教育教学动态化,教学特点“全面化、生活化”,而不趋于专项化、竞技化。而小学课堂以静态教学为主,体育课堂就是专门化发展运动来保证学生身心发展。
(五)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为表现不同
之前遇到幼儿园学生到小学半个学期后出现明显不适应,“老师不会对我们微笑了?”直接体现出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更加课堂化,严谨化,静态化,教师以教学展示、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纠正错误与指导巡视,学生练习,这样就需要课堂组织的纪律性、统一性,教学广播操,自编操的形式上定制整齐。
三、提升幼儿园学生适应小学体育课堂建议
(一)生命教育与社会生存适应能力教育,幼儿园时期的“低强度,高密度”全面的神经肌肉身体素质练习,中班以上进行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趣培养与技能学习,进行必要的幼小联谊活动,走进小学体育课堂,幼儿园适当进行大班化行为习惯约束课堂。
(二)加强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从幼儿身心出发,了解幼儿身体发展规律,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化特色活动与课程,衔接到小学校队选拔与技能发展中来。
(三)加强幼儿教师走进小学课堂,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课堂,进行体育专业教学研讨,幼儿体育教育的游戏趣味化引进到小学游戏拓展课堂中,小学技能规范化的课堂融合幼儿体育课堂。在教学形式方法上,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方法上做以简单融合。
(四)加强学生感觉统一练习内容与方法,增强学生的本体感应,提高身体的动律的节奏感,对外界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拥有良好的运动行为、社会表现行为习惯,能够感知外界事物对于本身活动的约束力。
论文作者:焦竹卿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课堂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幼儿园论文; 幼儿论文; 小学论文; 技能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