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生物说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课论文,中学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一说某一节课打算怎么上,以及为什么这么上的教学设计和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其对象是教师或教研人员、也可能是评委。说课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将课题说清楚,并富有创意呢?
一、抓住说课两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要说出你的教学设计,即打算如何上;另一方面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即为何这样设计,也就是阐述设计的原因和依据。
二、说课的四大内容
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生和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教材的地位要说明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和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了一些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这为后面选修课《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学习也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当时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通过问题探讨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最后教材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有些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没有DNA,其中的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进一步归纳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佳素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2)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总结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善于总结他人经验、在工作中互相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2)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教学重、难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探索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4.教具准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的Flash动画
5.课时安排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内容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课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本节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索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三)说学生和学法
要介绍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学情分析和学法分析。
1.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学生思维活动处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逻辑思维,迅速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转化,导致辩证思维的发展,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用理论做指导,运用特殊与一般,理论与实践等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讨论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联系本课的教学方法,说明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的。
2.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高中生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但欠精确。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调节力较初中有提高。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他们有一定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愿意独立思考,对老师的教学也有一定评价能力,因此讲课时既要依据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
3.学情分析
(1)学习顺利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情分析如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了解了生物生殖发育过程,掌握了染色体、蛋白质与DNA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熟悉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学生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也初步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加强了他们对新事物探究的激情,这都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极佳条件”。
(2)学习障碍分析
《“细胞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这样分析:依据教学过程,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有障碍,不能熟练运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也很难做到将一些零碎、散在的知识要点整合成系统而有条理的知识体系。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立体思维的基础,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没有积淀更多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经验,对获得知识的过程及解答问题的方法都只是一些浅显的、外在的认识。
4.学法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法分析:学生可采用观察、阅读、讨论,比较法,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设计教学流程。
1.导言
设计导言要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可采用复习提问中引出课题,讲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歌曲、诗歌导入,猜谜语、俗语等形式导入,这些开头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和教学意图
在探索新知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创设情境,开通渠道,利用讲故事、析文图、模拟制作、角色扮演、成果显示、师生交流等活动实现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个体化学习空间”和“群体化发展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在问难释疑中发现问题、吸纳信息,在矛盾冲突中生发灵感、诠释问题。通过探究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解答困惑、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化知识,悟得方法,陶冶性情。
3.结束语
好的结尾能归纳总结,强调重点,设置悬念,引入遐想;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练习反馈,发现不足;承前启后,导入下文:埋下伏笔而设疑激趣……能充分体现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
4.课件说明
本着形象直观、简洁适用,具有一定交互性的原则,力求界面美观,将一些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很好教学效果及耗费大量时间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容,借助媒体的视频功能使其形象、直观、具体再现给学生,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板书设计
力求以最简练的文字和最形象的图解体现知识脉络和课堂活动过程,在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又给予美的感染。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板书如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实验
(1)材料:R菌,S菌,小鼠
(2)过程:①R,没死
②S,死
③S(加热杀死),没死
④R+S(加热杀死),死
(3)结论:“转化因子”存在,使R菌转化为S菌
艾弗里实验:分离,单独转化
结论:DNA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结构
(2)噬菌体繁殖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4)实验过程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DNA
非细胞生物:DNA或RNA
三、说课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1.过多强调“如何上”,忽略“为什么这样上”
“为什么”是说课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应包含你设计的教学方案的优点及原因;
(1)这节课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类型及用意。
(2)设计的导言、结束语的作用及好处。
(3)你所采用的教法及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实验等)对这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帮助所在。
(4)你准备的课堂练习有什么独特之处?需要达到什么目的?
2.教法说的多,学法讲的少
教师对各种教法的应用往往得心应手。而如何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教师说的不够。应当多考虑探究式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方法、合作性学习方法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重视学法指导还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教师要说出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般分法;说出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并善于举一反三;以便更好、更多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掌握各种技能,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说出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说出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等等。
说学法时可运用以下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析,完成对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自主性学习方法:通过自学法、比较法,课外查资料当小老师,使学生有成就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加强记忆法:让学生通过画图、比较、自编口诀等学习方法,归纳总结重点内容,包括概念、知识点、关键词等,以加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记忆的能力。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灵活多变问题的解题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少,没有新鲜感
说教材时,要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外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较少,绝大部分属隐含知识。生物学本身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它既包含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还包含人生观、科学观、价值观、生态观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将德育融汇于智育教育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深挖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仅是说课中应凸显的内容,也可展示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
说课的教师应着重讲出对问题比较特别的认识和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已明确给出的内容和已成共识的问题,在说课中应少说或不说,而将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有特色的“亮”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这样说课才具有鲜明的个性亮点,才能达到彼此交流和借鉴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的说课充满活力和特色。
在说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你精心设计的导言和结束语。
“说课”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抓住“说课”的特点,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