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市场化的五大困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新股论文,困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间进入三月,根据管理层的决定,从本月开始,新股的发行工作将完全采取市场化的发行方式。面对大步走来的“新股发行市场化”,作为一名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本人始终都没弄明白这“新股发行市场化”的目的何在,相反,倒有许多的疑惑困扰在心头,让人深感迷茫。
困惑之一: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政策作废了吗?
记得去年的2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出了一条让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振奋不已的通知——《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是在这条“通知”的鼓舞下,第二天开市的龙年股市以跳空高开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交易日,龙年的股市也因此而踏上牛途。因为根据“通知”的精神,从2000年2月22日起,沪深两市的新股发行将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自愿申购新股。并且,“通知”明确指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比例,开始时暂定为向证券投资基金优先配售后所余发行量的50%(在取消投资基金的优先配售权后应为发行量的50%——笔者注),今后根据市场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深得民心的通知,在后来的执行中慢慢地变了样,首先是拿出一部分的份额向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及企业法人们去搞网下预约“配售”去了,而到最后干脆就取消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配售。而且取消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的理由是十分奇特的:那就是交易所与证券公司在技术上无法对这一配售政策予以支持。看来这“技术面”也只赞成“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了吧。
困惑之二:到底是需要投资还是需要投机?
目前的证券市场,加强监管的声音不断,而关于市盈率太高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以至一些经济界名流也都掺和进来争论纷纷。目前股市的市盈率是偏高了,像沪指2100点时的大盘市盈率接近60倍的水平了。如此高的市盈率,我们的股市是否还有投资价值?管理者一方面提倡理性投资、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性教育,另一方面却又在推行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这就难怪投资者要糊涂了:到底是要投资还是要投机?虽然我们的管理层只是说市场化发行,而并未说是高价发行,但在巨资屯集的一级市场里,市场化发行的最终结果只能是高价发行,这是稍懂中国股市的股民都可以看得出的结果,闽东电力88.69倍的发行市盈率就是市场化发行抬高新股发行价格的最好例证了。
困惑之三:B股发行是否也搞“市场化”?
从2月28日开始,B股市场正式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了。B股开放,引得国内投资者蜂拥而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A股相比,B股更具投资价值,B股具有价格低的优势,而A、B股迟早都是要接轨的。如今,既然A、B股市场都同时面向国内的投资者了,是否市场化的步伐也该迈进B股市场了?也好让这个曾经是面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B股市场也感受一下中国式的市场化新股发行的滋味吧。
困惑之四:国有法人股的发行何时实现“市场化”?
股本结构的不合理是困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一个最大难题,可以说,目前证券市场中的许多问题都与股本结构的不合理有关。最明显的如国有股的减持问题。所谓的新股发行市场化,原本应该是全部股本的市场化,但现在却变成了“公众股发行的市场化”,而国有法人股仍按面值发行。如此一来,公众股的发行价格是上去了,可国有法人股呢?多年来,我们的股市一直强调同股同权,可为什么不强调同股同价(发行价)呢?由于公众股的发行价格远远高出国有法人股的价格,这无疑又为国有法人股的减持留下了隐患。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管理者所推出的一些措施与政策,总难免为股市留下隐患呢?正好借“市场化”的机会将国有法人股的发行也市场化了,岂不更好?
困惑之五:市场化发行新股真能让一级市场的资金流向二级市场吗?
据悉,实行新股发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要将堆积在一级市场上的巨额资金疏导到二级市场中来,而这一愿望能否实现是值得怀疑的。一方面,堆积在一级市场的资金大多是一些注重安全性投资的资金,它们不会轻易地涉足到充满了风险的二级市场中来,纵然市场化发行后,一级市场真的也有风险了,那时它们是宁可退出也不会冒进的;另一方面,资金是有趋利性的,如果一个市场,当它真的存在着赚钱机会的话,自然会有资金流入,相反靠引导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像目前开放的B股市场,因为赚钱的机会明摆在那里,不需管理者引导也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的。何况,当一个市场真的充满了风险之时,向下调整也是正常的事情,又何必一定要引导一些不明真象的资金前来接最后一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