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及其经济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软,并由此结束了1995年以来的强势地位,开始了一年多的贬值历程。其中对欧元汇率由2002年2月1日的1欧元兑换0.8560美元,到2003年5月27日最低点的1欧元兑换1.1931美元,贬值28.3%;对日元汇率则在过去17个月内贬值了12%左右;对其他国家货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已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需要加以密切关注。
一、美元贬值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汇率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71-1979年石油危机后的贬值期,1980-1985年的升值期,1986-1995年广场协议后的贬值期和1995-2002年初的升值期,每次汇率变动都有其内在的深层次原因,这次美元贬值也不例外。
1.经济泡沫破灭和经济增长乏力是美元贬值的根本原因。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扩张期,但繁荣期间企业大量的设备投资造成了信息产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形成了经济泡沫。企业为维持利润、减少亏损,不得不压缩库存、减少投资,信息经济的泡沫终于破灭,股市泡沫也随之破灭。此后,美联储虽先后11次降息,布什政府也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试图启动经济,但成效甚微。2001年全年经济增长仅为0.3%,2002年经济增长提高到2.4%,但各季之间增长起伏不定,2003年第一季度也仅增长了1.9%,而且设备投资再次出现6.3%的下降,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经济虽然没有大的起色,但同美国经济之间的相对差距在缩小。因此,从2001年以来,所谓的强势美元赖以存在的基础——强势的经济增长就已不复存在,在经过7年的升值之后,美元对欧元汇率已明显高估,由强转弱已是大势所趋。
2.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和资本流入减少是美元贬值的直接原因。2001年和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分别达到3578亿美元和4236亿美元,其中2002年逆差占GDP的比重高达4%,加上巨额财政赤字,这就意味着每天需要近2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加以弥补。在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投资者看好美国市场,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亚洲国家政府纷纷在市场上买入美元以增加储备,大量国际资本进入美国,在弥补贸易逆差的同时,也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并且进一步助长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到2001年底,这种良性循环被打破。由于经济陷入衰退,财政赤字增加,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出现财务丑闻和“9.11”恐怖袭击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信心。据统计,外国对美国资产的购买净额由2001年的978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的56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3077亿美元急剧减少到2002年的301亿美元,已不足以弥补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大量减少,直接导致了美元贬值。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导致资本流入的减少,一些国家政府(如沙特阿拉伯)也开始调整储备结构,这进一步加剧了贬值的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3.欧元现钞的流通和美欧利差的反转成为欧元升值和美元贬值的契机。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1月4日以1欧元兑换1.1770美元首次上市交易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疲软不振。1999年12月2日,欧元汇率首度跌破1美元,2000年10月26日跌至过渡期最低点的0.8225美元,此后始终在低位徘徊。从2002年起,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并于3月1日正式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这使得原先关于欧元的不确定因素逐渐消失,欧元真正成为一种可以同美元相抗衡的货币。以此为契机,欧元汇率从2002年2月1日的1:0.8560美元起步,开始一路上扬,接连冲破1:1和1:1.1的心理关口,目前在1:1.16左右的水平。此外,在美联储连续降息后,当前美国短期利率水平仅为1.25%,是41年来的最低水平,比欧元区2%的利率水平低近1个百分点,与降息前美国比欧盟高出2%~4%的利息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欧元升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日本清理不良债权,导致日本银行从海外撤回资金,加上日本仍然拥有巨额经常项目盈余,则是日元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
4.美国政府和大企业财团为美元贬值推波助澜。由于美元连续多年保持强势,使得美国大型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裁员大量增加,失业率屡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工业集团加大了对美国政府的压力,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发展。迫于这种压力,加上将届大选之年,布什政府保持强势美元的态度有所松动。在2003年5月中旬的八国财长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虽一再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仍是强势美元政策,却公开宣称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并表示“美元贬值适度”,美国政府不会对汇市进行干预。这种默许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元的贬值。
总体上看,汇率是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这一次美元贬值是美国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不佳和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前一阶段美元过度升值的一种回归,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美元贬值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这次美元贬值发生在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总体看美元贬值有助于改善美国经济结构和贸易方面的失衡状态,为美国经济下一步的增长创造条件,也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但是,美元贬值也不可避免地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周期日益趋同的情况下,美元汇率的长期剧烈波动也将危及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
1.短期内有利于改善美国经济结构和贸易失衡状况。短期内,美元贬值将有助于改善美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其国内经济发展,并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一是将使美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国内制造商增加生产和扩大出口,从而推动经济较快复苏。美林证券的研究显示,美元贬值到目前水平,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高达2个百分点。二是美元贬值也将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这一方面抑制了产品进口,缓解贸易收支失衡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将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升,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2003年第一季度,美国外贸出口下降1.4%,比2002年第四季度减缓4.4个百分点;进口下降7.1%,比2002年第四季度回落14.5个百分点,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是,如果美元过度贬值,将导致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国股票和债券,巨额的贸易逆差就必须通过美国消费者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来弥补,经济将面临大的滑坡,并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将削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欧元正式流通后,为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如果美元贬值持续下去,美元的霸主地位将有所动摇。
2.对欧洲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总体看,美元贬值给欧洲经济带来了较大压力。一是大大降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出口已占到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0%,但欧元升值提高了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出口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明显减弱。二是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进口量大幅增加,贸易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大。三是企业收益下降,失业率可能再度上升。据欧洲央行测算,欧元升值5%并保持一年,将导致欧洲经济增长降低0.9个百分点。美林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欧元相对美元的升值已经抵消了欧洲央行降息的效果,并会给经济增长造成1个百分点的损失。但是,也要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将使欧洲进口石油的费用下降,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加大,降息的可能性也增大,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三是有利于促进欧洲国家增加对信息产品的投资和消费,从而缩小欧洲国家同美国之间在信息领域的差距。
3.对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影响减弱。此次美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不大。日本经济长期内需不振,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元对日元贬值,导致日本对美国出口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2003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将严重影响日本对美国出口企业的收益,削弱其设备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但是,这次日元仅对美元升值,对欧元和其他国家货币反而大幅贬值,其中对欧元汇率一度跌至欧元问世以来的最低点,这部分抵消了美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如2003年4月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了7.6%,但对欧洲和亚洲出口却分别增长了12.6%和10.3%。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对美元也纷纷升值,出口产品竞争力受到一定的削弱,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扩大内需支撑经济增长。但国际资本为规避汇率风险,向该地区流入的可能性也在增大。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好转也将有利于这些国家下一步的经济发展。
三、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由于我国人民币实行的是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度,汇价基本上钉住美元,美元贬值也相应带动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下调,这将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和吸引外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美元外汇资产缩水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
1.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尤其是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出口尤其是短期内对一般贸易出口影响比较显著。根据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美元贬值1个百分点,短期内将带动外贸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带动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美元对主要货币综合贬值15%匡算,短期内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带动大约是12个百分点,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的带动则高达18个百分点,这也是前一阶段我国出口增长,尤其是一般贸易出口超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汇率贬值对我国出口增长在短期内效果比较明显,长期的出口增长还需要切实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有利于我国吸引国外产业资本。目前,欧元、日元相对升值后,等量资金在我国投资所占的股份比重和形成的投资量都有明显增加,提高了这些国家的企业向我国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国外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失去信心,大量国际资本延迟对美国投资或转投他处,其中部分产业资本可能会考虑进入我国,一些国际游资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市场,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误差和遗漏项下多年来首次出现77.9亿美元的顺差,正是这种资本回流的一种反映。
3.导致我国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目前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40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3年4月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19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374亿美元,在美国国债海外持有者中的比重由8%上升到9.6%。按照美元贬值15%计算,我国仅持有美国国债的账面损失就高达179亿美元,其中新增持部分的损失为56亿美元,而后一部分如果操作得当,完全可以避免,甚至可以取得实质性收益。
4.我国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由于国际上主要初级产品、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大多以美元标价,美元贬值后,这些以美元标价的产品,如石油、钢材以及一些电子产品价格相应上涨,而我国是这些产品的净进口国,且进口需求又有一定的刚性,国内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有较大上升。2003年前5个月仅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我国进口原油多支付了20多亿美元。
5.加大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摩擦有加剧的趋势。从2002年底到现在,日本各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接连不断。在最近OECD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更是正式提出提案,明确提出“人民币要承担升值责任”。2003年4月,美国制造商协会也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日前美国对我国彩电提出反倾销申诉,并对我国纺织品进行特殊保障立法,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实行了与美元挂钩的特殊的汇率制度,美元贬值对我国短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非典疫情的影响,美元贬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的促进作用明显削弱。与此同时,在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欧盟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和日本政府大力干预外汇市场等因素的作用下,加上前一阶段投机导致美元有超贬的成分(根据有关国际机构测算,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均衡价格应在1欧元兑换1美元左右),目前美元汇率已出现回调的态势,短期内汇率将呈现振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充分考虑美元汇率升值的影响,及早制定相关预案。
一是要加大出口退税的清欠力度,增加出口退税指标,切实解决一般贸易出口遗留问题。美元贬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订单主要是2002年底或2003年初签订的,非典疫情对订单的影响尚未明显显现。后几个月,美元升值和订单减少可能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造成双重挤压,这要及早给予重视,尽快增加出口退税指标,提供财政贴息贷款,努力解决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适时推进企业意愿结售汇试点。目前我国实施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除按照规定的额度外,企业、银行和个人的外汇收入均必须出售给中央银行。国际收支常年积累的大量顺差集中表现为国家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绝大部分由国家承担,同时也大量增加外汇占款,导致中央银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货币政策的余地大大缩小。可考虑选择一批信誉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适时开展企业意愿结售汇试点工作,一方面可分担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
三是适当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浮动限制,为人民币进一步浮动积累经验。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指定外汇银行间交易人民币汇价浮动范围不得超过中央银行基准汇价的0.3%,这一浮动限制实质上是一种固定汇率。在外资即将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我国资本账户已逐步开放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外汇市场汇率浮动的限制,将有助于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浮动积累经验。
四是适时适当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强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央银行为保持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不得不保持大量美元资产,这是造成美元贬值时资产缩水的根本原因。鉴于目前美元汇率已经有回调的趋势,继续保持现有美元储备可以起到弥补以前账面损失的作用,同时也可考虑将部分欧元储备转化为美元资产。如果美元升值到一定程度,如1欧元兑换1美元以下,可考虑将部分美元储备转化为欧元储备。
五是坚决顶住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战略。从1994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等国汇率一直在缓慢升值,事实证明,这种缓慢升值并未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而日本当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同1985年广场协议前美国的理由如出一辙。一定要吸取日元急剧升值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的经验教训,坚决顶住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坚持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施长期缓慢升值的战略,避免汇率剧烈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收稿日期] 2003-07-11
标签:汇率贬值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外汇论文; 一般贸易论文; 美元汇率论文; 欧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