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情报学的理论研究*_情报学论文

论网络时代情报学的理论研究*_情报学论文

论网络时代的情报学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网络时代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信息服务社会化与信息组织网络化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情报学的新进展和面向新世纪的学科理论建设问题;并针对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提出了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组织学科理论研究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情报学理论

[分类号] G350

在社会跨世纪发展中,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确立新的社会化信息保障体制,实现网络化、全主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由此对情报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与理论课题,决定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跨世纪发展模式。

1 信息服务社会化与信息组织网络化中的理论问题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仅标志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达水平,而且反映了社会发展及运行模式和机制的变革。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服务社会化与信息组织网络化日益显得重要。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信息服务社会化和信息组织网络化,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文献情报工作模式的变革及文献情报服务与组织理论的深化和拓展,而且体现了文献信息服务与“非文献”信息服务的结合以及科技、经济与其他信息服务的协调发展,这从根本上为以社会信息(情报)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学理论发展奠定了新的实践基础,提出了深化研究的要求。

长期以来,文献与情报服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只是整个社会信息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其他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则由各类社会业务部门、科技部门、经济实体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工作的专业人员分担,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因而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处于分散、无序的低效状态。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其业务工作主要限于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方面信息需求,目前正经受着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从另一方面看,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为文献信息的高效化开发、组织和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之与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工作相结合,向网络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总体上看,这种发展及其对情报学学科建设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的变化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职业工作的信息需求与利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于信息活动贯穿于职业工作的始终,职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必然存在着基本的信息需求,这就决定了以面向职业工作为主体的信息服务的发展与完善。例如,处于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心环节的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是信息的源头和传播者,又是主要的社会信息用户和信息价值的实现者;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包括市场、科技、金融、文化等各种信息及其服务作支撑,而这些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又体现在企业各类人员的职业活动中。社会上的其他用户,尽管其信息需求与企业人员有所不同,但信息需求的综合性趋势和对专门化社会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却是共同的。

当前,各类专业人员已不再局限于从单一渠道获取和利用信息,而需要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其中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既包括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也包括信息发布与传递服务、数据服务、咨询服务、专项信息服务和各种信息保障服务等。显然,提供这些服务已突破了文献信息服务的组织模式,它要求以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组织为基础,在发展新型的社会信息服务业中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这样,决定了以信息服务为基点的现代情报学理论取向。

1.2 网络化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信息组织网络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格局。在以Internet为代表的各类社会化信息网络建设与发展中,美、英、日、法等国面向社会实践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在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同时,研究了网络化中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其中包括文献信息的网络化组织、管理研究和综合研究。这些研究适应了信息网络化管理的需要。

就实质而论,网络的建设使信息组织由以“文献载体”为主体向包括“电子数据”在内的多形式方向发展,由此形成了崭新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变革,而且使信息组织与开发进入了“网络化”的新阶段。

从实践角度看,我国的信息网络发展尚处于分散组织阶段,但发展迅速。一方面,社会公用信息网的建设不断优化各种形式信息的传输与分布模式;另一方面,贸易信息网、金融电子化网络、商业流通信息网、企业信息网和科教、文化信息网等专业信息网的发展和与国际性网络的联接,正在改变信息开发与组织方式。由于网络化信息管理的发展愈来愈深刻地变革着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在情报学理论研究中注重解决适应于网络化信息管理的新问题。

1.3 信息技术变革的全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载体形式和存在形式的变化,二是信息传递形式与组织形式的变化。早在60年代,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学家就预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没有图书的图书馆”出现,指出电子出版物和机读数据库将取代某些印刷型图书,并着手于新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实践证明,这些看法是富有远见的,其研究是适时的。

当前,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正在对信息的鉴别、获取、加工、存贮、分配、处理、传输和利用产生全面影响,借助于微电子技术处理有关声音、图形、文字、数据等信息的适用成果,以及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电脑控制全方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改变着信息资源的形成和开发方式。这些方面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决定了情报学的新发展。

2 网络化中情报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使得情报学理论研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情报学研究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

2.1 情报学研究内涵的深化

围绕情报学学科建设,国内外学者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理论体系。在我国的研究中,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从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二是综合性吸收国外各学派理论,致力于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

回顾近20年的实践与研究情况,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近期进展源于社会信息化中的信息网络化与信息服务社会化。它突破了按情报工作环节组织学科研究的格局,提出了从揭示社会信息现象的规律和研究社会运行的信息机制出发进行学科理论建设的问题。研究的基点是寻求与社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相适应的理论,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宏观层次上树立大情报(社会信息)观,研究与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情报信息管理理论;

(2)在微观层次上,着重研究情报(社会信息)知识单元的提炼、组织以及信息的提取、处理与管理;

(3)在情报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上,从对“信息”与“情报”的界定到对社会信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和规律揭示,由此确定了情报学的研究范围,从而将文献信息组织理论的研究,推进到对各种存在形式的社会信息的运动、转化、组织、控制与开发的研究;

(4)从多方面、多学科角度研究社会信息(情报)初步确立了情报资源管理理论、情报控制理论、情报计量理论、信息经济理论、信息服务与用户理论框架,展示了理论研究的新取向,体现了情报学综合发展的特征。

从学科发展上看,情报学内涵的深化标志着学科的深层次演化,使之从“工作环节”研究发展到对“规律”的揭示,确立了它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这一深化必然对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产生深刻的整体的影响。

2.2 情报学理论中有关社会发展全局问题的研究与学科内容的拓展

网络时代的情报学研究突出了关系社会发展全局的新兴领域,其中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包括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计量、信息服务与用户等。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情报学理论,而且拓展了情报学的应用范围。

信息经济发展是信息网络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与此相关的是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在这些问题上,发达国家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迅速,从而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就目前情况看,信息经济研究中采用的产业结构划分方法主要出于经济学的考虑,因而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教育、文化等在内的广义的信息业结构经济。这是一种对传统理论的突破,由此出发所进行的社会信息行业的宏观、微观分析,可以准确而充分地反映社会信息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社会信息化理论,我国学者在研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我国社会信息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将以国民经济信息化为前提,由此而提出的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已付诸实际应用。

对于情报学中的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检索、计量以及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突出了面向社会的原则。从发展上看,初步形成了学科新进展的轮廓。

2.3 情报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进步

网络时代,信息的社会化组织与传播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最原始的信息可以不必通过中间转化而直接为用户所用。例如,对于宇宙飞行器从太空发回地球的宇宙观测图像,可直接汇入天文信息系统,经有序化管理程序处理后及时提供给有关研究人员进行“判读”、利用,而不必将其转化为印刷形图片,通过文献交流渠道分发给使用者。又如,各种经济数据(市场行情、销售日报等)可以经一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有序化的远距离传输,直接提供给业务管理人员利用。显然,情报学对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已不能沿用文献信息管理的传统方法,而必须探索新的方法。

针对信息网络化组织与现代信息管理的需要,情报学的有关研究必然从较多地依靠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中的文献组织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与管理科学的方法,转到更多地依赖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采用网络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对信息处理、转化与组织进行研究,以解决有别于传统的文献整序的全方位、多模式信息管理问题。上述这些方法的采用,使得学科带有“技术”的特征,国外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情报学方法应是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为其基础,体现了与技术应用相对应的新的方法体系的形成。

实际情况表明,情报学中有关信息网络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了信息科学与信息工程的方法手段,建立了信息系统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框架,其成果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网络建设中,显示了学科的新发展。

3 面向新世纪的学科理论建设

面临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情报学的研究任务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其基点是寻求指导网络时代信息组织与服务的基本理论,解决方法问题。

3.1 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科学的界定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的内涵极其丰富,决定了人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其中,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自然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其传输、处理、识别等方面的问题,由此构成了包括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等学科在内的信息科学体系;而社会范畴的信息(社会信息或情报,在此前提下简称信息)则是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对象,情报学和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的跨世纪发展,将导致信息管理理论研究日趋丰富和成熟,最终必然确立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地位。

然而,信息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意味着情报学的消亡;相反,情报学将得到新的发展。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强调:一是情报学理论研究在信息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二是信息管理科学中的普遍规律与方法研究在解决情报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中的基本应用。从目前情况看,信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信息现象、规律及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情报学可利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开展深层研究和确立新的应用领域。

在科学发展中,学科研究领域与内容的变化是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事实证明,没有永远不变的学科,这一点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比较突出。对于情报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来说,其内容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其学科地位的上升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导致它与信息管理科学的关系发生变化,但这门学科的核心和基点是永存的,这是我们进行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3.2 按大学科发展模式建立学科理论框架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图书情报研究与经济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研究较少发生联系,其学术交往处于分离状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主要是历史发展所造成的。由于西方国家社会化的信息服务起步早,且多为专门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在当时的国际信息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自然处于行业分离的发展状态。即使如此,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这些国家自然存在着各类信息网络的相互渗透现象。各类信息服务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下结合而成的社会信息网络,最终提出了按大学科发展模式建立学科理论体系的问题。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网络化与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起点高,国际信息化环境和现代技术条件,决定了可以采用社会协调模式来发展网络化信息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国务院在原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于1996年6月正式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领导全国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个关系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它将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工作纳入一体化的轨道,最终实现信息服务的网络化与社会的信息化。

出于工作的需要,涉及情报学中基本概念的Information的中文译文,长期以来称为情报,往往是指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信息,有时又与机密的观念联在一起(如政治、军事、科技、商业情报等);现在则更多地称为信息,有着更宽广的含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报(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从综合的角度看,应按大学科模式组织情报学理论研究,使其在“社会信息开发与服务”研究中与面向文献信息的学科群结合,以解决关系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理论问题。在理论的应用上,与西方国家一样,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也应采用科技、经济和各专门领域信息协调组织的模式,图书情报界应与经济信息业务工作部门结合,沟通学术界的联系,从分散走向集中,建立起指导各方面信息工作的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理论体系。

在大学科理论研究中,我们强调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以信息资源管理为重点,形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理论取向。这种理论取向以及情报学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决定了情报学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

3.3 以新的实践和理论为基础,完善情报学专业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专业教育理论相结合。回顾我国近20年来情报学学科建设的历程,其研究进展与专业教育发展密不可分,有相当一部分成果直接来源于情报学专业教育研究。这一情况在21世纪将会有新的体现。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体系已相对完备,初步确立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范。面对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变化,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它不仅表现为专业教育内容的改革,而且集中体现在专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变化上。如近几年,有的院校中的图书情报专业已调整为商业信息管理类专业,有些经济管理院系开办了信息(情报)管理类专业或者设置了具有不同学科隶属关系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等,这就提出了专业的学科归属问题。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情报学专业教育理论必须与信息网络化时代相适应,不仅要求人才培养的口径宽,而且理应打破图书情报、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等专业的学科界限;要根据大学科的发展内涵来建设情报学专业教育体系,在拓展其外延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育的理论体系,以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的要求。

(收稿日期:1997-02-24)

*国家教委科研项目“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化组织模式”的研究论文之一

标签:;  ;  ;  ;  ;  ;  ;  ;  ;  

论网络时代情报学的理论研究*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