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_孙娟丽,李凤玲,任红,吴燕,任金金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714000

【摘要】目的 评析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现选取11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为调查对象,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施以常规留置导尿管护理,实验组55例则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不同时间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1周、第2周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第3周、第4周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留置导尿管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具较高应用价值,建议临床重视与采纳。

【关键词】循证护理;导尿管;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66-01

留置导尿管是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处理手段,而留置导尿管后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以及医疗资料的浪费[1]。循证护理是一种融入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系指在护理活动中,根据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取得证据,并将此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最终依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系统性[2]。现阶段,循证护理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被广泛认同。我科尝试以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中,成效确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均选自于2013年03月-2015年03月我院收治的需留置导尿管患者110例,疾病类型包括泌尿系统结石、膀胱肿瘤以及前列腺病变等;留置导尿管前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10例患者中有男72例,女38例,年龄范围在36-68岁之间,年龄均值(53.3±8.1)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与科室签订“知情同意书”。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我院科室质量安全委员会批准下执行。

1.2方法

对照组仅按照《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来进行留置导尿管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循证护理,首先是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组成,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要领;其次是循证护理的实施:①循证问题:分析在留置导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因素,如插导尿管时操作不当导致尿路黏膜破损;尿管粗细不当导致黏膜破损或管道脱落等;导尿过程中的无菌观念不强,引发污染;②寻求依据:检索、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对文献内容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为可靠、准确的结果;最后得出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留置导尿的腔外途径感染、护理不当引发的腔内途径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3];③具体护理措施:首先是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指征,对于无留置导尿管指征患者尽量不留置导尿管,留置者应加强膀胱功能的护理,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其次是预防腔内感染途径,为患者选择粗细恰当的导尿管,插导尿管及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袋,并送尿液做相关化验;对于尿道口有污染者应及时处理,以免出现逆行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必要时遵医嘱为其实施膀胱冲洗;第三是对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每日为患者清洁尿道口,以免会阴部细菌滋生;观察患者尿液的色、质、量,一旦发生异常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导尿期间不能让患者摄入含晶体的食物,且应鼓励患者多喝水;当患者有不适症状时,不能拘泥于机械的定期更换导尿管,而应及时更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不同时间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即为留置导尿管后第1、2、3、4周。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1周、第2周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第3周、第4周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一种,是整体护理的延伸与完善,是传统经验主义模式向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的转变。该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以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患者的需求与愿望、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等,预先设想好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循证解决,以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4]。而且该护理模式还转变了以往被动护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护理。以本次研究对留置导尿管护理为例,我们以留置导尿管适应证、留置时间、腔内途径、腔外途径等作为留置导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1周、第2周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第3周、第4周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临床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指征,缩短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在留置导尿管后的第1-15d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时期,此时间短内若注意各项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留置导尿管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具较高应用价值,建议临床重视与采纳。

参考文献

[1]张张,戴雪娣,兰俊,等.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06):131-132.

[2]王婷.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01):121.

[3]陈丽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01):549.

[4]李玉梅.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05):327-329.

论文作者:孙娟丽,李凤玲,任红,吴燕,任金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_孙娟丽,李凤玲,任红,吴燕,任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