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波动与保持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论文,稳定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由于受国家宏观适度从紧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在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骤然降到3%左右,不仅远低于“九五”期间平均19.5%的增长速度,而且也低于本年的世界外贸平均增长速度,这种情况在我国外贸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1996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外贸的长期、稳定、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一、1996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据海关统计,199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8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15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1388.3亿美元,增长5.1%,实现顺差122美元。从全年看,上半年出口贸易一直萎靡不振,第一、二季度每月的出口总值均比上年同月下降,按季计分别比上年同季下降8.7%和7.8%。到了下半年出口贸易才开始缓慢回升;出口贸易一蹶不振的同时,进口贸易也举步维艰,其中一季度猛增23.1%,但到二季度仅增3.4%,三季度却下降了3.7%,全年增长缓慢。概括地讲,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是:出口贸易先降后升,进口贸易起伏跌荡,总体外贸速度反常,全年相比略有增长。
此外,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加工贸易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大幅度下降。1996年加工贸易蓬勃发展,其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我国外贸总值的50%,达到1466亿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843亿美元,增长14%;进口623亿美元,增长7%。一般贸易的同期进出口总额为1022亿美元,下降了10%,占外贸进出口的35%。其中出口628亿美元,下降12%;进口394亿美元,下降9%。
二是外资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迅速,但国有企业仍然保持外贸领域的主导地位。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39%迅速上升到了47%。其中出口615亿美元,增长31%;进口756亿美元,增长20%。其进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为145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50%,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1%,其中出口861亿美元,下降13%;进口591亿美元,下降10%。由此可以看出,国有外贸企业的地位已经下降很多。
三是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此长彼消起伏悬殊。1996年传统产品的出口有升有降,而机电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全年我国共出口服装250亿美元,增幅为4%,占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7%;出口鞋类67亿美元,增长7%;玩具39亿美元,增幅达14%;塑料制品27亿美元,增长9%;而另一重要传统出口产品——纺织纱线和织物出口121亿美元,下降幅度高达13%。另外下降的主要出口产品还有:钢材出口422万吨,下降29%;水海产品出口17亿美元,下降17%。机电产品在1996年出口达到482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0%,从而使其在我国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上升到了32%。
四是进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原材料进口增长迅猛,而机电产品进口增长缓慢。1996年我国工业原材料进口普遍增长很快,其中钢材进口1599万吨,增长14%;原油进口2262万吨,增长32%;纸及纸板进口449万吨,增长49%;牛马皮革进口44万吨,增长21%;纺织合成纤维进口97万吨,增长29%;铁矿砂进口4387万吨,增长7%;成品油进口1581万吨,增长10%;棉机织物进口17亿米,增长17%;合成纤维纱线进口68万吨,增长11%。与此相反,机电产品进口值614亿美元,增幅仅为3.6%,但其占我国进口总值的比重高达44%,说明机电产品进口在我国进口产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进口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主要有:纺织机械、机床、集成电路、飞机、塑料橡胶设备、汽车零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等。
五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易量下降或低速增长,而对其他贸易伙伴的交易增长较多。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日本、美国、香港和欧盟。1996年,我对日贸易为601亿美元,增长4.5%,其中出口309亿美元,进口292亿美元;对美贸易428亿美元,增长4.9%,其中出口267亿美元,进口161亿美元;对香港地区贸易407亿美元,下降8.6%,其中出口329亿美元,进口780亿美元;对欧盟贸易总值为397亿美元,下降1.6%,其中出口198亿美元,进口199亿美元。对这四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占我国外贸总量的63%。其他依次是:韩国(200亿美元)、台湾省(190亿美元)、新加坡(73亿美元)、俄罗斯(68亿美元)。和与上述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低速或下降相反,我国与拉美和大洋洲的外贸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和2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的趋势在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开拓象拉美、大洋洲等新市场方面尚有潜力。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出现滞缓的原因
1996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出现比较大的滑坡,固然和经历了数年高速增长以后,我国外贸发展进入调整期有很大关系,但却不足以解释何以有如此大幅度的下滑。也就是说,引起1996年我国外贸滑坡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概括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
1、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1996年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采用的是继续适度从紧的方针,这又主要表现在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全社会范围内出现了资金紧缺现象,进而从两方面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外贸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导致外贸收购下降或很少增加,使外贸出口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从紧的政策压低了社会总需求,从而使外国产品的进口产生困难,限制了进口贸易的增长。
2、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我国产品出口制造了严重障碍。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法享受到该组织多边协议的权力,因而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如与我国有双边纺织品协议的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对我国的出口设限越来越多,1995年设限类别数量有250个,涉及金额达124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40%,使40~50%的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的限制。
3、出口退税率下降和出口退税拖欠严重。1995年7月1日和1996年1月1日,国家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对外贸企业积极性有较大打击。在1995年7月1日下降的基础上,1996年1月1日出口退税率再次大幅度降低,其中,农产品调整为3%;农业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10%下调为6%;工业品由14%下调为9%。
4、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效益动机日趋强化,在成本不断上升、出口利润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丧失出口动力。1995年外贸的优惠贷款利率被取消,通货膨胀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工资成本近几年上升较多,因而外贸企业成本上升比较多。但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使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从而严重妨碍了出口增长。
5、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运行状态不理想,市场需求疲软,抑制了进口需求。1996年,我国几个大的贸易伙伴多处于经济复苏乏力、增长迟缓的状态。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全年经济仅略有增长,其他象美国、欧盟等,也仅有2%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也会更加严重,从而使向这些国家的出口更加困难。
6、国家进口税收政策调整对1996年进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为建立统一、规范、公平、合理的进口税收制度,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从1996年4月1日起开始推行新的进口关税政策。主要内容有:(1)对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内的设备和原材料,对新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进口的设备,对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建设项目进口的设备,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按法定程序征收关税与进口环节税;(2)全国各类特定区域,除个加别项目外,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3)取消对周边国家易货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项下进口货物的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规定;(4)取消对加工贸易、补偿贸易项目进口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规定。这些有关进口优惠政策的取消,很快就反映到进口上,使1996年二季度进口增长率下降至3.4%。
三、对199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评价
从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较大幅度的增长率变化反映出我国外贸发展尚不成熟。但是1996年外贸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却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第一,1996年增长速度由“八五”期间的19.5%降低到3%,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破坏了正常的贸易联系与市场、加大国有企业困难、增加了就业压力等;但从另一方面讲,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增长速度下降有利于国家适度从紧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我国去年经济增长率控制在了10%以下,外贸增长速度的降低不能不说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只不过其增长速度的下降幅度过于大了些。
第二,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这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整个经济过程。国有外贸企业一直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到1996年,这一地位受到了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挑战。由于增长速度较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贸占比1996年比1995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达47%,而国有外贸企业的外贸占比降到了51%。到了1997年第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更超过国有外贸企业,占了主导地位。国有外贸企业长期在对外贸易中居垄断地位,适当降低其外贸占比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但是由于我国非国有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政策上的限制,使其在对外贸易方面难以较快发展。而外商投资企业凭借自身的有利条件,再加上优惠政策,其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就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讲,不管是经济增长还是外贸发展,都不能主要依靠外商投资企业。显然,外商投资企业50%以上的外贸占比是过高了。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力度,提高其对外贸易水平,另一方面更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我国非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使我国民族外贸企业占据主体和主导地位。
第三,在总体外贸形势不佳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略有改善。1996年许多传统的主要出口产品增长缓慢,但机电产品出口却增长了10%,已经占到出口总值中的三分之一,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是一国工业能力与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它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比重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国机电行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第四,进口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占比仍然不小,但增长速度已经放慢。这说明目前我国自己的机电产业装备国民经济的能力还比较低,机电产品进口的放慢,一方面是国内紧缩经济、压缩基本建设的反映,另一方面,由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可以看出,我国机电产业经过改革、改组和改造,已经取得很大进步。
第五,出口多元化,是减少外贸风险和保持其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过去,我国出口对象过于集中,对日本、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在出口总额中占了很大比重,这就使我国的外贸风险甚至外交风险加大。1996年,我国与拉美和大洋洲的外贸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0%与20%,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拉美多数国家和大洋洲经济发展水平已达较高程度,市场潜力极大。所以,加快这些地区的出口步伐,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总体增长,而且对改善出口的地区结构,实现出口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国家要想保持外贸发展的稳定增长,必须实行科学的、合理的外贸税收政策。出口零税率是国际贸易通行的一般惯例。所以,为和国际贸易惯例接轨,逐渐实行出口零税率,本应是我国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但我国政府却迫于财政困难而两次降低出口退税率,加重了外贸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在应该得到的出口退税方面,却由于财政缺乏资金而长期难以兑现,据统计累计欠税额已达500~600亿元。出口退税率大幅度下调,积欠退税额过大,不能不影响到我国外贸的发展。
四、实现外贸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对策
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占到GNP的30%,对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避免外贸增长的大起大落,以防给国民经济运行带来危害,同时以外贸的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1、转变观念,树立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出口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把出口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同时,又要在讲求经济效益、质量、信誉的前提下,推动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2、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尽快建立灵活高效、统一规范的对外贸易体制,具体包括:(1)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外贸间接调控体系,彻底改变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仍然大量沿用的指令性计划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中长期计划为主,年度计划为补充,以综合协调运用关税、汇率、利率、信贷、税收为主要手段的指导性管理体系。(2)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对于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贸企业和地县外贸企业,应给予进出口经营权,为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形成有经济效率、有实力的外贸企业群体。(3)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在“九五”期间在多数外贸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必须按照公司法及其他配套法规对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把外贸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及加强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推动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以提高其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水平。
3、完善汇率机制,调整关税结构,完善退税机制,加强对外贸行业的宏观管理与对进出口贸易的宏观调控。在汇率体制、税收体制改革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基本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逐步放宽进口,以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产品及中间性产品等生产资料为主,为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型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退税制度,出口税制逐步向“零税率”制过渡。目前,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分别制定不同的退税率标准,对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应适应调高退税率。到适当的时候,最终实现出口零税率制。
4、金融机构对出口给予金融支持,实行出口信贷规模与出口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目前,对经营效益好、有竞争实力的外贸企业,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以支持其扩大经营规模;对于债务规模较大,但业务能正常运转的企业,仍要给予信贷支持;对少数特别困难的企业,允许其将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经营业务分离出来,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5、进一步实施“大经贸”战略,推动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要推动我国外贸体系逐步实现外贸运作格局由单一化的个体循环,向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大经贸格局转变。实行外贸出口各项业务的渗透与融合,尤其是生产、外贸经营、金融、农业、商业等部门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调动贸、工、农、商、银、技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协同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换能力,实现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一体化与协调发展。
6、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的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产业战略升级。(1)“九五”期间,要加大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建立有利于促进技术引进及消化创新的机制,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在提高商品质量的同时,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出口,推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产业逐步成为出口主导产业,加快轻纺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其附加值;在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加工能力优势和资源相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开发出附加值高的、有竞争优势的产品。(3)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政策倾斜。使能源、原材料工业等产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创造基础性条件。
7、强化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当前,就外贸企业自身来讲,也不应采取“等、靠、要”思想,而应眼睛向内、积极改善管理。国有外贸企业目前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必须抓紧实行机构改革,精简各级机构,提高第一线外销人员的比重,加强业务骨干的培训,压缩机关行政与后勤辅助人员。没有一只训练有素、业务熟练、勤奋敬业、数量充足的外贸人才队伍,我国外贸要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8、整顿外贸秩序,保证出口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年来,经过改革与整顿,我国的外贸秩序已经好转,但与发展我国外贸所提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因此,为保证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外贸管理部门仍然必须把整顿和维护外贸秩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整顿出口经营秩序中,要以制止对内抬价抢购、对外低价竞销为重点,坚决执行并完善外贸经营许可与核查制度;健全与完善配额许可证核查制度,避免进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发放中的随意性;健全与完善进出口管理的规章制度,坚决执行《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海关审价工作,加速实施外贸、海关、外汇管理部门与结汇银行之间的电脑联网,扩大审价的范围,加强对进出口活动的全面监管;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案要积极主动地应诉,并坚决贯彻“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以调动企业维护出口秩序的自觉性;要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活动,研究制定各种防范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出口退税政策的顺利实施,并促进外贸发展。
9、保证我国外贸快速而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进程,已经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客观要求。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关系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适应于这一形势要求,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也必须尽快由粗放型增长转变到集约型增长轨道上来。党和国家目前已明确了我国2000年与201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在“九五”期间经济增长率年均要保持在8%。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必须使外贸增长率适当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是说,我国的外贸增长率在“九五”期间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必须以高于8%的速度增长。这一任务相当艰巨。而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就在于外贸增长方式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是指以完成出口创汇指标为中心,淡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合理配置,通过扩大要素投入量和较低层次产品出口为主,实现出口创汇的最大化和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特征是高速度与低效率并存的数量速度型增长,或说数量型增长。而集约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则集中表现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即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出口贸易发展的前提,将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及优化配置作为要素运作的轴心,从而实现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创汇量的持续增长。由此可见,出口贸易的集约型增长主要是通过增长源泉自身及运动过程中质的变化来实现的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此,要正确处理好外贸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在不断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出口。
标签:增长速度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零税率论文; 外贸培训论文; 经济学论文; 机电产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