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锦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乐清
摘要:由于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起步较晚,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不佳,给后期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错误方向的指引,影响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较好的控制。面对此种状况,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应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因素,从而为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具体的优化目标。
关键词: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环境检测质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检测机构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显然难以应对高强度的环境检测问题。一些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逐步成立,并且在环境检测过程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作用。但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在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环境检测质量与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环境检测的作用,真正提升环境检测的成效。
1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1.1实验室环境检测队伍素质不足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检测人员的参与,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的结果。现阶段,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仍普遍存在检测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规模较小,无法为检测人员提供较高的福利待遇,导致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对环境检测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其次,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缺少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导致环境检测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1.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由于环境检测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借助大量的仪器设备才可以完成,仪器设备的平稳运行,是环境检测工作顺畅运行的关键。但是,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由于规模较小,对仪器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直接给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的质量。首先,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没有充足的了解,导致购进仪器设备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次,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对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认知不足,导致仪器设备的购置数量和种类不合理。
1.3实验室环境检测工作监管力度不足
在实验室环境检测过程中,实验室高层领导过于重视工作进度,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给环境检测最终结果的质量埋下一定的隐患。首先,质量管理团队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实现对环境检测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对于环境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导致环境检测工作的最终结果出现偏差;其次,质量管理力度的不足,导致实验室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受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影响较大。
2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策略
2.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体优化环境监测的质量,科学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严格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充分依照国家资质认定的标准,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以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全面规范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一切检测操作。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还应该结合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分工等,树立科学的质量目标。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数据检测质量。因此,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还应该细化质量管控手段,明确制定程序性的文件,以精准有效地指导各类环境检测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还应该认真执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完成质量检测程序,全面做好实验检测记录,夯实工作细节,从整体提升环境检测的质量。
2.2规范实验室作业,实现标准化操作
在环境检测过程中,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树立牢固可靠的质量意识,以严格的质量管理来规范和约束实验室的检测操作。一方面,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不断规范实验室的操作,制定严格精细的标准,积极推动标准化建设。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做好标准规范,都应该做到精细到位,待标准化文件落实以后,要督促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文件来予以执行。若在异常情况的研讨与分析过程中,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监测错误或者遗漏,则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还应该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明确实验室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合理确定他们的工作分工,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特别是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建立科学全面的总负责制,科室主任对整个科室的质量管理负主要责任,由质量监督人员来进行定期监督。
2.3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养及业务素质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监测人员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有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二是强化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实验室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监测各点位的布设、采集、样品运输、数据处理、审核、评价及后勤保障等各环节都不应忽视质量管理,任何一个环节中,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都将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因此,要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管理;三是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质量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新知识、新要求,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四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扎扎实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4加强对实验室环境检测设备的管理
为提升实验室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在环境检测工作中的长期高效运行。首先,实验室高层领导应加强对新设备的引进,购置检测性能更高的仪器设备,从而提升环境检测效率;其次,仪器设备购置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质量意识,购进质量更高的仪器设备,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后,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应深入分析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合理的仪器设备购进计划。
结束语
目前,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大量兴起,检测事业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加强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规范监测行为,从而提升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真正使一批技术和管理先进、检测能力雄厚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成为政府公共检测事业的补充和帮手。
参考文献
[1]蒋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68.
[2]金鑫,李秋红,谢馨,陆芝伟,徐荣.南京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1):52~54.
[3]郑少娜,周国强,叶欣,李庆庆.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监管办法探索[J].广东化工,2016(8):126~127.
论文作者:蔡瑶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环境论文; 实验室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