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变革背景下财务会计有效边界的反思与构建——基于财务会计信息与税务会计信息比较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信息论文,财务会计论文,边界论文,启示论文,税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务会计究竟有无边界?如何认识财务会计的有效边界?在国际准则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之下,鉴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现实,财务会计边界问题的理论反思不仅具有基础性研究价值,同时也赋有现实意义。
财务会计信息与税务会计信息比较的启示
1.信息需求的明确性与信息供给的可实现性。税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税收征管当局明确的信息需求只需要通过纳税人提供的税务会计信息就可以全部得到满足,而且纳税人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存在商业秘密等安全边界约束,因此,仅凭税务会计信息提供就可以完全满足税收征管当局的信息决策需要。但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需要财务信息,而且需要非财务信息,不仅需要历史信息,而且需要预测性信息,不仅需要收益信息,而且需要价值信息,即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是关于企业的全部信息!究竟多少信息才是“全部信息”?财务会计只能在成本—收益与信息安全等约束下,依据对信息需求者意图的“揣测与估计”进行信息披露,由此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总是没有一个明确边界,这也是当今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怎样改进、无论怎样扩张却似乎总也满足不了需求的根本原因。
2.财务会计的信息供给优势。在财务信息的供给中,财务会计具有优势的是可以用货币进行可靠计量的那部分财务信息,能够可靠计量的财务信息包括已经发生的货币性交易或非货币交易信息即可验证的历史性交易信息,而那些需要通过主观评估的、变化无常的价值计量及需要未来验证的预测性信息显然不是财务会计的专长。从理论角度而言,对于企业未来的预测永远存在着“黑箱”,“黑箱”是一个普遍规律,否则就不会存在不确定性了,实事求是地看,企业未来变化有时候连信息最对称的报告主体本身都无法掌握,更何况外部信息使用者呢。
3.财务会计的有效边界。现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非适宜性主要表现在将企业报告或企业信息披露、财务预测报告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视为相同的范畴,将本来不应由财务会计承担的估计性信息、价值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报告。现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无限扩展与会计作为企业经营职能、社会经济职能的“隧道效应”不无关系,似乎会计包揽的信息披露责任越多,就越能证明会计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与价值性,似乎简单的财务会计记录就不重要了。会计的这种过度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过度负担社会责任的结果便是会计的不堪重负,每个企业的经营手段、经营技术乃至社会性的经济手段、经济工具都存在各自有效的职能边界,超过了这个边界便不再具有效率意义。
基于财务会计有效边界的未来准则变革路径的理论构建
1.英美的全面(综合)收益报告“是一大进步”,全面(综合)收益报告模式对未来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变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可靠性程度高,属于客观性计量信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折旧、预提、摊销、分配等事项的客观性也较强,而以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行市价、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的信息,由于伴随主观判断,可靠性受到影响,可以归属于主观性计量信息,在分割客观性计量信息与主观性计量信息的前提下,为顺应多样化需求,可以采用两套报表模式来报告资产负债信息与收益信息,即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综合多重计量属性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2.将原来定位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司中报、年报等改为“公司信息报告”,严格区分财务会计信息、非财务会计信息(其他企业信息),“公司信息报告”分为财务会计报告、非财务会计报告(或其他企业报告、企业信息报告),从而尽可能为市场提供一个关于公司全貌的信息披露,这也意味着为市场决策提供信息不单是财务会计的义务,更是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义务。
在信息供给与信息使用存在多重现实障碍的约束条件下,“分割与整合”的本质在于以多层次信息的组合来实现信息供给与信息使用的最优化。“分割与整合”框架下,信息层次分明,信息边界清晰,信息责任明确,信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弥补,进而达到既分割又整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