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反向性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向性论文,思维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最基本的特征。语言文字训练的着重点要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其本质即要加强思维反向性的训练,使学生不被陈规所束缚,避免考虑问题的呆板性,使思维更活跃,更深刻。

一.挖掘教材反向因素,以退为进。

有的课文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反向探索,由果追因,寻根溯源。如教《跳水》一文,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文的结尾——“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出发,向前一步步寻找船长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并从中领悟到船长果断、机智的品质。

有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的思路来一个急转弯,以退为进。如在学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后,提出问题:如果董存瑞没有把暗堡炸掉,会怎么样?通过讨论得出:将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隆化的敌人还将耀武扬威一段时间,人民还会继续受苦受难……这样,在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董存瑞英勇壮举的伟大。

二.针对学生思维特点,以反衬正。

因阅历和能力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思考问题往往思路狭窄,不善于周密地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取点,引导学生反向思维,拓宽思路,以反衬正。教学《刘胡兰》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的高贵品质?”学生回答:“敌人用收买、威胁、毒打、恐吓的手段,她都不动摇。”显然,学生局限在“不动摇”上了。这时,教师反问:“如果刘胡兰动摇了,说出其他共产党员的名字,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结合影视、书籍中看到的情景,畅所欲言,并深深体会到:刘胡兰是为了其他共产党员的安全,为了革命胜利,也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才选择了牺牲的。

三.活化语言训练形式,由练导思。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语言训练点,通过反向性的活化,激活思路,由练导思,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奇异的琥珀》一课,可设计“如果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就……”的句式,让学生从所需条件的相反角度去考虑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又如《跳水》一文,设计“孩子之所以得救了,是因为……”、“船长之所以命令孩子跳水,是因为……”、“如果不是风平浪静,就……”等句式,让学生说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及条件。这些练习看似为形式上的反向,却在练习中无形地引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反向性,进行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标签:;  

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