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张艳霞,王小莲通讯作者

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张艳霞,王小莲通讯作者

南昌市第三医院呼吸科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穿刺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二者差异明显,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二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这一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穿刺术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常规穿刺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是一种常见临床症候,患有这种病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病理性液体积聚[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可以有效润滑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助于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都会因为病理改变形成胸腔积液。通常,根据发生机制,胸腔积液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漏出性胸腔积液,另一种为渗出性胸腔积液。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胸腔积液,一旦患有这种疾病,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虽然目前已有常规穿刺术这一治疗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问题,但是因为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而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则具有诸多优势。我院也采用这一方法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对该60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胸腔中都存在大量积液。根据研究方案,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5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3±9.5)岁。本组患者中病程最短的为3年,病程最长的为35天,平均病程为(19.01±3.6)天。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9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03±8.4)岁。本组中患者病程最短的为6天,病程最长的为33天,平均病程为(19.5±4.2)天。鉴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穿刺术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次穿刺前,需要先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B超定位,并用一次性胸腔穿刺包在定位点进行抽液,抽液通常每隔3天至4天左右进行一次,第一次抽液时,抽液量不能超过600mL,之后每次抽液量应不超过1000mL[2]。在完成每次抽液之后,向患者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利福平等药物。当患者胸水基本消失之后即可停止抽液。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每次穿刺前,需要先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B超定位,术中选取该点作为穿刺点。术前,需要对患者定位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之后做浸润局麻处理,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选择恰当的穿刺路径,待麻醉良好后即可沿着该路径穿入穿刺针。当感觉到落空感,就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注射器宜选用5mL剂量型[3]。待有胸水流出,即可在穿刺针另一接口接入导丝从而便于将中心静脉导管送入患者胸腔。

尝试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患者胸腔内积液,并对导管进行调整,保证可以顺利引流胸腔积液。之后,将导管夹紧使其闭合,外端则连接三通不同接头,再在其中一条延长管后接入一次性引流袋便于患者引流胸水。一切准备就绪后,用安乐碘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再次消毒,并用3M敷料对导管进行固定[4]。如果打开导管夹能够有胸水流出就表示此次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一切正常。

首次引流时,引流量要少于600mL,且引流速度要缓慢,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是肺部湿罗音情况。之后每次引流量应保持在大约1000毫升,如果在引流时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可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引流后期,若患者引流量明显减少,那么不足50mL时可以用50mL的注射器进行抽吸,直至不能抽出为止[5]。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即可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B超检查或是胸部CT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胸腔积液少于2mL甚至没有积液便可以将导管拔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吸收胸腔积液的天数、胸膜增厚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也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水肿、气胸以及胸膜粘连包裹等并发症出现。

1.4评定标准

将治疗效果设定为三个评定等级:痊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胸腔积液消失超过30天;有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有所减少或消失30天左右;无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并未缓解,甚至胸腔积液有增无减。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并发症出现情况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肺水肿现象,肺水肿发生率为10%;2例患者出现气胸现象,气胸发生率为6.67%;1例患者出现了胸膜粘连包裹现象,胸膜粘连包裹发生率为3.33%。由此可知,对照组共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并未出现气胸、胸膜粘连包裹情况。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肺水肿现象,由此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具体详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体胸腔内液体渗出及吸收量发生了一定变化,最终导致液体寄居在患者胸膜腔内形成了胸腔积液。由于临床上胸腔积液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就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虽然目前已有常规穿刺技术以及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两种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前者不仅操作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此我院更倾向于采用后者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事实证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操作更为安全、方便,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立慧,霍轶.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与传统胸膜腔穿刺术在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6):7137-7138.

[2]马佳华,姜学智,于苓,韩殿龙. 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27.

[3]徐怀昌. 带侧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引流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03):58-59.

[4]龙云霞. 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2):101-102.

[5]邹刚强. 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246-247.

论文作者:张艳霞,王小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张艳霞,王小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