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WTO银行业内部审计创新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内部审计论文,策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制度创新
1进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创新。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其内部审计大多属于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与行长(经理)层是平行机构。内部审计的工作直接由董事会安排,其结果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内部审计的委托关系明确,职能清晰,审计工作效率较高。然而从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来看,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各级行长(经理)领导,是一种经营者自己监督自己的方式,内部审计委托、受托主体不明、关系不清,审计结果也不需对资本的真正所有者负责。这样就造成了内部审计职能的紊乱和错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由于迎战WTO的需要,近期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已经提上了议程,并已开始逐步实施。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要建立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流动性。二是建立内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功能创新
1内部审计目标的创新。银行内部审计的目标应定位于服务银行整体的经营目标,即为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这样内部审计就不会将审计目标仅定位于“查错防弊”等局部细节。
2内部审计职能的创新。基于对内部审计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宽广定位,银行内部审计至少应具有四项职能。(1)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内部审计部门对现有的或收集掌握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对即期和未来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报的过程。(2)检查监督。监督检查是一种事中的、适时的监控监督,是建立在详细的内部控制调查了解基础上,侧重于对业务合规合法性的检查和监督。(3)提供依据或证词。对金融机构内部违规违纪的行为,内部审计可以以独立的身份,公正的立场,对相关事项进行客观取证和认定,从而为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罚提供依据。(4)提供管理建议。
3内部审计方式的创新。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方式要有转变和创新,势必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路子。两者结合可以解决现场审计的三个不足,一是可以实现适时全程监督,解决了现场审计事前对风险预警力不从心的现状;二是可以节约审计成本,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风险隐患,从而指导现场审计查证工作,使现场审计更具有目的性,避免了现场审计的盲目性;三是非现场审计方式的出现,顺应了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解决了现场审计在某些查证领域的不足,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服务范围创新
1基于银行业自律和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制度基础审计领域的创新。制度基础审计是西方建立在对制度进行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审计评价方法,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银行的控制制度系统进行评价,指出银行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失控点,从而促进加强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利用网络进行的网络审计监督。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展,内部审计人员在取证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电子数据和资料,如果对其不了解是很难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的。因此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要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审计的辅助技术加以研究和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技术、网络金融业务的学习,使内部审计不至于面对网络金融服务而陷入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境地。
3衍生金融产品的审计。衍生金融产品是银行业在开放金融环境下规避金融风险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对此一直限制较多。这些年由于金融业分业管理,中央银行对此有严格限制,加上我国的金融市场未完全开放,因此衍生金融产品很少。但是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要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规避风险就要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因此开展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