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曾令芸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曾令芸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341400

学生创新的支点就是真正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孩子的大脑不是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摸索实施创新教育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采取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让学生在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分层次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

二、诱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性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保持对学习的长久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可采取巧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使之“尊其师信其道”。也可在教学中对提出的问题留“尾巴”吊学生的胃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或者可以插讲有关的奇人趣事激发学习兴趣,等等。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我采取的是巧语导入新课的办法。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都急于知道答案。这时我说:“你们学完这节课就知道答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能够集思广益,活跃气氛,进行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开展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创新大门的钥匙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五、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思维、动手中探究、创新。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我先把面积公式板书在黑板上:S=ah÷ 2,再提问ah是什么图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除以2指什么意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引导学生三角形很可能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关。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发现只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突出了2个三角形面积,所以求一个要除以2。还有些同学用割补法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还有的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动手机会,一定有部分学生能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结尾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大胆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在延伸拓展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数学思考和更持久的学习探索,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应用的延伸处呈礼花状展开。从中获得“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的能力。

论文作者:曾令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曾令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