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当前水资源短缺,时空布局不均衡的发展现状,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水资源相对短缺形势下的产物,要想真正发挥其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投入,加快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革措施
在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占至80%,但传统的灌溉模式中水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0%~40%,大水漫灌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作为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发展高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区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就必须重视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及时的对节水灌溉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选择更加恰当的灌溉方式,重视对灌溉工作的管理和规划,对节水灌溉工程实行全过程控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提升改造,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解决,从而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增收,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发展及科学化管理发展等方面,具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因此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而这也与绿色施工管理及管理优化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生产环境不断地变化,相关的资源浪费等导致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增长,随之带来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复杂性的变化也较为显著,而想要面对这些复杂的变化,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举措,就不得不对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不断地目标优化发展及动态优化发展,实现农田灌溉方式上的突破,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于农田的灌溉和管理工作,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及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以保证在合理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完成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在降低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指灌溉用水从水源到农业产地,再到农作物吸收形成产量的过程中,由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的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微灌技术以及其它各种地面灌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量调节灌溉量,并结合先进的设备、技术为农作物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得自然环境、相关因子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微灌技术、喷灌技术都是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由于两者在灌溉方式上的不同,这2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现实状况,这2种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应用也各不相同。在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喷灌技术的原理多是利用管道系统、水泵等工具,通过将水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水由喷头喷洒出去的功能,进而形成细小的水滴,使农作物均匀地感受到水的滋养,这是当前给农作物供水灌溉较为先进的灌溉技术。从喷灌技术的构造来讲,喷灌技术的判官系统主要由水源工程、水泵、动力机、输配水管道系统、喷头和相应的附属配件组成,也正是这样的构造特点,使得喷灌式的技术具有节水性强、工程量小以及适应性强的优势,并且机械化程度高,但这种灌溉方式受风力的影响较大,具有耗能大、投资高的风险。与喷灌技术相类似的还有微灌技术,其主要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末端的孔口,或者通过灌水器将水流变成小水滴的形式进行滴灌,这种滴灌方式大多是利用自然水源加压来为农作物提供所需要的水分。从微灌系统的构成来看,其由输配水管道、灌水器、首部控制枢纽工程等组成。相较于其它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按照喷灌的方式特点分为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正是由于微灌技术这种喷灌特点,使其成为适用范围更广的节水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这种微灌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如在新疆地区,受自然气候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的影响,将其中的滴灌技术与薄膜进行结合形成膜下技术,这也成为现今一种较为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改革措施
3.1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加以提升
想要促进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提升的话,那么就需要基于当前的节水灌溉发展现状来进行灌溉工程设计规划的提升,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规划的合理性,对农业区的水资源状况加以充分的分析,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符合节水灌溉的需求。
3.2对节水灌溉的制度管理水平加以提升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水资源来说起到了极大的节约,尽可能的用更少的水资源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节水灌溉制度所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在农作物育种期间和生长期间的灌溉次数、灌溉周期、灌溉水量等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农作物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生长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类管理,对于那些耗水量比较大的农作物可以进行耗水量研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进而得以更加高效率的进行节水灌溉的管理。
3.3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利用
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类型,因此在具体应用的过程当中不能单纯的利用一种节水灌溉方式,而要结合着实际的灌溉需要来灵活的对各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比如说可以把喷灌与滴灌技术和水肥加以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水肥作用的提升,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将灌溉的周期加以延长,通过综合性的技术优势来实现灌溉成本的降低。
3.4加强对再生水的灌溉技术利用
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革新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再生水的灌溉技术利用加以重视,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化应用,首先来说,必须要保证一些污水废水的处理能够符合节水灌溉的用水标准,对于再生水的质量检测是比较严格进行的,一旦再生水当中的污染物质过多的话,那么就一定要杜绝其用于灌溉当中,其次还要加强对污染物在田间的移动规律的研究工作,这样做可以保证再生水不会对农作物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也可以据此研究更适合再生水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式。
3.5加强对相关节水设备的研究和生产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来看,农业节水设备的科技含量是比较低的,这直接导致了节水的效率比较低下,针对于这个发展状况,需要相应的加强对节水设备的投入,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将节水灌溉的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加以提升,这样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使设备更加符合当地的节水灌溉设备。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果,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兴建热潮也渐渐褪去,水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于水利技术的研究也逐渐积淀着深入了起来,相关人员开始谋求利用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洪涝等灾害为人们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有效防治了自然危害为经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而正是这样的深入探究之下,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于水利技术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求水利技术能够实现与时俱进,并在优化发展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最终逐渐提高水利管理的能力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8(32):43.
[2]张小明.浅议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8):68-69.
[3]王存英.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8(12):39-40.
论文作者:李素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