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 南部 637300)
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呢个合作意识呢?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从而培养每一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和谐宽松愉快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合作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的那样:“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切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一切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三、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在学生已理解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拉出的基础上,此时,教师可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船里装满泥沙?”讨论的结果是,“为了铲掉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栓紧、跨船搭架?”讨论的结果是,“为了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 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到他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四、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设计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串,这些问题串通常一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帮助,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对“称赞”这一个词的理解,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我就设计了较有难度的问题串,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们较好的理解“称赞”的涵义,从而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出学生合作意识。
五、组织学生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游戏这一特点来组织语文合作学习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我都要试试进行激励性评价,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六、进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能使学生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首先, 让小组自评。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小组( 其中包含个人) 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的意见。如一节课中组员的参与状况如何、活动是否有秩序、学习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自评。其次,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活动的方式, 小组活动的秩序, 组员的参与状况,,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 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等方面。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评价。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好方法,放手放心地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我们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与人合作共事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宋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评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