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变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必须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其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是否合格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本文针对如何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进行了探讨,对原材料检测的方法进行阐述,明确其质量要求,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是一项对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的工程,其质量直接取决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就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科学的检测和严格的控制。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不但能够为材料的配合比提供重要的依据,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构成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通常包含了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应的材料配比,从而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由于原材料本身在来源上相对较广,非常容易获取,再加上材料本身的价格非常低廉,促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对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主要是针对于上述这些材料。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的除了原材料自身质量以外,各类原材料的配比也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例如,在混凝土混合时,如果水量不足,将会造成混凝土自身的粘合度较差,搅拌形成的混凝土在强度上无法达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而且还非常容易发生干裂的情况。而当水灰比例相对较高时,那么则会导致混凝土自身的保水性能相对较差,在其内部存在非常多的气泡。当利用该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其内部将会呈现出蜂窝状,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整体强度。因此,需对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并且还要保障各个材料的配比是科学合理的。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2.1水
在生产混凝土时,所需要的水尽量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在对水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水当中的有害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不能超出标准的范围。
2.2掺合料
混凝土掺合料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粉煤灰,其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生产的粉煤灰其对水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在对其进行检测时以需水量的比为标准。如果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粉煤灰,其细度越大,则需要的需水量越大,此时,需水量的比也就越大。将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中,能够节约外加剂的使用量,但是一些建筑工程往往为了节约成本,选用了一些细度小,并且需水量小的粉煤灰,虽然此时节约了成本,但是却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这样反而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因此,各工程的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应该将粉煤灰的细度重视起来。
2.3外加剂
外加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调节。将水泥的需水量与其初凝的时间相比较起来看,其外加剂的减水率和缓凝时间都不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将减水率比较差的外加剂用在混凝土中,就需要对用水量或者外加剂的掺和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要想反映出外加剂减水率的高低,就要对外加剂净浆的流动度进行测量。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引起误判,比如有的水泥其陈化时间比较长,适应性比较好,其净浆的流动度也就比较大,这时所造成的损失也就比较少。所以,在度水泥中的外加剂进行检测时,应用新鲜的并已经冷却至室温的水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质量控制分析
3.1水泥的质量控制
根据建筑工程本身的需求,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水泥,并在水泥采购时还需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保障水泥的质量。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存储,并采用防潮措施;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d内,寄出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外加剂是调节混凝土性能的一种原材料,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应该具有坍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减水率高、增强效果明显以及耐久性好等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与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粘聚性。对外加剂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来找出最佳的掺和量。还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使用有实验报告单和出厂质量合格证的外加剂。
3.3混凝土拌和与运输
目前我国混凝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混凝土的搅拌手绝大多数都不是混凝土专业技术人员,其对混凝土的生产控制主要依靠个人经验,最终在原材料出现变化时,凭借简单的多加水或少加水、多加水泥或少加水泥、多加砂石料或少加砂石料,导致实际拌和出的混凝土与目标混凝土在配合比上出现较大差异,有时甚至改变了混凝土标号。此外,混凝土的运输经常出现与施工现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如现场施工速度快,但混凝土生产运输速度跟不上,导致混凝土浇注不连续,前后混凝土之间出现施工冷缝;或者现场施工速度慢,混凝土生产运输速度大,导致混凝土长时间无法浇注入模,逐渐失去工作性能,增加施工难度。
3.4砂的质量控制
对混凝土中砂进行选取时,天然砂应选择中砂。天然砂中所含杂质将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当对天然砂进行检测时,其中所含有的杂质应满足相关规定当中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天然砂中含泥量应为:当≥C60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2.0%,当混凝土强度为C55~C30时,砂的含泥量应<3.0%,而当低于C30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5.0%;天然砂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①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0.02%(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3.5粉煤灰的质量控制
当对粉煤灰进行检测时,应重点检测细度和需水量。细度小、活性大、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节约水泥,节约外加剂用量,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会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水,造成水灰比过大,强度下降,若使用则要增加外加剂用量,例如在某一个工程项目当中其所使用粉煤灰的类别为Ⅱ级F类,从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经验能了解到,粉煤灰的细度为23.5%,需水量则为9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质量控制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由于受到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便要施工单位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重视质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开展,确保混凝土原材料都具有较高质量,避免因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能获得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S].
论文作者:张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需水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